登录 | 注册
中华苏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苏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苏姓历史名人 第 36 楼

苏忿生
    苏和温是一回事。始封者为周朝司寇苏忿生,是周武王时大臣,系颛顼帝高阳氏后裔,西周开国功臣之一。有苏氏夏代就存在,为王族,因封于苏,故称苏忿生。灭商后,周武王任命苏忿生担任司寇,相当于后来的刑部尚书。当周朝建立时,因有苏氏有功,武王赐封苏忿生以家乡十二邑建苏国,苏国都城及其采邑封在今温县南三十里,一般称温。

     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武王时,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后迁于温。《太平寰宇记》载:“原城,周畿内地,亦苏忿生之邑,今故城尚存。”《济源市志》注释:“周武王大司寇苏忿生封苏国,初在济源,后迁温县西南。”《通志·氏族略》:“武王用苏忿生为司寇,邑于苏,子孙因以为氏,世居河内”。


作者:苏文景 (2009/2/25 0:33:11)   回复此贴
  回复:苏姓历史名人 第 37 楼

苏廷硕:(公元670~727年),京兆武功人(今陕西武功)。著名唐朝文学家。
袭封许国公,曾与宋王景合作,共理政事。文学上,时人有与张说(燕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后人辑有《苏廷硕集》。
苏舜钦:(公元1008~1048年),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人(今四川中江,一说四川三台),著名北宋诗人。
自曾祖时移居开封。他是诗文化大革命新运动中的重要作家,与欧阳修、梅尧臣友善并齐名,时称“欧苏”或“苏梅”。祖父苏易简,宋太宗时参知政事。父苏耆,官至工部郎中、河东转运使。苏舜钦二十二岁时,因父亲官职而得以补太庙斋郎、荥阳(今河南荥阳)县尉,宋景□元年(公元1034年)进士。历任蒙城(今安徽蒙城)、长垣(今河南长垣)县令。
苏舜钦在政治上倾向于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范仲淹、杜衍、富弼等人延揽人才,准备实行新法。苏舜钦是杜衍的女婿,被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反对政治改革。时值进奏院祀神,苏舜钦按照惯例,用所拆奏封的废纸换钱置酒饮宴。王拱辰诬奏苏舜钦以监主自盗,借以打击范、杜。苏舜钦被削籍为民,与会的名士十余人同时被贬逐。被废后离开开封,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复官为湖州长史,未及赴任即病逝。
苏舜钦青年时期,就以文章知名。他不受当时浮艳文风的束缚,与穆修等致力于古文和诗歌的写作,在诗文化大革命新方面,对同时的许多作家有过积极影响。欧阳修《苏学士文集序》说“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高度推崇他在诗文化大革命新运动中的地位。苏舜钦文学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原于古,致于用”,强调继承儒家文艺思想中的现实精神,文学要反映现实。他对散文创作的主张,见于《上三司副使段公书》:“尝谓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言也者,必归于道义;道与义,泽于物而后已。至是,则斯为不朽矣。故每属文,不敢雕琢以害正。”这和韩愈的文论一脉相承。他对诗歌创作的主张,主要见于《石曼卿诗集叙》:“诗之作,与人生偕者也。人函愉乐悲郁之气,必舒于言”,“古之有天下者,欲知风教之感,气俗之变,乃设官采掇而监听之,由是弛张其务,以足其所思”,因此,“弊乱无由而生。厥后官废,诗不传,在上者不复知民志之所向,故政化烦悖,治道亡矣。”这与白居易的诗论精神相一致。
苏舜钦的文学创作,可以进奏院事件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在前期,其文学活动与政治活动紧密联系。许多上皇帝书和上执政大臣书,打破了骈四俪六的束缚,文笔犀利,议论激烈,抨击弊政,要求改革,多是有战斗性的政论文。诗歌的突出特点也是具有政论性和战斗性,往往就当时的政治事件和现实问题直抒己见。如《感兴》第三首,就林姓书生上书获罪的事件对统治者堵塞言路的残暴手段进行揭露和抨击。《庆州败》就一次丧师辱国的战役,对主将的怯懦无能和执政者的用人不当作了尖锐的指斥。《己卯冬大寒有感》、《城南感怀呈永叔》、《吴越大旱》等五言长篇,深刻反映了天灾人祸交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的社会现象,对广大人民的苦难倾注了同情。《送李冀州诗》、《寄富彦国》、《送杜密学赴并州》、《送安素处士高文悦》一类诗,极力描述外患严重,鼓励友人们效命疆场。《吾闻》抒发了他梦寐不忘保卫边疆的壮志,诗中写道:“予生虽儒家,气欲吞逆羯。斯时不见用,感叹肠胃热。昼卧书册中,梦过玉关阙。”象这种抒写英雄抱负的主题,在宋诗里最早见于苏舜钦的作品。
在后期,隐居生活局限了他的视野,反映重大政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作品减少,寄情山水的作品增加。散文《沧浪亭记》描写了沧浪亭的幽美风景,抒发逃避现实、冲旷自得的生活情趣。《初晴游沧浪亭》、《淮中晚泊犊头》、《夏意》等小诗,也写得新鲜恬淡。但他并没有真正忘怀于世事,象散文《答韩持国书》和诗歌《遣闷》、《淮中风浪》、《夏热昼寝感咏》等,都暴露了世态的炎凉和政治的黑暗,抒发了蒙冤受害、壮志难酬的悲愤。
苏舜钦是慷慨、豪迈、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诗人,他的诗歌也热情奔放,有别于梅尧臣诗的微婉古淡、含蓄深远。欧阳修评他的诗“笔力豪隽”、“超迈横绝”,《宋史?苏舜钦传》也说他“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例如“老松偃蹇若傲世,飞泉喷薄如避人”;“况时风怒尚未息,直恐泾渭遭吹翻”,想象奇特,借助自然景物形象抒写愤世嫉俗、勃郁不平的情怀,最能体现他的诗歌风格特点。但他的诗大多缺乏含蕴和韵味,语言也往往失之粗糙与生硬。
诗文集有《苏舜钦集》十六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印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作者:苏文景 (2009/2/25 1:15:18)   回复此贴
  回复:苏姓历史名人 第 38 楼

苏六朋:字枕琴,号怎道人、罗浮道人、南水村老,清朝广东省顺德县南水人,岭南著名风俗画家。
幼年从罗浮山宝积寺德堃和尚学画,后在广州石亭巷设石亭池馆,以卖画自给。善画人物,早岁精细之作多仿宋、元画法,山水作青绿重彩,晚年专攻意笔人物,略有黄慎之风,常写道释、仙人及民间生活与市井风俗,形象生动逼真,运笔流畅,颇具奇思,作细笔者尤佳。画有《群盲聚斗图》为时人所赏。
苏长春:(公元1814~1849年),字仁山,别署静甫、教圃、夤珊、七祖、栖霞等,自号菩提生身尊者鱼潺,广东顺德县杏坛乡人。著名清朝玄妙观道士。
苏长春个性刚强,不合流俗。善画人物、山水,兼写花卉。作画不泥古人法度,自辟蹊径。用笔构图冲破传统,能自成一家。与同乡苏六朋称“二苏”,写仙道人物用干笔焦墨,以线条和白描法,偏重写意,逸笔草草却能表达精神特性。论者谓其“白描有如石刻造像,苍劲古朴,气韵淳厚”。
传世作品有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作《三十六洞真君像图》轴及《柳鸦图》轴,现收藏在广东省博物馆;《五羊仙迹图》轴、《八仙图》轴、《簪花仕女图》轴、《白描山水图》轴等现收藏在广州美术馆。
苏长春曾在画上题识数骂清乾隆大帝,其父为免株连,以不孝罪与邑宰谋其下狱,约一年后逝世于狱中,终年三十六岁。
苏长春传世作品不多,艺术市场中较少出现他的作品。据资料显示,香港国际拍卖中只成交了他几幅作品。1986年5月一幅《空江秋声图》轴价格是一万七千港元,《学书图》轴是六千港元。1988年5月又成交两幅,《罗汉》轴达到九万五千港元,《别裁诗意图》轴是四万八千港元。从这次交易之后,艺术市场上再未见他作品出售。许多藏家表示,因苏长春作品较少,现在价格又没达到一定高度,他们不会轻易拿出,等到价格大幅度提高之后,再考虑出售。
苏曼殊:(公元1884~1918年),原名子戬,小名三郎,学名玄英,原名玄瑛,后为僧,法号曼殊,广东香山人。著名近代文学家、佛学家。
苏曼殊在清光绪十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五岁时苏曼殊随父亲回广东,二母亲仍在日本。
苏曼殊十二岁时便在广州长寿寺由赞初和尚剃度出家,然后受具足戒,并嗣受禅宗曹洞宗衣钵,由此可见苏曼殊在青年时代即学识渊博,灵慧敏捷,否则他小小年级是无法弄通深奥的曹洞宗经义的,而且曹洞宗选中苏曼殊为传人,也恰好证明苏曼殊在佛学方面的精深造诣。
此后,苏曼殊到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并利用假期到泰国,斯里兰卡等国游历,学成后回国,在日本其间,参加国中国留学生的爱国组织,倾向于民主革命。
苏曼殊不但是一位佛学渊博的僧人,他还是为多才多艺的才子,他能诗文,善绘画,通英,法,日,梵多种文字,和陈独秀,柳亚子等文学泰斗交往甚密,在佛学上他着有《梵文典》,《汉英辞典》,现存的著作有《文学因缘》,《焚剑集》等。
苏曼殊英年早逝,于1918年病逝于上海,终年三十四岁。

作者:苏文景 (2009/2/25 1:15:57)   回复此贴
  回复:苏姓历史名人 第 39 楼

苏兆征:(公元1885~1929年),广东香山人(今广东中山),著名中共工运领袖之一。
苏兆征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也是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参加和领导过震惊中外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二、第三届执行委员长。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至第六次代表大会期间,他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苏兆征是广东省珠海市淇澳人,1885年11月11日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十八岁时,他离开家乡到香港谋生,在外国轮船上当杂役,开始了海员生涯。旧中国的海员工人,饱受外国资本家和封建包工头的残酷剥削,饱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歧视。亲身的经历使苏兆征产生对帝国主义和资本家的憎恨,也逐渐产生反抗情绪。那时,孙中山正为推翻清朝统治而开展革命活动。苏兆征认识了孙中山,并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他与其他海员一道,为筹集革命经费、传递消息及运送军火物资等而奔波。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苏兆征和其他中国海员一样,为这一汹涌澎湃的革命潮流所激励。他认真学习了有关介绍十月革命的书籍文章,眼界日益开阔,斗志更加坚强。1920年,苏兆征在一艘英国轮船上做工,一天,他看见工头无理打伤了一名中国海员,便挺身而出,找船长交涉,带领海员们起来斗争。船长看见海员们如此齐心,生怕事情闹大而不可收拾,终于接受了海员们所提出的要求,赔偿医药费和开除行凶打人的工头,并口头表示今后不再虐待中国海员。斗争的胜利,使大家认识到要反抗资本家压迫剥削,要争取自身的权益,就必须加强团结,敢于斗争。1921年3月在苏兆征、林伟民等人的努力下,香港海员成立了“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它是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工会之一。
面对着帝国主义和资本家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从1921年9月起,香港海员工会先后三次向轮船资本家提出增加工人工资、改善待遇及反对包工头剥削的要求。但轮船资本家拒不答复。于是,香港海员在1922年1月12日,毅然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大罢工。
罢工开始后,苏兆征被选为罢工总办事处总务部主任和谈判代表之一,后来又代理香港海员工会会长。当时的罢工斗争形势十分复杂,一方面,香港英国当局和外国轮船资本家对罢工海员抱着仇视的态度;另方面,海员工会一些领导人如陈炳生、翟汉奇等人动摇妥协,干扰罢工斗争,罢工队伍内部也存在着海员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但苏兆征与林伟民等骨干分子一道,不为香港英国当局的高压政策所动摇,不为资本家的甜言蜜语所迷惑,也不为重重困难所吓倒,他们紧密地依靠广大罢工工人,坚定地维护海员的根本利益,勇敢机智地展开罢工斗争,并争取香港其他行业工人的同情和支持,使罢工人数由一万多人增至三万人以上。由于航运交通完全停顿,物资匮缺,人心惶惶,市面一片紧张,香港英国当局惊呼:这次罢工是“陷本殖民地生命于危险之境”。香港其他行业工人又先后加入罢工行列,罢工人数激增至十万人以上,使香港完全陷于瘫痪状态。香港英国当局和轮船资本家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只好向海员工人让步,为时五十六天的香港海员大罢工终于取得了胜利。这次罢工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全国第一次罢工高潮的起点。
在香港海员罢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罢工斗争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这使苏兆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为工人阶级谋利益的革命党,因而决心追随共产党。1925年春,苏兆征代表香港工会到北京参加国民会议促成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期间,他进一步接受党的教育,在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作者:苏文景 (2009/2/25 1:17:25)   回复此贴
  回复:苏姓历史名人 第 40 楼

系统提示:你输入的字数越过2000字!

作者:苏文景 (2009/2/25 1:17:54)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43 每页5条 当前8/9页 首页 上一翻页 [6] [7] [8] [9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3)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苏氏论坛  执行时间:1,127.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苏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