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溪潘氏重修族谱序

    中华潘氏网 2011-10-24 13:52:59 万家姓


上天是万物的根本,始祖是人类的根本。人是万物中的精灵,而且是最可宝贵的。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根本,那就与物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尚书·虞书》区分物类,《周礼》主张用九种办法治理国家,使百姓世代和睦相处,这就是圣人肯切地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的原因。大概希望用这种办法使人伦醇厚,所以这族谱就不能不修了。

我潘氏是姬姓的一个支派,出自周代季孙,季孙受封于潘,因而便以潘为姓了。其后裔遍布天下,不能全部记录下来。

我第十一世祖讳逢辰,世代居住在福建三山,唐朝末年,上书朝廷,上书还没有上报到朝廷,就碰上了广明之乱,不得已走小路到新安、婺源,不能回老家了。婺源甲道富人张某,认为他是个奇才,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于是逢辰公择定桃溪居住下来。从这时起,婺源才有潘氏。逢辰公兄弟三人,哥哥潘逢通,弟弟潘逢逸,兄与弟回到福建居住。后来不知道自己源于何处。信州也有三山,又称之为信人,其实并不是这样。元朝至正年间,堂兄潘和仲因赴南丰州担任巡检,顺道拜谒雪楼程公,并且拜见他的母亲大人潘氏,于是寻得会谱世系,其世系班次清晰可考,文人名士,代代相传。携带族谱回家给族人看,没有不高兴的。商量刻版传于后世,不久堂兄潘和仲赴京师,正碰上战乱,后因病死于歙县,族谱最终丢失。哎呀!真是可惜呀!

从壬辰年丧乱以来,世事就象天上的云彩一样,变化无常。高山深谷,变化不一。我潘族原来集居相处,后来因时局动荡而各奔东西,颠沛流离,能回到故乡的,十人中只有二、三个还不足。老年人大都去世,年轻人不明事理,门户混乱,哪里能在短时间里让年轻人明白礼义,世风日下,竟不知笃爱宗亲。至于祖辈坟墓的方位,长晚支派的顺序大都朦膧不知,蛮横而不顾及,这族谱就更是不能不修。即使这样,我曾经看到世上的修谱人,大多援引有名的官宦来向人夸耀。对于贫贱的人,大多丢弃不予记载,这难道是修谱的原意吗?(郭求祖郭,君子讥之,狄不祖狄,君子美之,要在自树立尔。注:此句意思不明,保留原文,不予翻译,恳请方家赐教。)凡是参与此谱的人,不要因为他富贵而将其记载到父兄之中,为其歌功颂德,更企图显达扬名,以先辈为荣耀;也不要因为他贫贱而将其排除到乡党邻里之中,自己不发奋努力,使自己的家声坠落,以先辈为羞耻。要以此为警戒啊!

今天看到了堂侄潘适斋的族谱,族谱中记录先人的坟墓,一定让后人知道详细情况,因此迁移坟墓之事一定要慎重。不要因为富贵就亲近他,也不要因为贫贱而忽视他。再以五世一变,用字号表示行次,支分派别,次序清楚而不紊乱,清清楚楚让人容易看懂。这样就可以使人们的孝悌之心、敦亲睦族之意,油然而生!此种心情自然久久不能平平静,这样的人深得古人修谱的旨意,都是他们天生的忠厚本性,深厚的学问所导致。如果想再找到福建的族谱,还是要寄希望于我族后来的杰出人士。

洪武癸丑蒲节前三日

十三世孙侃孟刚序

附原文:
           桃溪潘氏重修族谱序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人为万物之最灵,而且为贵者。苟不知其本,则与物异者几希矣。故虞书之别生分类,周礼之九两五宗,圣人所以惓惓致意也。盖欲以厚人伦也。此族谱不可以不作也。

潘氏姬姓,出于周季孙,食采于潘,因以为氏。其后延蔓天下,不可胜纪。

我十一世讳逢,世居闽之三山,当唐之季,上书阙下,不报值乱,间道至新安、婺源弗克归,甲道富人张,奇其才,妻以女,因择桃溪而居焉。婺源之有潘氏,自此始也。公兄弟三人,兄通弟逸还居闽中,后昧所由来。信有三山,又谓信人,非也。前元至正间,从兄和仲以赴南丰州太平乡巡检任,因谒雪楼程公,且获拜其母夫人潘氏,遂得会谱世代,序次历历可考,文人名士,班班辈出。携谱归示族人,莫不悦喜。谋锓梓以传.既而兄走京师,值乱以病卒于歙,谱竟失之。呜呼!惜哉!

自壬辰丧乱以来,白衣苍狗,变化无常,深谷高陵,改更非一。族之聚处也,皆荡析离居,颠沛万状,得复故里者,十无二三,老者率为鬼录,少者不知义方,门户抡攘,奚暇治于礼义,风俗颓弊,曾不知笃于宗亲。至于祖考茔域之方,尊卑支派之次率皆蒙然而罔知,悍然而不顾,此族谱之尤不可以不作也。虽然予尝观世之修谱者,率多援名宦以夸诸人。于贫贱者,多弃而不录,是又岂为谱之意哉!郭求祖郭,君子讥之;狄不祖狄,君子美焉,要在自树立尔。凡与兹谱者,其毋以富贵而加于父兄宗族,聿修厥德,益图显扬;以为先世荣,毋以贫贱而诎于乡党州闾。不自奋励,坠其家声,以为先世羞,其戒之哉!

今观从侄适斋之谱也,识先人坟墓,必详识后人,迁移必谨。不以富贵而亲之,不以贫贱而忽之,更以五世一迁,以字易行,支分派别,秩然而不紊,灿然而易见。使人孝弟之心、敦睦之意,油然而生,自有不能已者,深得古人所以为谱之旨矣。亦皆其天性忠厚,学问渊源所致也。若夫复求闽谱,以成前人之志,则犹有望于吾宗之后杰者云。

洪武癸丑蒲节前三日,十三世孙侃孟刚序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