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洪 与 宁 海

    中华葛氏网 2011年4月12日 葛福明


葛 洪 与 宁 海
http://www.nhnews.com.cn  


  葛洪是晋朝的道教领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炼丹家。
  葛洪(公元283-363年),江苏丹阳人,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曾为邵陵太守。他为人性纯口讷,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说:“余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惮险远,每在异闻,则以为喜,虽见毁笑,不以为戚。”他13岁时,父死,家道中落。葛洪以一个飘零没落的士族子弟,面对当时内外矛盾交织、社会动荡的时代,精神上消极悲观,于是寻求神仙道教以自慰,幻想有个清净恬愉的神仙世界。东晋朝廷闻他有史才,就选他为散骑常侍,他固辞不就,却去向郑隐学炼丹。他30多岁就选宁海为主修炼地,写成《抱朴子》名著;他以岳父鲍玄为师,学医著述,采药济世,名列中国十大医王之一;他精研炼丹之术,留下了科学的炼丹配方,是世界公认的化学鼻祖;他毕生深究人类养生学,既继承左慈、葛玄、郑隐的真传,又会数百流俗道士,探索养生学问和养生胜地,奠定了神仙学说,是祖国影响最大的道教文化巨匠。他听说交趾出丹砂,就携子侄同往,到广州被刺史邓岳所留,于是在罗浮山炼丹,同时著述,后死于山中。
  葛洪著作很多,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抱朴子》。他在这部书中,竭力攻击民间的原始道教,提出以神仙养生为内容,以儒术应世为外养的政治主张,将道教的神仙信仰和儒家的纲常名教结合起来,使道教成为统治者的御用工具。
  葛洪《抱朴子》中有一篇《论仙篇》,集中讲了他神仙可学的思想。葛洪认为成仙要靠内修和外养两个方面的功夫。内修是内保精气,一是引气,即关于体内元气新陈代谢的理论,类似于后世的气功。一是房中术,主要是节制性欲。这些内修之功除去其宗教迷信内容,就是气功、按摩等方术,这对后世体育、卫生学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炼丹的目的是寻求长生不死。这种做法虽然荒谬可笑,可是他在长期炼丹实践中总结了不少化学知识,因此炼丹术就成为原始的化学。
  炼丹最早的材料是丹砂,即红色硫化汞。葛洪在《抱朴子》中指出:“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还成丹砂。”这个过程就是:丹砂经煅烧加热,硫被氧化而成二氧化硫,分离出水银。再使水银与硫磺化合,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加热使它升华,又恢复红色硫化汞,这就是“还丹”。这种人造硫化汞可能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合成制成的产品之一。
  葛洪能关心民间疾苦。他把自己搜索的古代名医名方,参以自己的经验,精选编辑成《肘后卒救方》。书名中的“肘”即胳膊,取此名意即经常挂在胳膊上,以备应急之用,是居家或外出都必须随手携带的医书,类似袖珍手册。他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书中的选方一般是草石之药,价廉效显,也是为百姓着想。他很重视传染病的研究。在《肘后方》中,他把天花叫“天引斑疮”,书中记载了症状、病因、病期历程,这是人类医学史上第一次详述天花的文献。
二、葛洪与天河
  宁海天河地区(即白溪)山峻峡险,东濒大海,西连都会,得紫气东来之地理优势,深受古代养生先驱的喜爱,是台岳这座道源名山的最精华部位,又是葛洪的主要修炼基地。晋代孙绰(314-371)在《游天台山赋》的开头就写道:“天台山者,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
  葛洪在天河的修炼遗迹分布在大松溪两侧,即东侧的柯仙山(古称桐柏山,又名柯山、大洪山)、学士坪和西侧的天姥山抱朴洞。这两处自古有长坂岭小道相通,步行半天能到,葛洪称此为小天台。他在《抱朴子内篇•金丹卷》中,介绍了全国可以炼金丹的,共有五岳等28座山,中原和北方因八王之乱和十六国割据不能前往,“可得往者”仅江东8座,即晋安(今属福建)的霍山和今浙江东部的7座山。宁海的天河地区称小天台山,其南、西、北三面为盖竹山、括苍山、大天台山、四望山(即四明山)环抱,既面海得紫气东来的优势,又处于诸仙山中部位,还是俗人罕到、利于隐居炼丹的高山峡谷。学士坪位于小天台山主峰达智峰东3公里,为一东、南、西三面凌空,形似天盆的高山沃土,葛洪的丹房旧址、丹井处于中间,丹房之南为草坪和池塘。乘车至岔路镇沙田村,步行3公里能到。宋代诸国秀(宋端平二年进士)在《宁海县赋》中,称“曰桐柏则有葛稚川之丹房”。葛洪的第26代孙葛炳午(宋淳祐七年进士)在《后山记》中讲述了葛洪为何选此炼丹的经过:“……洪,即仙翁也,纡余著作,遍游天下名山,见此岭土,盘踞数十里,高逾千丈,突兀峥嵘,中有卷阿,阿前有池,绀碧照见鱼儿须,掬手尝味,滴滴玉浆。左有大树数千株,不知其名,但见质干异常,不受人间培植者。乃喟然叹曰‘此长春圃也!去甬东弥勒台,雁岩灵芝峰,宛然可望可采,……何水明山秀乃尔。’见其麓皆腴田沃野,白溪(即天河)顺奔东下,西溪(即大溪)逆折南行,双港合流,妙山(即柯山)特峙其中,……于是构宫伐木,选盖以栖,内藏杖履,外置丹炉,出披榛,入排草,展席大鼾,将十有年,起应王导之召”(见岔路镇湖头村《西阳葛氏宗谱》)。抱朴洞天与达智峰隔大松溪相望,步行小道距学士坪10余公里,为面临大松溪悬崖中的一批洞穴,其中最大的一只洞,面南,有两间屋大,内壁又有2个似人工开凿,距地1米多的小洞,可置丹炉或打坐。这里阳光充足,又近水源,大松溪峡谷风光尽收眼底,特别是有“名山之侧,东流水上”的特有气场比峡底的一批洞穴更优,是远离俗人隐迹炼丹的最佳场所。民国时期的《名州府志》引《天台山志》云:“葛洪……后炼丹于天台山天姥”,记载了葛洪炼丹开天姥的史迹。双峰的杨染、王家染、清水染、笔架染一带就是原属新昌县的天姥山,“染”古代写作“广”,意为崖洞作成的房子。大松溪两岸的小天台地区属丹崖地貌,赤色的岩石,沿溪一大批洞穴,适于居住和炼丹。道藏《初学记》载:“赤城山下有丹洞,在三十六洞天数,其山足赤。”此峡岩石为赤色,或赤里透黄,水滩亦称黄板滩。其风也令人惊叹,杨染村的《杨广丁氏族谱》中的《孔安堂记》写道:“邑(新昌)东地莫远于杨广,山景亦莫秀于杨广。”
三、宁海的葛洪后裔
  浙东的天台及四明山脉和广东的罗浮山脉是葛洪的主要活动地带,但葛洪最后选定台岳东侧的西洋(又称西阳,即宁海西南部小平原)为裔孙定居地。经过1600多年的繁衍,以宁海为主的葛洪后裔居住区,已形成遍布宁波全市的网络,近4万人。仅宁海就有24700多人,奉化也有5000多人,鄞州、镇海各有1000余人,现将从地方志和葛氏宗谱中查实的宁海葛洪后裔情况介绍如下:
  一、泉水(东阳)葛氏。始祖为洪的从祖葛原习,东汉末年,诸葛破曹后,弃仕魏军职,定居宁海之泉水。清嘉庆丁丑年(1817)际午为宗谱写序时称“东阳派孙”,又称东阳葛氏。明代赐进士状元及第、翰林院大学士、前詹修事同修国史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郡人秦鸣雷(台州府临海县人)在《泉水前宅东园葛氏宗谱》序言中写道:“夫葛氏乃庖牺之后,有葛天氏,至轩辕黄帝之裔季康,食采于葛伯(今何南开封东面的宁陵),因以为氏,此得始姓之由也……至汉末,有文明公,生子讳霖,霖生习(一名原习)字子温,云一府君是也,世居丹阳,以贤良举士,官历咸关军事参军,因诸葛破曹,公知汉为正统,而曹乃僭逆,怀忠义之心,仕之非理,遂弃职游于湖海。至宁海泉水之区,静观山水,以其东有帽峰之灵,西有大中之秀,南近城廓之嘉,北依溟海之利。其土沃地饶,可耕可钓,诚隐居之所也。遂构堂作室,而遁迹焉。”另在列表叙述上代祖系时,讲习的祖父文明,同葛玄的祖父升台为亲兄弟,玄为葛洪的从祖,故习亦为洪的从祖,是洪裔定居宁海的先导。据1988年出版的《宁海县地名志》载:泉水西洋村葛氏672人,另分迁至大佳何镇上葛718人,下葛697人,三村合计2087人。
  二、西阳葛氏。始祖为葛洪,时间在晋咸和元年(326)左右始居。明代嘉靖15年(1536)李廷璜写的《西阳葛氏宗谱序》写道:“葛氏先世,自晋咸和间,有谓洪,字稚川者,博通经史,广修道德,辞司徒(王导)著作之荐,求为勾漏令。自丹阳句容偕二子,游炼于宁川桐柏山,继返罗浮,次子谓勋者,遂家西阳。创制度,立家法,而成巨族……延茅数十里,其地不能容,分居泉水,前溪者亦成望族。”西阳即西洋,即宁海西南部今岔路镇、前童镇所在之白溪(即天河)流域小平原,为区别于宁海城北平原的泉水(即东阳或东洋)葛氏,而称西阳葛氏。此文之延茅数十里之西阳,指湖头(属岔路镇)、小汀(属前童镇)附近诸葛氏村庄。前溪指今岔路镇政府所在地上畈、隔潭、花堂诸村,现已成为连成一片的“廿里葛藤棚”。现共分五大派,均从25世分立。日华为后山葛祖;文会为前溪祖;文龙为小汀祖;文藻为湖头祖;弥坚为上葛头祖。《宁海县地名志》中记载葛姓人数为:岔路镇湖头1424人,上畈、隔潭、花堂三村2869人,岔路街187人,后山葛470人,祥里592人,岩头罗341人;前童镇小汀1438人,大郑577人,上店191人,上葛头454人,路下82人。其他小村和杂姓居住村人数从略。
  三、西阳支脉。西阳勋裔最大的一个支脉为泉水葛氏。泉水西阳派葛氏始祖为19世孙小三。小三传至25世孙午炎,生日、奎、壁、参、翼等五子,成为分迁水车、横路葛、花山、下宅、塘头的总祖。次子奎之29世孙约迁西店横路葛为始祖;其中次子奎之后32世孙逢炎为水车始祖;三子壁为花山头祖;四子参为下宅祖。五子翼为塘头祖。《宁海县地名志》中记载的葛姓人数为:塘墙640人,大房592人,西洋672人(部分为葛习之后),塘头277人,大溪107人,花山1303人,南岙278人,下洋葛250人,岙口500人,横路葛640人。还有水车与陈姓合居,葛氏约1000人。
  四、前山葛氏。为洪长子渤的裔孙。据《前山葛氏宗谱》载:“渤公随父游炼于各地,最后返居丹阳句容。渤公之曾孙丕侍,字安理,由吏椽任福州仓官,转升宁海浮门巡检司,卜居南岙(划归1940年分立的三门县)。从此开创家业、繁衍子孙。到(洪起排)25世孙昶申公迁至前山为总祖。”今分居前山头岗和王爱山东岗诸村。《宁海县地名志》的葛姓人数分别为花地塔131人,塘孔147人,上屋斗17人,大竹园129人,上堂536人,还有王爱山外岗和新庄为与各姓杂居。
  据宁海县公安局统计,2003年7月,宁海县有葛姓24700多人,其中除约2000人为洪从祖习的裔孙外,洪的裔孙达22000余人。

 


分享按钮>>中国教育专家、博士生导师 昝廷全 简介
>>水西侯氏辛卯年清明西溪祭祀活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