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太平、龙泉潘氏源流考析

    中华潘氏网 2009-2-19 16:02:42 潘成忠


我广水太平潘氏源自何处,根在何方,过去从来没有人提及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迷。一九九八年修我广水太平潘氏族谱时,终于揭开了这个迷。
要修新谱,必须与旧谱相衔接。因此修谱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寻找旧谱。广水太平潘氏究竟有无旧谱存世,无人知晓。但在访寻旧谱时,家父世富公十分关心修谱的事情,虽已时年八旬,但其头脑清醒,记忆尚健,旧闻传说,记识颇多。家父于病榻之上告诉我说:“我应山龙泉潘氏祖祠在太平镇,你祖父在世时,每逢年节,特别是清明节,总要去太平祭祠祭祖。据老辈人传说,我们太平潘氏老祖宗名叫潘道清,我们‘世’字辈是道清公十八世孙。相传我们太平潘氏是从麻城过籍到应山来的,祖居地在麻城筷子岭。”家父之言虽为口头传说,但给我们寻找旧谱,提供了重要信息:太平潘氏曾经编修过族谱。道清公裔孙已传二十余世,历时四百余年,如果没有族谱的记载,家父决不可能知道太平潘氏的老祖宗名叫潘道清,更不可能知道其自身为道清公十八世孙。我们估计,家父所传之言,可能就是族谱之所载。族谱即使失传,人们依然将族谱的记载凭口耳相传至今。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证明太平潘氏曾经修过族谱,那就是我太平潘氏有着自己独立的字派:“克修明德,世承忠和,家增荣裕,庭赐大元。”立字派一般是伴随着建祠修谱等活动一块进行的。于是我们到处访寻旧谱,但因年湮代远,世易时移,世事沧桑,寻谱未果。

  家父之言,毕竟是口头传说,没有文字资料佐证,不足为凭。经过商议,我们决定走出广水,到外地去寻找文字资料。一九九八年,太平族人承志、德祥、建华三人适孝昌去孝感,奔信阳去大庙畈,赴罗山走大悟,四处寻觅,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孝昌花园西郊潘氏族人家中寻得三本资料:一是民国三十六年(公元一九四七年)《潘氏合修宗谱湖北区筹备委员会报告书》;二是《黄陂潘氏续谱编纂处预刊小册》;三是孝昌花园潘氏族人手抄《潘氏族谱》。在孝感寻得箍河垸《潘氏族谱》。在大悟寻得芳畈《潘氏支谱》。上述谱牒资料极其珍贵,其中潘姓起源、世系排列、人物事迹、迁徙概况等等,一目了然。其记载甚为祥明,为我广水太平潘氏追根寻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大悟芳畈《潘氏支谱》载寻源公咸丰四年所撰《里居志》云:“吾始祖仕美公自麻邑迁澴川、走亲民,爰及牛氏女,聿来胥宇,曰此曰时,筑室于兹,有践家室於焉,落蹟而潘家砦潘家畈,由是传矣。顾厥初之里居惟一,而后世之里居则分。如自一世而二世,福一公迁陂邑潘家林;福三公迁(成忠注:孝感)县城南河苑,后分支应邑太平镇,惟福二公恪守先绪,里居仍旧焉。其长子道嗣公虽济南垂史,而狐死丘首,仍归故土,至次子道统,则支衍一方焉,然离宗未远,考其雲礽,详其苗裔,则今之潘家冲是矣。”考孝昌花园西郊潘氏族人手抄《潘氏族谱》和孝感箍河垸《潘氏族谱》,季孙公“八十九世(孙)道清,福三公长子,迁居应邑太平镇,后分支栗林店;道通公,福三公次子,迁居孝感县城南河苑。”又据民国三十六年《潘氏合修宗谱湖北区筹备委员会报告书》中《湖北区已合各支系对照表说明》载:“福三长子道清迁应山太平镇,次子道通居孝感白雲郷箍河垸。”

  上述各地族谱资料所载,果如家父所言,即广水太平潘氏老祖宗名潘道清。至此,口头传说得到了文字资料的印证,家父之言,完全可信。由此推断,家父自身为道清公十八世孙的传言,亦当为可信之言。还可证明,家父所言当来自族谱所载。

  有了上述资料,广水太平潘氏根之所在,源之所出,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昭穆世次,清晰朗然;流派脉络,条分缕析。

  根据上述资料,将我湖北广水太平潘氏始祖潘道清直系先祖列表如下:

  湖北广水太平潘氏始祖道清公直系先祖表

  01世季孙、02世 怛、03世 肃、04世 怀、05世 纲、
  06世 炅、07世 镐、08世 秉、09世 庥、10世 陟、
  11世 侃、12世 猷、13世 宴、14世 储、15世 崇、
  16世 的、17世 敞、18世 质、19世 肇、20世 刚、
  21世 超、22世 光、23世 恕、24世 煜、25世 维、
  26世 评、27世 琪、28世 隐、29世 潜、30世 珙、
  31世 微、32世 皈、33世 琼、34世 裕、35世 忠、

[Page]
  36世 睿、37世 瑜、38世 壽、39世 珪、40世 穆、
  41世 激、42世 柏、43世 曙、44世 璋、45世 文、
  46世 泳、47世 宾、48世 旻、49世 暾、50世 渎、
  51世 芳、52世 莹、53世 辉、54世师正、55世 亮、
  56世 礼、57世 喆、58世 习、59世 迪、60世 彦、
  61世 振、62世 骥、63世 罡、64世 湘、65世 祐、
  66世 约、67世 晋、68世 震、69世美騫、70世惟文、
  71世仁表、72世 璋、73世 善、74世 浩、75世 助、
  76世 辐、77世 顺、78世 祦、79世 旻、80世宗正、
  81世子诚、82世彦博、83世大礼、84世原发、85世文秀、
  86世聪一、87世仕美、88世福三、89世道清、90世待考、

  下文便从源头一一述来。
  民国三十六年《潘氏合修宗谱湖北区筹备委员会报告书》收录了一系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资料是南皋六世孙潘源公于宋仁宗庆历四年(湖南武冈三岚潘富云从网上传来资料说应为“宋崇宁三年”,待考。)所修江西武宁南皋谱,其谱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武宁南皋潘氏世谱源流序》,二为《潘氏历代世谱源流表》。今天我们潘氏族人都将武宁南皋谱称之为《南皋老谱》(下文简称《南皋老谱》)。其序云:“我荥阳潘氏,乃周文王第十六(有人说是“十五”)子毕公高之幼子季孙,食采於潘,因而姓焉。”并在其源流表前载文:“西伯侯姬姓名昌,生而圣明。事商纣,赐弓矢鈇钺,得专征伐。虞芮质成,江汉归化,三分天下有其二。配圣女姒氏,生子十八人。厥后,第十六(有人说是“十五”)子毕公名高,相武王伐纣,奄有天下,大封同姓,于是,毕公幼子季孙名旬,食邑於潘,因以为姓。封荥阳候,因以为郡”,这些记载告诉我们:周文王第十六子毕公高之幼子季孙名旬乃我潘氏始祖,潘姓属姬姓一支派。“潘”为地名,是季孙公之采邑或曰食邑。所谓采邑或曰食邑,即周代贵族官员的封地,是其衣食俸禄来源之地。潘邑是潘氏始祖季孙公封地,后来潘邑升格为潘国,季孙公的子孙便以“潘”为姓。考《南皋老谱》,季孙生二子:怛(恒)、佶。湖南武冈三岚潘富云先生从网上传给我的资料称:“季孙配二妻,姜氏,生子二:居仁、居杰,僖氏,生子二:恒(怛)、佶。武宁《南皋老谱》只列述怛(恒)佶公一支裔孙,怛(恒)公是我支潘氏直系先祖。

  《南皋老谱》世系表列季孙公十五孙为潘崇,云梦太师,楚大夫。依《南皋老谱》世次顺序查阅,潘崇为我支潘氏直系先祖。《南皋老谱》的记载显然与其他有关潘氏源流的资料相悖。其他资料介绍说:潘氏祖源有三支,一支为季孙支,属姬姓潘氏,前文已经述及。再一支为潘崇,属芈姓潘氏。楚成王时,潘姓中有名为潘崇者曾为太子商臣之老师,在楚成王预谋另立太子时,潘崇极力支持太子商臣,并成功地使之继位为楚穆王。潘崇因助商臣继位有功,被封为太师,楚穆王并且还把自己任太子时的财产全部赐给他。从此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后人念潘崇兴潘姓有功,便尊他为潘姓的得姓始祖。这种观点,其正确性可能是相当高的,因为古籍中出现的春秋时代的潘姓人氏,几乎都是楚国的人物。 第三支为北魏少数民族破多罗氏改姓潘氏。其次为皇帝赐姓潘氏,此为极少数。《南皋老谱》将潘崇列为季孙公十五世孙,显然与上述“潘氏三支”说相矛盾。《南皋老谱》为何如此记载?今已无证可考,不得而知。但我想,潘源公在编修《南皋老谱》时,总还是有所凭据,决不会凭空臆断。潘源公编修《南皋老谱》时的凭据,今天已经见不到了,只能存疑待考。

  考《南皋老谱》:季孙公“五十四世孙师正公,唐太宗贞观四年,除荆淮都督,高帝麟德二年,诏迁太仆,正乾封间,诏封大司寇,三诏居相位,力辞不就,上表谢曰‘臣不才,不能胜大任,恐辱朝庭,幸臣家有茂竹清泉,迄归养以终余年。’帝可其奏,旌其地曰‘逍遥谷”,寿九十八,号体元先生。”师正公,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不攀高位,不慕荣华,真乃高风亮节,垂范后世。据考,“逍遥谷”位于陕西终南山山谷之中。

  再传至季孙公六十九世孙潘美公。美公,字仲询,魏州大名人,陈桥兵变,太祖先遣美告事于朝,帮助赵匡胤登上帝位,建立了北宋政权,后伐南唐、平江南、讨北汉,累建大功,官至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追赠太师中书令,谥武惠,封郑王。终年六十七岁,咸平二年,配饗太宗廟庭。美公之高祖潘祐公,后唐官浦州刺使,即居浦州,浦州属今山西。同光二年,除京都府主,明年迁户部尚书。美公之曾祖潘约公,字文礼,长兴元年,拜六军使,居山西太原。美公之祖父潘瑨公,字应昭,生二子:震、霆。美公父潘震公,(《宋史》载潘美父名潘璘。)以军校戍常山,迁大名府。据河北邯郸政协调查考证,潘美故里即今河北省魏县边马乡李庄。美公有二弟,一曰骞、二曰琳。潘骞公从兄征伐有功,以功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封晋平王。潘琳公资兄征伐立功,崇进银青光禄大夫,谥鲁惠侯,迁南昌,殃葬江西星子县九都观音堂。[Page]

  潘美公,娶郗氏,生五子:惟熙、惟德、惟清、惟固、惟文。潘骞无子,潘美公将其幼子惟文过继给潘骞名下承祀。考《宋史》:“子惟德至宫苑使,惟固西上閤门使,惟正西京作坊使,惟清崇仪使,惟熙娶秦王女,平州刺使,惟熙女即章怀皇后也,美后追封郑王,以章怀故也。”“惟吉,美从子,累资为天雄军驻泊都监,虽连戚里,能以礼法自饬,揚历中外,人人咸称其勤敏云。”《南皋老谱》与《宋史》所载基本相同。

  但也有不同之处。其不同之处是:《宋史》没有关于潘惟文的记载,而《南皋老谱》却没有关于潘惟正的记载。《宋史》不载潘惟文,据我之所见,原因有二:一是潘惟文出嗣潘骞名承祀,《南皋老谱》序云:“太祖开宝间,汉中反,上命骞将兵十万镇九江,嗣子惟文从之。”潘惟文离开潘美家,跟着养父潘骞去了江西九江。异朝修史者根本不知道潘惟文是潘美之子。二是《宋史》所载潘美之子皆为朝廷命官,而潘惟文没有做官,考《南皋老谱》:“嗣子惟文以仕途危险,当遗子孙以安,遂择湓浦之地家焉。”再考《南皋老谱》:“惟文,字文涛,志嗜泉石,不乐仕进,不袭祖爵。”从以上记述,潘惟文是潘美唯一没有做官的儿子。基于上述二个原因,所以《宋史》不载潘惟文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潘惟正何许人也?《南皋老谱》为何不载其人?可能也是事出有因。《邯郸晚报》记者赵明信的文章《北宋开国功臣潘美和他的故里》介绍说:“••••••,而且潘美的道德人品也有值得称道之处。宋太祖皇袍加身之初,到周恭帝被废之后居住在天清寺,周恭帝的宫人们一齐跪拜在地。宋太祖一问,知道是柴世宗的两个小儿子,很不耐烦,‘留着他们干什么?’他的随从当即把之两个小孩子提了出去。潘美用手掐着柱子,低头不语。宋太祖问:‘你认为我这样作不对吗?’潘美说:‘我岂敢说你不对,只是觉得于理不安。’宋太祖觉出不妥,立即把两个孩子叫回来,并把一个赐给潘美收养。潘美对待这个孩子和自己的亲生子女一样,这个孩子始终以潘美为父,这就是潘惟正。”从上述引文可以看出,潘惟正为潘美养子,非我潘氏血脉,因此,未见其载于我潘氏谱牒《南皋老谱》亦属情理中的事情。


  潘骞奉上命镇守九江,嗣子潘惟文跟随养父来到江西九江择湓浦而居之后,考《南皋老谱》:潘惟文的后裔们一直在江西庐山四周辗转迁徙居住。潘惟文娶张氏,生三子:长曰仁表、次曰仁祐、三曰仁爱。潘仁表,字应祥,承袭祖爵镇守九江,娶王氏,生子璋,璋生善,潘善字仕立,号磐石,殁葬庐山白鹿洞。潘善娶刘氏,生三子:曰源曰浩曰济。潘源同从兄润,奉母携两弟迁武宁治东十里之南皋居焉。源、浩、济三公在南皋建祠修谱,潘源自撰序言,即今之所称《南皋老谱》,此谱世系表从季孙公一世列至七十五世止。潘浩娶万氏,生子助,潘助,季孙公七十五世孙。娶张氏,潘助生二子:辐与轨。《南皋老谱》所列世系到七十五世为止。

  季孙公七十六世以下裔孙,得另考他谱。民国三十六年《潘氏合修宗谱湖北区筹备委员会报告书》潘正道序云“三十二年癸未,乃亲至西乡各村采访,於泽普家,得宋庆历四年南皋六世孙源公(源公系季孙公七十四世孙,南皋祠以季孙公之六十九世孙美、骞、琳三公为一代小宗,故源公自称南皋六世孙。)撰历代世谱源流表,自季孙一世列至七十五世,无一脱落,七十六世至八十七世,系汝翔公抄录,汝翔公何时何支人,此十二世抄自何处,均无从查考。”考《黄陂潘氏续谱编纂处预刊小册》,其中亦收录有《南皋老谱》,“汝翔抄谱”接续《南皋老谱》之后,季孙公七十六世孙辐公,助公长子。福生顺,顺生祦,祦生旻,旻生宗正,宗正生子诚,子诚生颜博,颜博生大礼,大礼生原发,原发生文秀,文秀生聪一,聪一生仕美。以上只述及我支潘氏直系先祖,旁系先祖此处不叙。

  潘仕美,季孙公八十七世孙,聪一之长子,字宣初,邑庠生,南皋贤良方正,擢黄州通判,宦寓湖北黄州府麻城县潘家塘,后迁居汉阳府孝感县亲民会潞东甲凤凰潘家砦潘家畈大屋湾,坐东向西,即今大湾是也。潘仕美娶牛氏,生子三:曰福一、福二、福三。“汝翔抄谱”至八十七世为止。

  再考孝感、孝昌、大悟潘氏支谱:季孙公八十八世孙,潘福一,娶陆氏,生子二:道仁、道义。潘道仁衍黄陂潘家林,潘道义衍孝昌青山口潘冲相公园。潘福二,娶彭氏,生子二:道嗣、道统。潘道嗣,入翰林院,实授山东学台,,山东济南府正堂门鼓石三对乃其遗迹。公妣俱葬潘家冲河湾屋后辛乙榔冢是也,今地理家称其为金钩倒骑龙地。潘道统立胞兄道嗣次子应贞为嗣。公迁居潘家林。公妣俱葬潘家冲河湾屋后与胞兄连墓辛乙。潘道清,福三之长子,迁居应山县(1988年撤应山县建广水市)太平镇后分支栗林店,是为应山县(今广水市)太平镇潘氏之始祖也。潘道通,福三之次子,迁居孝感县城南河苑,即南河苑始祖也,后又分支新添铺潘湾等处。潘道清,我广水太平潘氏始祖,本文开头部分对此有考证,此处不必赘述。[Page]

  因无谱可考,潘道清迁居广水太平后,其裔孙繁衍分支详细情况, 不得而知,根据传说,只可言其大概。其分支有:孝昌栗林店、广水龙泉北潘家畈(此分支人口最多)、龙泉东冷浸冲、应山城西望城岗潘馆苏馆、应山城南七里塘潘家湾,以上诸支,是人口较多,居住较为集中的几支。散居各地者不胜枚举,其居地如李店、杨寨、广办、陈巷、骆店、长岭、马坪、关庙、蔡河、郝店、吴店,等等。迁居外县、外市、外省者,亦不知其确数。



湖北广水龙泉潘家畈 季孙公一百零七世孙、道清公十九孙  潘成忠  撰 

我广水太平潘氏源自何处,根在何方,过去从来没有人提及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迷。一九九八年修我广水太平潘氏族谱时,终于揭开了这个迷。
要修新谱,必须与旧谱相衔接。因此修谱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寻找旧谱。广水太平潘氏究竟有无旧谱存世,无人知晓。但在访寻旧谱时,家父世富公十分关心修谱的事情,虽已时年八旬,但其头脑清醒,记忆尚健,旧闻传说,记识颇多。家父于病榻之上告诉我说:“我应山龙泉潘氏祖祠在太平镇,你祖父在世时,每逢年节,特别是清明节,总要去太平祭祠祭祖。据老辈人传说,我们太平潘氏老祖宗名叫潘道清,我们‘世’字辈是道清公十八世孙。相传我们太平潘氏是从麻城过籍到应山来的,祖居地在麻城筷子岭。”家父之言虽为口头传说,但给我们寻找旧谱,提供了重要信息:太平潘氏曾经编修过族谱。道清公裔孙已传二十余世,历时四百余年,如果没有族谱的记载,家父决不可能知道太平潘氏的老祖宗名叫潘道清,更不可能知道其自身为道清公十八世孙。我们估计,家父所传之言,可能就是族谱之所载。族谱即使失传,人们依然将族谱的记载凭口耳相传至今。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证明太平潘氏曾经修过族谱,那就是我太平潘氏有着自己独立的字派:“克修明德,世承忠和,家增荣裕,庭赐大元。”立字派一般是伴随着建祠修谱等活动一块进行的。于是我们到处访寻旧谱,但因年湮代远,世易时移,世事沧桑,寻谱未果。

  家父之言,毕竟是口头传说,没有文字资料佐证,不足为凭。经过商议,我们决定走出广水,到外地去寻找文字资料。一九九八年,太平族人承志、德祥、建华三人适孝昌去孝感,奔信阳去大庙畈,赴罗山走大悟,四处寻觅,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孝昌花园西郊潘氏族人家中寻得三本资料:一是民国三十六年(公元一九四七年)《潘氏合修宗谱湖北区筹备委员会报告书》;二是《黄陂潘氏续谱编纂处预刊小册》;三是孝昌花园潘氏族人手抄《潘氏族谱》。在孝感寻得箍河垸《潘氏族谱》。在大悟寻得芳畈《潘氏支谱》。上述谱牒资料极其珍贵,其中潘姓起源、世系排列、人物事迹、迁徙概况等等,一目了然。其记载甚为祥明,为我广水太平潘氏追根寻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大悟芳畈《潘氏支谱》载寻源公咸丰四年所撰《里居志》云:“吾始祖仕美公自麻邑迁澴川、走亲民,爰及牛氏女,聿来胥宇,曰此曰时,筑室于兹,有践家室於焉,落蹟而潘家砦潘家畈,由是传矣。顾厥初之里居惟一,而后世之里居则分。如自一世而二世,福一公迁陂邑潘家林;福三公迁(成忠注:孝感)县城南河苑,后分支应邑太平镇,惟福二公恪守先绪,里居仍旧焉。其长子道嗣公虽济南垂史,而狐死丘首,仍归故土,至次子道统,则支衍一方焉,然离宗未远,考其雲礽,详其苗裔,则今之潘家冲是矣。”考孝昌花园西郊潘氏族人手抄《潘氏族谱》和孝感箍河垸《潘氏族谱》,季孙公“八十九世(孙)道清,福三公长子,迁居应邑太平镇,后分支栗林店;道通公,福三公次子,迁居孝感县城南河苑。”又据民国三十六年《潘氏合修宗谱湖北区筹备委员会报告书》中《湖北区已合各支系对照表说明》载:“福三长子道清迁应山太平镇,次子道通居孝感白雲郷箍河垸。”

  上述各地族谱资料所载,果如家父所言,即广水太平潘氏老祖宗名潘道清。至此,口头传说得到了文字资料的印证,家父之言,完全可信。由此推断,家父自身为道清公十八世孙的传言,亦当为可信之言。还可证明,家父所言当来自族谱所载。

  有了上述资料,广水太平潘氏根之所在,源之所出,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昭穆世次,清晰朗然;流派脉络,条分缕析。

  根据上述资料,将我湖北广水太平潘氏始祖潘道清直系先祖列表如下:

  湖北广水太平潘氏始祖道清公直系先祖表

  01世季孙、02世 怛、03世 肃、04世 怀、05世 纲、
  06世 炅、07世 镐、08世 秉、09世 庥、10世 陟、
  11世 侃、12世 猷、13世 宴、14世 储、15世 崇、
  16世 的、17世 敞、18世 质、19世 肇、20世 刚、
  21世 超、22世 光、23世 恕、24世 煜、25世 维、
  26世 评、27世 琪、28世 隐、29世 潜、30世 珙、
  31世 微、32世 皈、33世 琼、34世 裕、35世 忠、

[Page]
  36世 睿、37世 瑜、38世 壽、39世 珪、40世 穆、
  41世 激、42世 柏、43世 曙、44世 璋、45世 文、
  46世 泳、47世 宾、48世 旻、49世 暾、50世 渎、
  51世 芳、52世 莹、53世 辉、54世师正、55世 亮、
  56世 礼、57世 喆、58世 习、59世 迪、60世 彦、
  61世 振、62世 骥、63世 罡、64世 湘、65世 祐、
  66世 约、67世 晋、68世 震、69世美騫、70世惟文、
  71世仁表、72世 璋、73世 善、74世 浩、75世 助、
  76世 辐、77世 顺、78世 祦、79世 旻、80世宗正、
  81世子诚、82世彦博、83世大礼、84世原发、85世文秀、
  86世聪一、87世仕美、88世福三、89世道清、90世待考、

  下文便从源头一一述来。
  民国三十六年《潘氏合修宗谱湖北区筹备委员会报告书》收录了一系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资料是南皋六世孙潘源公于宋仁宗庆历四年(湖南武冈三岚潘富云从网上传来资料说应为“宋崇宁三年”,待考。)所修江西武宁南皋谱,其谱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武宁南皋潘氏世谱源流序》,二为《潘氏历代世谱源流表》。今天我们潘氏族人都将武宁南皋谱称之为《南皋老谱》(下文简称《南皋老谱》)。其序云:“我荥阳潘氏,乃周文王第十六(有人说是“十五”)子毕公高之幼子季孙,食采於潘,因而姓焉。”并在其源流表前载文:“西伯侯姬姓名昌,生而圣明。事商纣,赐弓矢鈇钺,得专征伐。虞芮质成,江汉归化,三分天下有其二。配圣女姒氏,生子十八人。厥后,第十六(有人说是“十五”)子毕公名高,相武王伐纣,奄有天下,大封同姓,于是,毕公幼子季孙名旬,食邑於潘,因以为姓。封荥阳候,因以为郡”,这些记载告诉我们:周文王第十六子毕公高之幼子季孙名旬乃我潘氏始祖,潘姓属姬姓一支派。“潘”为地名,是季孙公之采邑或曰食邑。所谓采邑或曰食邑,即周代贵族官员的封地,是其衣食俸禄来源之地。潘邑是潘氏始祖季孙公封地,后来潘邑升格为潘国,季孙公的子孙便以“潘”为姓。考《南皋老谱》,季孙生二子:怛(恒)、佶。湖南武冈三岚潘富云先生从网上传给我的资料称:“季孙配二妻,姜氏,生子二:居仁、居杰,僖氏,生子二:恒(怛)、佶。武宁《南皋老谱》只列述怛(恒)佶公一支裔孙,怛(恒)公是我支潘氏直系先祖。

  《南皋老谱》世系表列季孙公十五孙为潘崇,云梦太师,楚大夫。依《南皋老谱》世次顺序查阅,潘崇为我支潘氏直系先祖。《南皋老谱》的记载显然与其他有关潘氏源流的资料相悖。其他资料介绍说:潘氏祖源有三支,一支为季孙支,属姬姓潘氏,前文已经述及。再一支为潘崇,属芈姓潘氏。楚成王时,潘姓中有名为潘崇者曾为太子商臣之老师,在楚成王预谋另立太子时,潘崇极力支持太子商臣,并成功地使之继位为楚穆王。潘崇因助商臣继位有功,被封为太师,楚穆王并且还把自己任太子时的财产全部赐给他。从此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后人念潘崇兴潘姓有功,便尊他为潘姓的得姓始祖。这种观点,其正确性可能是相当高的,因为古籍中出现的春秋时代的潘姓人氏,几乎都是楚国的人物。 第三支为北魏少数民族破多罗氏改姓潘氏。其次为皇帝赐姓潘氏,此为极少数。《南皋老谱》将潘崇列为季孙公十五世孙,显然与上述“潘氏三支”说相矛盾。《南皋老谱》为何如此记载?今已无证可考,不得而知。但我想,潘源公在编修《南皋老谱》时,总还是有所凭据,决不会凭空臆断。潘源公编修《南皋老谱》时的凭据,今天已经见不到了,只能存疑待考。

  考《南皋老谱》:季孙公“五十四世孙师正公,唐太宗贞观四年,除荆淮都督,高帝麟德二年,诏迁太仆,正乾封间,诏封大司寇,三诏居相位,力辞不就,上表谢曰‘臣不才,不能胜大任,恐辱朝庭,幸臣家有茂竹清泉,迄归养以终余年。’帝可其奏,旌其地曰‘逍遥谷”,寿九十八,号体元先生。”师正公,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不攀高位,不慕荣华,真乃高风亮节,垂范后世。据考,“逍遥谷”位于陕西终南山山谷之中。

  再传至季孙公六十九世孙潘美公。美公,字仲询,魏州大名人,陈桥兵变,太祖先遣美告事于朝,帮助赵匡胤登上帝位,建立了北宋政权,后伐南唐、平江南、讨北汉,累建大功,官至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追赠太师中书令,谥武惠,封郑王。终年六十七岁,咸平二年,配饗太宗廟庭。美公之高祖潘祐公,后唐官浦州刺使,即居浦州,浦州属今山西。同光二年,除京都府主,明年迁户部尚书。美公之曾祖潘约公,字文礼,长兴元年,拜六军使,居山西太原。美公之祖父潘瑨公,字应昭,生二子:震、霆。美公父潘震公,(《宋史》载潘美父名潘璘。)以军校戍常山,迁大名府。据河北邯郸政协调查考证,潘美故里即今河北省魏县边马乡李庄。美公有二弟,一曰骞、二曰琳。潘骞公从兄征伐有功,以功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封晋平王。潘琳公资兄征伐立功,崇进银青光禄大夫,谥鲁惠侯,迁南昌,殃葬江西星子县九都观音堂。[Page]

  潘美公,娶郗氏,生五子:惟熙、惟德、惟清、惟固、惟文。潘骞无子,潘美公将其幼子惟文过继给潘骞名下承祀。考《宋史》:“子惟德至宫苑使,惟固西上閤门使,惟正西京作坊使,惟清崇仪使,惟熙娶秦王女,平州刺使,惟熙女即章怀皇后也,美后追封郑王,以章怀故也。”“惟吉,美从子,累资为天雄军驻泊都监,虽连戚里,能以礼法自饬,揚历中外,人人咸称其勤敏云。”《南皋老谱》与《宋史》所载基本相同。

  但也有不同之处。其不同之处是:《宋史》没有关于潘惟文的记载,而《南皋老谱》却没有关于潘惟正的记载。《宋史》不载潘惟文,据我之所见,原因有二:一是潘惟文出嗣潘骞名承祀,《南皋老谱》序云:“太祖开宝间,汉中反,上命骞将兵十万镇九江,嗣子惟文从之。”潘惟文离开潘美家,跟着养父潘骞去了江西九江。异朝修史者根本不知道潘惟文是潘美之子。二是《宋史》所载潘美之子皆为朝廷命官,而潘惟文没有做官,考《南皋老谱》:“嗣子惟文以仕途危险,当遗子孙以安,遂择湓浦之地家焉。”再考《南皋老谱》:“惟文,字文涛,志嗜泉石,不乐仕进,不袭祖爵。”从以上记述,潘惟文是潘美唯一没有做官的儿子。基于上述二个原因,所以《宋史》不载潘惟文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潘惟正何许人也?《南皋老谱》为何不载其人?可能也是事出有因。《邯郸晚报》记者赵明信的文章《北宋开国功臣潘美和他的故里》介绍说:“••••••,而且潘美的道德人品也有值得称道之处。宋太祖皇袍加身之初,到周恭帝被废之后居住在天清寺,周恭帝的宫人们一齐跪拜在地。宋太祖一问,知道是柴世宗的两个小儿子,很不耐烦,‘留着他们干什么?’他的随从当即把之两个小孩子提了出去。潘美用手掐着柱子,低头不语。宋太祖问:‘你认为我这样作不对吗?’潘美说:‘我岂敢说你不对,只是觉得于理不安。’宋太祖觉出不妥,立即把两个孩子叫回来,并把一个赐给潘美收养。潘美对待这个孩子和自己的亲生子女一样,这个孩子始终以潘美为父,这就是潘惟正。”从上述引文可以看出,潘惟正为潘美养子,非我潘氏血脉,因此,未见其载于我潘氏谱牒《南皋老谱》亦属情理中的事情。


  潘骞奉上命镇守九江,嗣子潘惟文跟随养父来到江西九江择湓浦而居之后,考《南皋老谱》:潘惟文的后裔们一直在江西庐山四周辗转迁徙居住。潘惟文娶张氏,生三子:长曰仁表、次曰仁祐、三曰仁爱。潘仁表,字应祥,承袭祖爵镇守九江,娶王氏,生子璋,璋生善,潘善字仕立,号磐石,殁葬庐山白鹿洞。潘善娶刘氏,生三子:曰源曰浩曰济。潘源同从兄润,奉母携两弟迁武宁治东十里之南皋居焉。源、浩、济三公在南皋建祠修谱,潘源自撰序言,即今之所称《南皋老谱》,此谱世系表从季孙公一世列至七十五世止。潘浩娶万氏,生子助,潘助,季孙公七十五世孙。娶张氏,潘助生二子:辐与轨。《南皋老谱》所列世系到七十五世为止。

  季孙公七十六世以下裔孙,得另考他谱。民国三十六年《潘氏合修宗谱湖北区筹备委员会报告书》潘正道序云“三十二年癸未,乃亲至西乡各村采访,於泽普家,得宋庆历四年南皋六世孙源公(源公系季孙公七十四世孙,南皋祠以季孙公之六十九世孙美、骞、琳三公为一代小宗,故源公自称南皋六世孙。)撰历代世谱源流表,自季孙一世列至七十五世,无一脱落,七十六世至八十七世,系汝翔公抄录,汝翔公何时何支人,此十二世抄自何处,均无从查考。”考《黄陂潘氏续谱编纂处预刊小册》,其中亦收录有《南皋老谱》,“汝翔抄谱”接续《南皋老谱》之后,季孙公七十六世孙辐公,助公长子。福生顺,顺生祦,祦生旻,旻生宗正,宗正生子诚,子诚生颜博,颜博生大礼,大礼生原发,原发生文秀,文秀生聪一,聪一生仕美。以上只述及我支潘氏直系先祖,旁系先祖此处不叙。

  潘仕美,季孙公八十七世孙,聪一之长子,字宣初,邑庠生,南皋贤良方正,擢黄州通判,宦寓湖北黄州府麻城县潘家塘,后迁居汉阳府孝感县亲民会潞东甲凤凰潘家砦潘家畈大屋湾,坐东向西,即今大湾是也。潘仕美娶牛氏,生子三:曰福一、福二、福三。“汝翔抄谱”至八十七世为止。

  再考孝感、孝昌、大悟潘氏支谱:季孙公八十八世孙,潘福一,娶陆氏,生子二:道仁、道义。潘道仁衍黄陂潘家林,潘道义衍孝昌青山口潘冲相公园。潘福二,娶彭氏,生子二:道嗣、道统。潘道嗣,入翰林院,实授山东学台,,山东济南府正堂门鼓石三对乃其遗迹。公妣俱葬潘家冲河湾屋后辛乙榔冢是也,今地理家称其为金钩倒骑龙地。潘道统立胞兄道嗣次子应贞为嗣。公迁居潘家林。公妣俱葬潘家冲河湾屋后与胞兄连墓辛乙。潘道清,福三之长子,迁居应山县(1988年撤应山县建广水市)太平镇后分支栗林店,是为应山县(今广水市)太平镇潘氏之始祖也。潘道通,福三之次子,迁居孝感县城南河苑,即南河苑始祖也,后又分支新添铺潘湾等处。潘道清,我广水太平潘氏始祖,本文开头部分对此有考证,此处不必赘述。[Page]

  因无谱可考,潘道清迁居广水太平后,其裔孙繁衍分支详细情况, 不得而知,根据传说,只可言其大概。其分支有:孝昌栗林店、广水龙泉北潘家畈(此分支人口最多)、龙泉东冷浸冲、应山城西望城岗潘馆苏馆、应山城南七里塘潘家湾,以上诸支,是人口较多,居住较为集中的几支。散居各地者不胜枚举,其居地如李店、杨寨、广办、陈巷、骆店、长岭、马坪、关庙、蔡河、郝店、吴店,等等。迁居外县、外市、外省者,亦不知其确数。



湖北广水龙泉潘家畈 季孙公一百零七世孙、道清公十九孙  潘成忠  撰 

我广水太平潘氏源自何处,根在何方,过去从来没有人提及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迷。一九九八年修我广水太平潘氏族谱时,终于揭开了这个迷。
要修新谱,必须与旧谱相衔接。因此修谱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寻找旧谱。广水太平潘氏究竟有无旧谱存世,无人知晓。但在访寻旧谱时,家父世富公十分关心修谱的事情,虽已时年八旬,但其头脑清醒,记忆尚健,旧闻传说,记识颇多。家父于病榻之上告诉我说:“我应山龙泉潘氏祖祠在太平镇,你祖父在世时,每逢年节,特别是清明节,总要去太平祭祠祭祖。据老辈人传说,我们太平潘氏老祖宗名叫潘道清,我们‘世’字辈是道清公十八世孙。相传我们太平潘氏是从麻城过籍到应山来的,祖居地在麻城筷子岭。”家父之言虽为口头传说,但给我们寻找旧谱,提供了重要信息:太平潘氏曾经编修过族谱。道清公裔孙已传二十余世,历时四百余年,如果没有族谱的记载,家父决不可能知道太平潘氏的老祖宗名叫潘道清,更不可能知道其自身为道清公十八世孙。我们估计,家父所传之言,可能就是族谱之所载。族谱即使失传,人们依然将族谱的记载凭口耳相传至今。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证明太平潘氏曾经修过族谱,那就是我太平潘氏有着自己独立的字派:“克修明德,世承忠和,家增荣裕,庭赐大元。”立字派一般是伴随着建祠修谱等活动一块进行的。于是我们到处访寻旧谱,但因年湮代远,世易时移,世事沧桑,寻谱未果。

  家父之言,毕竟是口头传说,没有文字资料佐证,不足为凭。经过商议,我们决定走出广水,到外地去寻找文字资料。一九九八年,太平族人承志、德祥、建华三人适孝昌去孝感,奔信阳去大庙畈,赴罗山走大悟,四处寻觅,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孝昌花园西郊潘氏族人家中寻得三本资料:一是民国三十六年(公元一九四七年)《潘氏合修宗谱湖北区筹备委员会报告书》;二是《黄陂潘氏续谱编纂处预刊小册》;三是孝昌花园潘氏族人手抄《潘氏族谱》。在孝感寻得箍河垸《潘氏族谱》。在大悟寻得芳畈《潘氏支谱》。上述谱牒资料极其珍贵,其中潘姓起源、世系排列、人物事迹、迁徙概况等等,一目了然。其记载甚为祥明,为我广水太平潘氏追根寻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大悟芳畈《潘氏支谱》载寻源公咸丰四年所撰《里居志》云:“吾始祖仕美公自麻邑迁澴川、走亲民,爰及牛氏女,聿来胥宇,曰此曰时,筑室于兹,有践家室於焉,落蹟而潘家砦潘家畈,由是传矣。顾厥初之里居惟一,而后世之里居则分。如自一世而二世,福一公迁陂邑潘家林;福三公迁(成忠注:孝感)县城南河苑,后分支应邑太平镇,惟福二公恪守先绪,里居仍旧焉。其长子道嗣公虽济南垂史,而狐死丘首,仍归故土,至次子道统,则支衍一方焉,然离宗未远,考其雲礽,详其苗裔,则今之潘家冲是矣。”考孝昌花园西郊潘氏族人手抄《潘氏族谱》和孝感箍河垸《潘氏族谱》,季孙公“八十九世(孙)道清,福三公长子,迁居应邑太平镇,后分支栗林店;道通公,福三公次子,迁居孝感县城南河苑。”又据民国三十六年《潘氏合修宗谱湖北区筹备委员会报告书》中《湖北区已合各支系对照表说明》载:“福三长子道清迁应山太平镇,次子道通居孝感白雲郷箍河垸。”

  上述各地族谱资料所载,果如家父所言,即广水太平潘氏老祖宗名潘道清。至此,口头传说得到了文字资料的印证,家父之言,完全可信。由此推断,家父自身为道清公十八世孙的传言,亦当为可信之言。还可证明,家父所言当来自族谱所载。

  有了上述资料,广水太平潘氏根之所在,源之所出,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昭穆世次,清晰朗然;流派脉络,条分缕析。

  根据上述资料,将我湖北广水太平潘氏始祖潘道清直系先祖列表如下:

  湖北广水太平潘氏始祖道清公直系先祖表

  01世季孙、02世 怛、03世 肃、04世 怀、05世 纲、
  06世 炅、07世 镐、08世 秉、09世 庥、10世 陟、
  11世 侃、12世 猷、13世 宴、14世 储、15世 崇、
  16世 的、17世 敞、18世 质、19世 肇、20世 刚、
  21世 超、22世 光、23世 恕、24世 煜、25世 维、
  26世 评、27世 琪、28世 隐、29世 潜、30世 珙、
  31世 微、32世 皈、33世 琼、34世 裕、35世 忠、

[Page]
  36世 睿、37世 瑜、38世 壽、39世 珪、40世 穆、
  41世 激、42世 柏、43世 曙、44世 璋、45世 文、
  46世 泳、47世 宾、48世 旻、49世 暾、50世 渎、
  51世 芳、52世 莹、53世 辉、54世师正、55世 亮、
  56世 礼、57世 喆、58世 习、59世 迪、60世 彦、
  61世 振、62世 骥、63世 罡、64世 湘、65世 祐、
  66世 约、67世 晋、68世 震、69世美騫、70世惟文、
  71世仁表、72世 璋、73世 善、74世 浩、75世 助、
  76世 辐、77世 顺、78世 祦、79世 旻、80世宗正、
  81世子诚、82世彦博、83世大礼、84世原发、85世文秀、
  86世聪一、87世仕美、88世福三、89世道清、90世待考、

  下文便从源头一一述来。
  民国三十六年《潘氏合修宗谱湖北区筹备委员会报告书》收录了一系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资料是南皋六世孙潘源公于宋仁宗庆历四年(湖南武冈三岚潘富云从网上传来资料说应为“宋崇宁三年”,待考。)所修江西武宁南皋谱,其谱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武宁南皋潘氏世谱源流序》,二为《潘氏历代世谱源流表》。今天我们潘氏族人都将武宁南皋谱称之为《南皋老谱》(下文简称《南皋老谱》)。其序云:“我荥阳潘氏,乃周文王第十六(有人说是“十五”)子毕公高之幼子季孙,食采於潘,因而姓焉。”并在其源流表前载文:“西伯侯姬姓名昌,生而圣明。事商纣,赐弓矢鈇钺,得专征伐。虞芮质成,江汉归化,三分天下有其二。配圣女姒氏,生子十八人。厥后,第十六(有人说是“十五”)子毕公名高,相武王伐纣,奄有天下,大封同姓,于是,毕公幼子季孙名旬,食邑於潘,因以为姓。封荥阳候,因以为郡”,这些记载告诉我们:周文王第十六子毕公高之幼子季孙名旬乃我潘氏始祖,潘姓属姬姓一支派。“潘”为地名,是季孙公之采邑或曰食邑。所谓采邑或曰食邑,即周代贵族官员的封地,是其衣食俸禄来源之地。潘邑是潘氏始祖季孙公封地,后来潘邑升格为潘国,季孙公的子孙便以“潘”为姓。考《南皋老谱》,季孙生二子:怛(恒)、佶。湖南武冈三岚潘富云先生从网上传给我的资料称:“季孙配二妻,姜氏,生子二:居仁、居杰,僖氏,生子二:恒(怛)、佶。武宁《南皋老谱》只列述怛(恒)佶公一支裔孙,怛(恒)公是我支潘氏直系先祖。

  《南皋老谱》世系表列季孙公十五孙为潘崇,云梦太师,楚大夫。依《南皋老谱》世次顺序查阅,潘崇为我支潘氏直系先祖。《南皋老谱》的记载显然与其他有关潘氏源流的资料相悖。其他资料介绍说:潘氏祖源有三支,一支为季孙支,属姬姓潘氏,前文已经述及。再一支为潘崇,属芈姓潘氏。楚成王时,潘姓中有名为潘崇者曾为太子商臣之老师,在楚成王预谋另立太子时,潘崇极力支持太子商臣,并成功地使之继位为楚穆王。潘崇因助商臣继位有功,被封为太师,楚穆王并且还把自己任太子时的财产全部赐给他。从此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后人念潘崇兴潘姓有功,便尊他为潘姓的得姓始祖。这种观点,其正确性可能是相当高的,因为古籍中出现的春秋时代的潘姓人氏,几乎都是楚国的人物。 第三支为北魏少数民族破多罗氏改姓潘氏。其次为皇帝赐姓潘氏,此为极少数。《南皋老谱》将潘崇列为季孙公十五世孙,显然与上述“潘氏三支”说相矛盾。《南皋老谱》为何如此记载?今已无证可考,不得而知。但我想,潘源公在编修《南皋老谱》时,总还是有所凭据,决不会凭空臆断。潘源公编修《南皋老谱》时的凭据,今天已经见不到了,只能存疑待考。

  考《南皋老谱》:季孙公“五十四世孙师正公,唐太宗贞观四年,除荆淮都督,高帝麟德二年,诏迁太仆,正乾封间,诏封大司寇,三诏居相位,力辞不就,上表谢曰‘臣不才,不能胜大任,恐辱朝庭,幸臣家有茂竹清泉,迄归养以终余年。’帝可其奏,旌其地曰‘逍遥谷”,寿九十八,号体元先生。”师正公,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不攀高位,不慕荣华,真乃高风亮节,垂范后世。据考,“逍遥谷”位于陕西终南山山谷之中。

  再传至季孙公六十九世孙潘美公。美公,字仲询,魏州大名人,陈桥兵变,太祖先遣美告事于朝,帮助赵匡胤登上帝位,建立了北宋政权,后伐南唐、平江南、讨北汉,累建大功,官至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追赠太师中书令,谥武惠,封郑王。终年六十七岁,咸平二年,配饗太宗廟庭。美公之高祖潘祐公,后唐官浦州刺使,即居浦州,浦州属今山西。同光二年,除京都府主,明年迁户部尚书。美公之曾祖潘约公,字文礼,长兴元年,拜六军使,居山西太原。美公之祖父潘瑨公,字应昭,生二子:震、霆。美公父潘震公,(《宋史》载潘美父名潘璘。)以军校戍常山,迁大名府。据河北邯郸政协调查考证,潘美故里即今河北省魏县边马乡李庄。美公有二弟,一曰骞、二曰琳。潘骞公从兄征伐有功,以功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封晋平王。潘琳公资兄征伐立功,崇进银青光禄大夫,谥鲁惠侯,迁南昌,殃葬江西星子县九都观音堂。[Page]

  潘美公,娶郗氏,生五子:惟熙、惟德、惟清、惟固、惟文。潘骞无子,潘美公将其幼子惟文过继给潘骞名下承祀。考《宋史》:“子惟德至宫苑使,惟固西上閤门使,惟正西京作坊使,惟清崇仪使,惟熙娶秦王女,平州刺使,惟熙女即章怀皇后也,美后追封郑王,以章怀故也。”“惟吉,美从子,累资为天雄军驻泊都监,虽连戚里,能以礼法自饬,揚历中外,人人咸称其勤敏云。”《南皋老谱》与《宋史》所载基本相同。

  但也有不同之处。其不同之处是:《宋史》没有关于潘惟文的记载,而《南皋老谱》却没有关于潘惟正的记载。《宋史》不载潘惟文,据我之所见,原因有二:一是潘惟文出嗣潘骞名承祀,《南皋老谱》序云:“太祖开宝间,汉中反,上命骞将兵十万镇九江,嗣子惟文从之。”潘惟文离开潘美家,跟着养父潘骞去了江西九江。异朝修史者根本不知道潘惟文是潘美之子。二是《宋史》所载潘美之子皆为朝廷命官,而潘惟文没有做官,考《南皋老谱》:“嗣子惟文以仕途危险,当遗子孙以安,遂择湓浦之地家焉。”再考《南皋老谱》:“惟文,字文涛,志嗜泉石,不乐仕进,不袭祖爵。”从以上记述,潘惟文是潘美唯一没有做官的儿子。基于上述二个原因,所以《宋史》不载潘惟文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潘惟正何许人也?《南皋老谱》为何不载其人?可能也是事出有因。《邯郸晚报》记者赵明信的文章《北宋开国功臣潘美和他的故里》介绍说:“••••••,而且潘美的道德人品也有值得称道之处。宋太祖皇袍加身之初,到周恭帝被废之后居住在天清寺,周恭帝的宫人们一齐跪拜在地。宋太祖一问,知道是柴世宗的两个小儿子,很不耐烦,‘留着他们干什么?’他的随从当即把之两个小孩子提了出去。潘美用手掐着柱子,低头不语。宋太祖问:‘你认为我这样作不对吗?’潘美说:‘我岂敢说你不对,只是觉得于理不安。’宋太祖觉出不妥,立即把两个孩子叫回来,并把一个赐给潘美收养。潘美对待这个孩子和自己的亲生子女一样,这个孩子始终以潘美为父,这就是潘惟正。”从上述引文可以看出,潘惟正为潘美养子,非我潘氏血脉,因此,未见其载于我潘氏谱牒《南皋老谱》亦属情理中的事情。


  潘骞奉上命镇守九江,嗣子潘惟文跟随养父来到江西九江择湓浦而居之后,考《南皋老谱》:潘惟文的后裔们一直在江西庐山四周辗转迁徙居住。潘惟文娶张氏,生三子:长曰仁表、次曰仁祐、三曰仁爱。潘仁表,字应祥,承袭祖爵镇守九江,娶王氏,生子璋,璋生善,潘善字仕立,号磐石,殁葬庐山白鹿洞。潘善娶刘氏,生三子:曰源曰浩曰济。潘源同从兄润,奉母携两弟迁武宁治东十里之南皋居焉。源、浩、济三公在南皋建祠修谱,潘源自撰序言,即今之所称《南皋老谱》,此谱世系表从季孙公一世列至七十五世止。潘浩娶万氏,生子助,潘助,季孙公七十五世孙。娶张氏,潘助生二子:辐与轨。《南皋老谱》所列世系到七十五世为止。

  季孙公七十六世以下裔孙,得另考他谱。民国三十六年《潘氏合修宗谱湖北区筹备委员会报告书》潘正道序云“三十二年癸未,乃亲至西乡各村采访,於泽普家,得宋庆历四年南皋六世孙源公(源公系季孙公七十四世孙,南皋祠以季孙公之六十九世孙美、骞、琳三公为一代小宗,故源公自称南皋六世孙。)撰历代世谱源流表,自季孙一世列至七十五世,无一脱落,七十六世至八十七世,系汝翔公抄录,汝翔公何时何支人,此十二世抄自何处,均无从查考。”考《黄陂潘氏续谱编纂处预刊小册》,其中亦收录有《南皋老谱》,“汝翔抄谱”接续《南皋老谱》之后,季孙公七十六世孙辐公,助公长子。福生顺,顺生祦,祦生旻,旻生宗正,宗正生子诚,子诚生颜博,颜博生大礼,大礼生原发,原发生文秀,文秀生聪一,聪一生仕美。以上只述及我支潘氏直系先祖,旁系先祖此处不叙。

  潘仕美,季孙公八十七世孙,聪一之长子,字宣初,邑庠生,南皋贤良方正,擢黄州通判,宦寓湖北黄州府麻城县潘家塘,后迁居汉阳府孝感县亲民会潞东甲凤凰潘家砦潘家畈大屋湾,坐东向西,即今大湾是也。潘仕美娶牛氏,生子三:曰福一、福二、福三。“汝翔抄谱”至八十七世为止。

  再考孝感、孝昌、大悟潘氏支谱:季孙公八十八世孙,潘福一,娶陆氏,生子二:道仁、道义。潘道仁衍黄陂潘家林,潘道义衍孝昌青山口潘冲相公园。潘福二,娶彭氏,生子二:道嗣、道统。潘道嗣,入翰林院,实授山东学台,,山东济南府正堂门鼓石三对乃其遗迹。公妣俱葬潘家冲河湾屋后辛乙榔冢是也,今地理家称其为金钩倒骑龙地。潘道统立胞兄道嗣次子应贞为嗣。公迁居潘家林。公妣俱葬潘家冲河湾屋后与胞兄连墓辛乙。潘道清,福三之长子,迁居应山县(1988年撤应山县建广水市)太平镇后分支栗林店,是为应山县(今广水市)太平镇潘氏之始祖也。潘道通,福三之次子,迁居孝感县城南河苑,即南河苑始祖也,后又分支新添铺潘湾等处。潘道清,我广水太平潘氏始祖,本文开头部分对此有考证,此处不必赘述。[Page]

  因无谱可考,潘道清迁居广水太平后,其裔孙繁衍分支详细情况, 不得而知,根据传说,只可言其大概。其分支有:孝昌栗林店、广水龙泉北潘家畈(此分支人口最多)、龙泉东冷浸冲、应山城西望城岗潘馆苏馆、应山城南七里塘潘家湾,以上诸支,是人口较多,居住较为集中的几支。散居各地者不胜枚举,其居地如李店、杨寨、广办、陈巷、骆店、长岭、马坪、关庙、蔡河、郝店、吴店,等等。迁居外县、外市、外省者,亦不知其确数。



湖北广水龙泉潘家畈 季孙公一百零七世孙、道清公十九孙  潘成忠  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