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苏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苏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中国现代当代苏氏人物 已阅:3996 / 回复:2(楼主)

上海第一老人——苏局仙
局仙(1882.1.1~1991.12.30)
    上海著名书法家苏局仙的一生,创下了好几个全国、甚至是世界“之最”:
    苏局仙,南汇周浦人氏,生于1882年1月1日,属马,经历了清朝、民国、日伪统治、国民党统治和解放后的新中国五个历史时期,以其110岁的高龄,位列“上海第一老人”;
    苏局仙,苏东坡28世孙,1906年8月,经过县试、府试、道试,考中了末科秀才,年方24岁,成为一九○七年清廷废除科举之前最后一批秀才,是中国晚清最后一个秀才;
    苏老还是中国最老的一位老师。在考取秀才的第二年,他就拖着长辫,跨进了朱家祠堂(周浦第三公学),从此传道授业解惑长达半个世纪之久,除了日军占领时期回乡念佛之外,终身未离教鞭,桃李满天下。
    苏老又是我国最长寿的诗人和书法家。他一生写下万余首诗,被誉为“百岁诗人,史前未载”;他每天作诗写字,书法作品被中外纪念馆、博物馆收藏,江主席曾致函答谢:“苏老字迹秀丽,至为欣赏。”因与北京的孙墨佛书家均为年逾期颐,享有“南仙北佛”之称……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苏局仙在他生命的尽头,又添了一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苏老是上海第一批捐献遗体的志愿者。1983年,他在接受荣誉证书时,即兴赋诗道:“皮囊原似春蚕脱,亘古谁能永保存。气尽即交医士手,千刀万割便超生!”如此豁达地看待“身后事”,对于这位生理、心理都十分健康的“全国健康老人”,是不奇怪的。虽然他一生中也遇到不少苦难和艰辛,但他的经验“一是把烦恼的事坚决丢开,不去想它;二是最好和孩子们一块玩一玩,他们的童真会给人带来快乐、消除烦恼;三是照一照镜子,看看自己暴怒的脸有多丑,不如笑笑,苦中作它几次乐。”所以出现在大家面前的“百岁人瑞”,不是苟延残喘的“木乃伊”,而是“满头银发、一脸红光,精神矍铄、谈笑风生。腰板异常硬朗,仍不拄拐杖,坚持写字、作诗、看报。”
    1991年年底,老人“无疾而终”。追悼会后,他的遗体被送进了“二军大”病理解剖室。
    据权威人士披露,如此高龄的遗体捐献者,在国内实属首例,在国外也无文献可考。

作者:sunl (2008/6/19 10:50:10)   回复此贴
  回复:中国现代当代苏氏人物 第 1 楼

百岁文星苏雪林
安徽黄山脚下有个太平湖,湖岸黄山区永丰乡有个名叫岭下苏家的山村。村子虽小,却出了个名扬海内外的苏雪林。近几年苏雪林著作在祖国大陆重新出版,苏雪林研究随之升温,于是这个皖南山村吸引许多外地人慕名而至。

苏雪林的出色才华,无疑也浸染着故乡山水的灵气。她原名苏小梅,学名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女士。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她就与冰心、丁玲、冯沅君、凌叔华并称“中国五大女作家”。她笔耕80载,执教50秋,出版著作达50部之多,是集作家、画家、学者于一身的罕见的中国文坛女杰。

苏雪林虽然是个小姑娘,但得益于祖辈的书香门第,也在私塾有一席之地。她天资聪颖,且与顽皮不羁的公子哥不同,格外珍惜读书的机会,尤其喜欢吟诵明代性灵派诗人袁枚的《小仓山房诗集》。13岁时,她灵感突发写下了七绝《种花》:“满地残红绿满枝,宵来风雨太凄其。荷锄且种海棠去,蝴蝶随人过小池。”她平生的第一首诗清新雅致,如此出手不凡,叫大人们十分惊奇,赞叹良久。

苏雪林出生于1896年,到1998年已是当年“中国五大女作家”中唯一的在世者。3月24日,她在台湾的台南度过103岁生日。5月29日,她在66岁的学生唐亦男教授的陪同下,经香港中转,踏上跨越海峡返回故里的千里路途。1925年,她离开家乡赴苏州教书,从此再没回过岭下苏家村,满头黑发的姑娘成为白发飘飘的老者。

苏雪林想去正规学校读书,这在苏氏家族的女孩子中没有先例。“几回都想跳下林中深涧自杀,若非母亲因为对女儿的慈爱,战胜了对尊长的服从,带我和堂妹至省投考,则我这一小命也许早结束于水中了。”

父辈人不会想到,在他们看来不听话的小女苏雪林,不是个低眉顺眼的小媳妇,日后竟成就一番事业,成为苏氏家族的佼佼者。虽然族谱载事的习惯是记男不记女,可苏雪林是个例外。根据岭下苏氏族谱,苏雪林是宋朝文豪苏辙第38代嫡孙,为苏氏家族争了光,自然是苏氏门庭的骄傲。谁能说女子生来不如男呢?

苏雪林不信“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出外求学,出洋留学,成名后不忘报效祖国。抗战期间,苏雪林曾将嫁妆、薪俸、稿酬合两根重五十两三钱的金条取出,捐献给前线抗日将士。这件事登在报纸上,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苏雪林尽管远离家乡,乡土观念却丝毫不曾减弱。在她的大量散文随笔中,家乡是她源源不断的生动素材。她用清新的笔触,写父亲、母亲、姐姐,写山村的过年轶事,写儿时的种种印象,一篇篇美文渗透着她的细腻感受。1993年,她在台湾出版《苏雪林山水》,收入75幅美术精品,竟然都是描述岭下苏家村和黄山的风景;而此时,她凭的只是半个世纪前的记忆,那记忆如同封存地窖的老酒那样芬芳浓郁。

1999年4月21日,苏雪林在台南辞世,终年104岁。她生命的最后一年得以返乡,亲眼看到无法忘怀的山光水色,可谓临终梦圆,死而无憾。早几年,照料苏雪林生活起居的姐姐去世后,伤心万分的苏雪林把姐姐安葬在台南的陵园,并在姐姐坟头旁边买了块墓地,准备与姐姐永远相伴。从家乡返回台南,她重新安排自己的后事,把台南的墓地送给已经年高古稀的外甥,对他说:“将来,你在台南陪你的妈妈,我要去陪我的妈妈了。”

经苏雪林弟子联络,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从故乡走出去的苏雪林又回到了故乡。苏雪林母亲安息在岭下苏家村的凤形山,苏雪林骨灰埋在母亲墓的下方。走进白色大理石雕成的护栏,只见青石碑刻有“苏雪林教授之墓”,背面刻有“棘心不死绿天永存”(长篇小说《棘心》和散文集《绿天》是苏雪林的成名作)。

岭下苏家村是苏雪林成长的起点,曾经是她坚决要离去的地方,然而也是她至死爱恋的地方,是她的人生终点。可以说,在远方奋斗了一生的皖南女子苏雪林,静静地安息在故土,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诗意之美的句号。“我深信我的母亲常在我身边,直到我最后的一日。”苏雪林1939年深情地写进她散文里的这句话,半个世纪过后真的成了她的预言。母亲给她以生命和血肉,而故乡则是她的另一个母亲,养育了她的灵魂。

回归故里的苏雪林并没有被人遗忘,反而得到了更多的关注。1999年8月,海峡两岸苏雪林作品学术讨论会在黄山区召开。2000年4月,在苏雪林逝世一周年之际,黄山区文化局和博物馆举办了苏雪林作品展,400多件展品通过英特网向海内外传播。如今,岭下苏家村的苏雪林故居陈列馆也在筹备之中。

尽管苏雪林的文坛业绩有待专家学者的研究,包括她经历两个世纪的风雨,有过许多的是是非非,但她的故乡不会在乎这些,一个山里姑娘走出去需要怎样的勇气,故乡人最清楚。在他们看来,苏雪林的一切都是可以谅解的,因为她把小小的岭下苏家村带给了外面的世界。百岁文星苏雪林,永远是故乡的自豪。


作者:sunl (2008/6/19 10:50:59)   回复此贴
  回复:中国现代当代苏氏人物 第 2 楼

苏局仙(1882.1.1~1991.12.30)
        上海著名书法家苏局仙的一生,创下了好几个全国、甚至是世界“之最”:苏局仙,南汇周浦人氏,生于1882年1月1日,属马,经历了清朝、民国、日伪统治、国民党统治和解放后的新中国五个历史时期,以其110岁的高龄,位列“上海第一老人”; 苏局仙,苏东坡28世孙,1906年8月,经过县试、府试、道试,考中了末科秀才,年方24岁,成为一九○七年清廷废除科举之前最后一批秀才,是中国晚清最后一个秀才; 苏老还是中国最老的一位老师。在考取秀才的第二年,他就拖着长辫,跨进了朱家祠堂(周浦第三公学),从此传道授业解惑长达半个世纪之久,除了日军占领时期回乡念佛之外,终身未离教鞭,桃李满天下。苏老又是我国最长寿的诗人和书法家。他一生写下万余首诗,被誉为“百岁诗人,史前未载”;他每天作诗写字,书法作品被中外纪念馆、博物馆收藏,江主席曾致函答谢:“苏老字迹秀丽,至为欣赏。”因与北京的孙墨佛书家均为年逾期颐,享有“南仙北佛”之称……更令人意想不到的,苏局仙在他生命的尽头,又添了一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苏老是上海第一批捐献遗体的志愿者。1983年,他在接受荣誉证书时,即兴赋诗道:“皮囊原似春蚕脱,亘古谁能永保存。气尽即交医士手,千刀万割便超生!”如此豁达地看待“身后事”,对于这位生理、心理都十分健康的“全国健康老人”,是不奇怪的。虽然他一生中也遇到不少苦难和艰辛,但他的经验“一是把烦恼的事坚决丢开,不去想它;二是最好和孩子们一块玩一玩,他们的童真会给人带来快乐、消除烦恼;三是照一照镜子,看看自己暴怒的脸有多丑,不如笑笑,苦中作它几次乐。”所以出现在大家面前的“百岁人瑞”,不是苟延残喘的“木乃伊”,而是“满头银发、一脸红光,精神矍铄、谈笑风生。腰板异常硬朗,仍不拄拐杖,坚持写字、作诗、看报。” 1991年年底,老人“无疾而终”。追悼会后,他的遗体被送进了“二军大”病理解剖室。
       据权威人士披露,如此高龄的遗体捐献者,在国内实属首例,在国外也无文献可考。


作者:sunl (2008/6/19 10:52:01)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4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34)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苏氏论坛  执行时间:1,539.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苏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