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系辈份看派系之争的荒谬 —————————————————————————————— 本文拟对同安芦山堂、南安阜阳堂和漳州虎渡大宗世系辈份,作一次横向比较,意在说明派系之争有违常理,荒谬之极。 十几年来,同安芦山堂发展迅速,名闻海内外。按照《芦山苏氏大宗总族谱》的说法,其派下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等地苏氏族群,“始祖益公于唐光启元年(885年)随王潮入闽至今,已一千余年,子孙遍布国内外,约近千万人”。 传衍至今,已有四十多世。苏进水宗长在总族谱里多次提到,他是“益公第三十九世孙”。 芦山堂世系辈份,是由厦门大学刘青泉教授考证得来的。刘教授在《从黄帝到苏颂世代顺序》一文,说“黄帝是第一代,而第二代是昌意,第三代高阳,第四代称,第五代老童,第六代吴回,第七代陆终,第八代樊。经夏商周至唐宋,第105代苏益,第106代苏光诲,第107代苏佑图,第108代苏仲昌,第109代苏绅,第110代苏颂”。 可谓代代相传,完整无缺。 我们来看南安阜阳堂的世系辈份。前不久,南安阜阳堂刚举行圆谱庆典,还印发了纪念特刊。阜阳苏氏族谱自明洪武年间第一次修谱,至清雍正间第八次修谱,旧谱保存完好。现在是第九次圆谱,隆重非凡。 在这本纪念特刊里,我们可以看到阜阳堂在一千多年来,家族生存开拓和繁衍过程。“始祖苏义,官章大义,号大郎。生于唐宣宗大中间(847-860年)。河南光州固始县苏堆人。高祖奕公,本系武功,任光州刺史,族号苏山堂。唐末世乱,义公偕羡、益二弟随王潮军南奔,入闽泉因功为南安涧埕关守,开疆立族,为阜阳入闽肇基祖”。 纪念特刊还简要排列世系,从“一至八世,由唐入宋,世袭守关。九世分东西房。十一世苏敔。十四世伯通。十六世苏铃。十七世勤保。廿世苏希拭。廿三世苏彦先。廿四世苏光濂,康熙丁酉(1717年)举人,山东莘县正堂”。 到最后特别指明,世界苏姓宗亲总会第五届理事长、印尼著名华侨苏用发先生,是“阜阳第三十一世裔孙”。 按理说阜阳堂与芦山堂同一祖源,又是兄弟三人一齐入闽,他们世系辈份应该差不了多少。但是,我们看到一个奇怪的事情,那就是岁数相差无几、同样生活在今天的苏用发和苏进水二位宗长,一个三十一世,一个三十九世,差别之大,有点不可思议。 我们再来看漳州虎渡大宗世系辈份。原先我们漳州苏姓有三大族群,一是唐初随陈政、陈元光入闽粤平乱的苏道族群;二是宋时青礁苏宋杰族群;三是现在的虎渡大宗。因为苏道族群和苏宋杰族群,早已消失溶入虎渡族群,虎渡开基祖苏朴,又是苏宋杰第五世孙,所以我们说漳州苏氏族群,一般是指虎渡大宗。虎渡大宗派下有五十多个苏姓村社,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缘故,都没有保存旧族谱。在《芦山苏氏大宗总族谱》里,虎渡大宗被列为“光诲系”, 苏宋杰被排在“益公第十一世孙”。 这种排列,源于苏功成《同安苏氏族谱》。在《重新解读苏功成〈同安苏氏族谱〉》里,我已经阐明了苏功成这本族谱, 不是同安苏氏族谱。苏功成这本族谱,原名是《溪南苏氏全谱》。溪南,意指漳州龙溪南部青礁、虎渡、太江等地苏氏族群。因为这本族谱最早写于明天顺年间,那时海澄还未置县。根据苏松在明嘉靖七年(1528)写的序言,开头部分没有苏颂家族,而是“青礁则止于十世,虎溪则止于十三世,其所纪则仅百余人”。 可惜到了苏功成手里,青礁、虎溪合在一起,只剩下十一世,所纪仅24人,其余两千多人都是太江愚翁公家族成员。现在收藏于福建师大图书馆和厦门市图书馆的族谱,是民国抄本,多了苏颂家族,连书名也被改得面目全非。1994年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颜中其主编的《新编苏氏大族谱》,就是根据这本抄本收辑入册。 苏功成这本族谱(民国抄本),从开头第一世苏益算起,到最后42个“孝” 字辈为止,共有38代。也就是说最后42个孝字辈,是“益公第三十八世孙”。 请想想,这些生活在道光年间的人,跟现在的苏进水宗长差不多同一辈份,有这种可能吗?很显然,虎渡大宗不是芦山衍派。把不同祖源的族群硬扯在一起,其结果就是违背常理,荒唐可笑。 上述问题,发生在闽派内部,还有闽派与眉山派之间的争执,问题更多。其实,所谓闽派、蜀派、眉山派,说穿了就是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产物。如今已经是21世纪了,我们还要象前人那样愚昧无知吗?我们都是苏姓大家庭中的一员,理应共同扶持,共同发展,这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才是世苏会“敦亲睦族”的本来宗旨。 (苏登科2008年2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