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标题
搜索作者
搜索内容
登录
|
注册
中华苏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苏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元和姓纂》苏姓郡望与史料
已阅:3918 / 回复:3(楼主)
《元和姓纂》苏姓郡望与史料
———————————————
《元和姓纂》为谱牒专书,唐太常博士林宝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奉诏撰成。原本10卷,今有10卷本、18卷本两种。《元和姓纂》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中唐以前的姓氏族望,保存了一些早已失传的谱系典籍资料,是现存较早、较详赅的古姓谱书籍。此书北宋时开始散佚,清修四库,据《永乐大典》参以诸书校辑而成,清代孙星衍、洪莹,近代罗振玉均有辑校。此后岑仲勉又参藉历代典籍、碑志,旁搜博征,重行考校,著成《元和姓纂四校记》(1936年始撰,1948年出版)。所谓“四校”,指第四次校勘,以《四库》辑本为一校,孙、洪为二校,罗振玉为三校,岑氏所作为第四校,该书晚出,后来居上,功力最深,收获也最大。现将《元和姓纂》苏姓史料与岑氏四校记汇为一文,以飨诸位。
【原文】
《元和姓纂》卷三
苏
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苏忿生,后至建,建生武、嘉。十二代孙则。则次子遁。八代孙绰,周度支尙书、邳公;生威,隋左仆射、房公;生夔、季。(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季”作“季子”。)
夔,鸿胪少卿,生勗、亶。勗,驸马、吏部侍郎、秦府学士,生均、干。均,虔州刺史,生隽。干,工部尚书;生献,驾部郎中。勗生昱,济州刺史。
亶,台州刺史,生瓌、琛。
瓌,侍中、左仆射、许文贞公,生颋、冰、诜、又、颖、颜。
颋,中书侍郎、平章事、许文宪公,生善。善生易、相。易,黄州刺史;生系,滁州刺史。系生赞。赞生虔。冰,虞部郎中。国子司业。生震,吏部侍郎、河南尹。震生敦、发、教、徹、皦、政、俨。诜,给事中、徐州刺史。
又,京兆尹,生复、妙。妙,泉州刺史。
颖生盈、炎。盈,嘉王传。
颜,淮安太守、左武卫将军,生宽。
琛,广州刺史,生炯、韪。韪,瑯琊太守。
又骁骑将军季生澄,沁州刺史。澄生绾、丕。绾,工部郎中、荆南府司马。
则长子愉。愉七代孙彤,生雅、振。振生世长,唐秦府学士、谏议大夫;生良嗣,右仆射、温公,生践言、践竣、践义、践节。践言生务寂、务升。竣生彦伯,驸马。兄子震,驸马。义孙廉。节曾孙憻,太府卿。长从弟宣,司农少卿。
襄阳:则曾孙佐,晋末自扶风徙焉。十二代孙权,唐左骁卫将军。
蓝田:称自武功徙焉。刑部尙书苏洵生晋、瞻。瞻,驾部郎中,生端、平、宁、昶。端,比部郎中,四代入省,生弘。
赵郡:状称苏章之后,因官赵州。唐凤阁侍郎味道,生佃、份、倜、倇。佃,膳部员外。倇,职方郎中。味道弟味元,膳部员外,生偡。偡生汭、汤,郴州刺史。
又工部侍郎苏弁,状云与良嗣同房。弁兄衮、冕。冕生持、涤。持生循、桢。涤,兵部尙书、襄州节度,生粹、沖。冕撰《会要》三十卷。
武昌冀州:前燕有期彤侯青,后魏镇军将军。五代孙克忠,越州长史。又武卫大将军、荆国公宣方,生庆节。
洛阳:苏秦之后。今无闻。
河南:《后魏•官氏志》,拔略氏改为苏氏。后魏恆州刺史苏强,孙武安,袁州刺史,生顺、孝慈。顺,周眉州刺史,朝彤公;生沙罗,隋昂州刺史。沙罗生康,唐右武卫将军、襄城男。康生守忠、守俭。守忠,驾部郎中。孝慈,隋兵部尙书、平公;生会昌,比部郎中。
作者:正史 (2011/7/12 8:39:03)
回复此贴
回复:《元和姓纂》苏姓郡望与史料
第 1 楼
【元和姓纂四校记】
(1)[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 罗振玉云:“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颛顼裔孙吴回为重黎,生陆终,生樊,封于昆吾,昆吾之子封于苏。与此不同。”
岑仲勉云:按《类稿》七引亦与此不同。且《新唐书》云“封于昆吾”,则昆吾为国名,何又接称“昆吾之子”耶?
又[苏忿生后至建] 《备要》一四云:“苏忿生为周司寇,居河内也。扶风武功,汉苏建自河内徙扶风平陵。”《翰苑新书后集》六同。惟“也”字正作“地”。《姓纂》此处显有夺文,因扶风为苏姓本望,今竟缺去知之。谓应依《备要》等于“苏忿生”下补“为周司寇” 四个字,别以“扶风武功” 提行另叙。不然,此最大支之苏姓,反失其郡望矣。温校略同。但《类稿》七亦讹“地”为“也”。
(2)[生勗亶勗驸马吏部侍郎秦府学士生均干……勗生昱济州刺史] 《新表》七四上,均、干、昱皆勗子。考《苏昱德政碑》:“父儇,隋尚辇直长、皇朝晋州司功。”(《山右石刻》四)知昱乃儇子,非勗子。勗、亶之间,盖夺“儇”字,“勗生昱”又“儇生勗”之讹。《新表》与今《姓纂》误同,则《新表》本自《姓纂》之一证。无论如何,此节必有误。盖既言勗生均干,下文不应再提“勗生”也。又《苏昱德政碑》:“魏都亭侯、河东相、侍中则之十一世孙。”《山右石刻》四云:“惟据《表》,昱为威曾孙,威为则九世孙,在昱于则为十二世孙,而《碑》云十一世孙,未知孰是。”余(岑仲勉)按《新表》七四上“魏都亭侯则第三子遁,八世孙绰”,实本《姓纂》。依文,八世孙应就遁立言,是威为则十世孙,昱为则十三世孙,胡氏所计世数也不合,而《姓纂》视《碑》乃差两世,就会一计本身,一不计本身,相差仍一代也。苏威孙尚辇直长儇,见《隋书》四一。勗尙高祖女南昌公主,见《会要》六及《新书》八三,而《元龟》三OO,《新书》一二五又云勗尚南康公主,“昌”、“康”必有一误。贞观十一年,行相州都督府司马苏勗,见《历代名画记》三。
(3)[生颋冰诜又颖颜] 据《旧唐书》八八、《新唐书》一二五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又”乃“乂”之讹,库本正作“乂”。 又“颖”,《新表》从水作“颍”。
(4)[生系滁州刺史] 系于元和二年七月为京兆府司录,见《旧纪》一四。依《姓纂》乃瓌玄孙,《纪》只云瓌孙,略也。系元和二年始授司录参军,是否七年修书时已跻刺史,殊有疑问。今可断言者,《姓纂》最多只能叙至“系生赞”止,若“赞生虔,国子司业”二句,后人属附之文。
(5)[赞生虔冰虞部郎中国子司业] 校云:“案《唐世系表》,冰无所生,震乃虔之子,此句疑衍。”余(岑仲勉)按《新表》谓虔字执仪,国子司业,而冰不著历官。考冰官至虞部郎中,见《旧书》八八。则知“冰,虞部郎中”句与“国子司业” 句今本实误倒。盖叙毕颋裔,顺次应及冰也。校注疑其衍文,殊未谛审。
(6)[生震吏部侍郎河南尹震生敦发教徹皦政俨诜给事中徐州刺史] 校注据《新表》以震为虔子,而不知《表》之大误也。《纠谬》九云:“今按《瓌传》,瓌之子诜,诜之子震,当禄山乱时奔灵武,代宗时为河南尹而卒。且瓌为相在睿宗时,至代宗时不过六十余年耳,则震不当便为七世孙也。由此言之,《世系表》必有误处。况本传以震为诜之子,而《表》乃以为虔之子,此大差互,其误必矣。又《瓌传》末云,文宗大和中录旧德,官其四代孙翔,而《世系表》不载翔之名字,可见《表》之脱略。又况《震传》所述,皆肃宗、代宗时事,而《世系表》乃以为七世孙,今翔当文宗时得官而止是四代孙,文宗去睿宗,尤更年远,世次尚止四世,即震之非七世,亦明甚矣。”余(岑仲勉)按《新书》一二五,诜子震两拜河南尹,《旧书》一一,广德二年十月,河南尹苏震卒。故知“生震”已下十八字,乃“徐州刺史”下倒错之文。由此,又知《姓纂》此处错简,北宋见本必已然,故又误震为虔子,而《新表》资料,大半采自《姓纂》,益彰彰也。
作者:正史 (2011/7/12 8:39:56)
回复此贴
回复:《元和姓纂》苏姓郡望与史料
第 2 楼
(7)编者补注 [又京兆尹生复妙妙泉州刺史] “又”乃“乂”之讹,见前说。“妙泉州刺史”,《万历重修泉州府志》卷十有传记载:“苏妙,字观妙,南海人,大历中刺泉,有惠政,有白鹊来巢行春门楼,妙出,鹊每集车盖,民颂歌之。”唐代“南海”郡、县属地,均在今广东广州,亦即苏妙的里籍,与他父亲乂及祖父瓌大不一样,存疑。
(8)[韪瑯琊太守] 岑校,“瑯”,库本作“琅”。
(9)[则长子愉] 岑校,愉非长子,说见前。
(10)[节曾孙憻] 岑校,《表》作“檀”。
(11)[刑部尙书苏洵] 岑校,“洵”乃“珦”之讹,《旧书》一二八只称其为户部尚书。
(12)[端比部郎中] 岑注,大历十二年,端自此官外贬,见《旧书》一一九《杨绾传》。《登科记考》一O据《杜集钱笺》,谓端及第当在乾元元年。
(13)[唐凤阁侍郎味道] 岑校,《广记》二五九引《御史台记》,味道曾官御史。
(14)[佃膳部员外] 罗云,案“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作“伷”。
(15)[倇职方郎中] 《新表》作“员外”。
(16)[又工部侍郎苏弁状云] 罗云,案“又”,乃联系之词,非名也。岑云,《旧唐书》一八九下、《新唐书》一O三均言弁任户部侍郎,未举工部。
(17)[与良嗣同房] 岑校,《旧书》一八九下《弁传》称曾叔祖良嗣。
(18)[冕生持涤] 岑校,“持”,《旧》一七下大和九年,又《新书》一七九《贾餗传》均作“特”,此误。
(19)[持生循桢] 岑校,循,《五代史》有传,卒于后梁之末,去修《姓纂》时已百余年,当未出生,此为后人属入者无疑也。僖宗光启初,循官比部郎中知制诰。
(20)[涤兵部尙书襄州节度生粹沖] 据《旧纪》一八下,大中八年五月,涤始检校兵部尚书兼江陵尹、荆南节度,与上条均是伪文,应删削。按涤镇襄州无考,殆“荆南”之误。
(21)[武昌冀州] 岑校,按“武昌”乃“武邑”之讹。见后条。
(22)[又武卫大将军荆国公宣方生庆节] 岑校,据《旧书》八三,苏定方,冀州武邑人,封邢国公,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子庆节,封武邑县公,尚辇奉御。“荆”、“宣”两字均讹。
(23)[后魏官氏志拔略氏改为苏氏] 陈校云,今《官氏志》作“拔略氏改为略氏”,但卷十“拔略”下亦作“苏”。余(岑仲勉)按《通志》与《姓纂》同。
(24)[孙武安袁州刺史] 罗振玉校云,案“武安”,《隋书•苏孝慈传》作“武周”,並误。《苏孝慈墓志》(于1888年出土)作“武”。又“袁州”,《孝慈传》作“兗州”。又云,案“平公”,《隋书•苏孝慈传》及墓志並作“安平公”,此夺“安”字,当据补。
余(岑仲勉)谓此文之“安”字,即下文“安平公”所误错,非作“武安”也。《苏孝慈墓志》,父武,兗、云二州刺史,(《关中石刻文字新编》三)“袁州”则“云州”之音讹也。
(25)[顺周眉州刺史朝彤公] 岑仲勉云,按此“朝彤”,似与上文武邑之“前燕有期彤侯青”相涉,谅有一误,待考。
(26)[生沙罗隋昂州刺史] 罗云,案“昂州”,《隋书•苏孝慈传》作“邛州”。
(27)[隋兵部尙书平公] 据《隋书》,“平”上增“安”字,说见前。
(苏登科2011年6月25日定稿)
作者:正史 (2011/7/12 8:40:27)
回复此贴
回复:《元和姓纂》苏姓郡望与史料
第 3 楼
补充说明
—————————
《元和姓纂》是目前存世的唯一以姓、望、房三级结构条贯姓氏、家族以及人物的唐代官修谱牒。正如岑仲勉所说:“有能继轨六朝,网罗百姓,书虽残缺,大致犹具者,于今唯唐林宝之《元和姓纂》,岿然尚存,非氏族学者所亟宜攻治之书乎!”可见,《姓纂》中有关郡望的史料,在今日仍不乏其珍贵的价值。遗憾的是,我们对苏姓郡望的认识,还很不够,甚至相当混乱。
如苏醒先生就认为,苏姓郡望是“高阳、武功、眉山、芦山、铜山、聚星”(见《世苏武功通讯》2010年6月第23期第2版《苏姓文化与贡献》一文)。
又如2007年浙江平阳苏氏出版的《苏氏通志》第143页“苏氏郡望” 载:河内郡、河南郡、武功郡、扶风郡。
再如1994年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颜中其主编的《新编苏氏大族谱》第15页所载“汉平陵侯六派之图”:【赵郡】东冀州刺史章之后,有官于邯郸时,因家焉,故有赵郡之苏,显者曰味道。【襄阳】魏都亭侯则之后,佐徙襄阳,显者曰瓘。【武邑】前燕那冉阝公青之后,为信都武邑之苏,显者曰礼、曰克忠、曰列。【武疆】魏卫少卿备,为长乐武疆之苏,显者曰琼。【蓝田】唐刑部尚书珦之后,自武功徙蓝田,显者曰晋、曰瞻、曰弘。【河南】后魏恆州刺史强,徙河南,显者曰孝慈、曰康。
颜中其的说法,可能源于安徽太平、石埭八修《苏氏族谱》(清光绪二十五年刊刻本)《凡例》中的六派之说。其说法带有明显偏见,并歪曲篡改《姓纂》中的说法。估计颜中其先生没有见过《元和姓纂》一书。因为这本书出版于1994年(中华书局),与《新编苏氏大族谱》正好同年出版。所以,才会出现“六派图”和荒唐的“三山” 之说。
我不是故意破坏苏姓的“稳定” 和“团结”。请想想,我这里的气温高达37度,图书馆阅览室,又只有几个吊扇,在这种状态下查阅资料写文章,有多苦啊!
网络上苏姓郡望,更是五花八门,叹为观止。我们有责任正本清源,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我个人认为,真正苏姓郡望,应该是《元和姓纂》中所记载的史料。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作者:正史 (2011/7/13 14:57:49)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 每页5条 当前1/1页 [
1
]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
50
人 会员
0
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
查看全部(50)位游客
+
(全部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
中华苏氏论坛
执行时间:640.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苏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
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