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武范氏源流考     

    中华范氏网 2009年2月27日 范奉学


今诸城、日照一带范氏后裔,主要有三支,按族谱所称,分别为东武范氏、诸城范氏、日照范氏。笔者属东武范氏。东武范氏主要分布在现诸城、高密、胶州、五莲一带百余村庄。近年来,出于寻根问祖的好奇,在族人的敦促下,对我支源流进行了初步探讨、考证,现将考证情况分述如下:

一、东武范氏当属文正公后裔
我家支谱是民国二十二年修,但谱上载有大明弘治五年五世祖宗明题写的《范氏族谱叙》和清康熙十三年十一世祖允文题写的《续修族谱叙》。弘治五年《叙》在开头便称:“吾范氏之入东武也,先代相传元季避兵由寿光县侯镇社来诸邑遂家焉,远祖有失讳字……世远年湮,无从稽考。国朝初,先高祖讳明德生,先曾祖兄弟四人嗣是生齿日繁,城市乡村,徙居不一,迄今五七世矣,功缌袒免,渐以失考,而谱纪未尝一叙……”这段文字已交代了我支迁来的时间、地点、缘由、分居概况,但因相隔五七世,一百多年,对于远祖,已无从考查,处于当时条件所限,也不可能考查。即便是始祖讳明德的名字,仅凭“相传”,也未必可靠。值此,我按谱上和我弟奉会提供的线索,从诸城查到高密,终于在高密柴沟炳武祖处查到民国四年续修的《东武范氏族谱》(以下简称《族谱》)全套。谱中除载有以上谱叙外,还载有明万历四十六年、清同治十三年、清光绪年间、民国四年若干叙、凡例等。其中在列入谱叙之首的清光绪年间同邑郭金范《叙》中,列举了昔范文正(讳仲淹)公置义田,赡疏属,以收族后,提到:“今石渠(十六世、清光绪戊甲倡修族谱者)一介寒素亦能秉承遗训,勤一世而尽心于宗族之间……其尊祖敬宗之心固无以遗也,可不谓范氏多贤乎?”由此,我联想到文正公青少年随继父在山东长山读书,后在青州为官,近年在龙口发现其后裔和族谱(中央电视台已报道),便在脑中形成一个疑问:我支是否文正公后?
经一年来多方查访,考证多部族谱认为,我支属文正公后裔有三种可能:
一是文正公二子忠宣房后。沾化、寿光(由沾化迁出)《范氏族谱》(清康熙二十二年十一世明徵纂定)《凡例》中云:“吾族之先传自饶州乐平,由乐平而玉田……然由玉田而沾化自元至正间仿也,历世相传,代有可据。”乾隆十四年十三世仔在《叙言》中又云:“余小子于今岁秋杪应本雀观察范公之聘,读书于历下之保厘堂。公固三韩人也,比入署阅其谱谍而知沈阳之范与沾化之范虽支分派别各有不同,而本木水源未尝或异也。按谱文正公次子讳纯仁,谥忠宣,忠宣公之子讳正国者,累官荆湖漕运使,宋末雇从隆佑太后至江西卜居临川,三传至讳良傥者,仕为迪公郎,自临川迁乐平,遂世为乐平人。又六世有讳岳者,明洪武时以通经授云梦县丞,失火燃烧卷籍,谪戌辽东沈阳。”从以上引文中看出,该支当属文正公后裔。而我支属从寿光县侯镇迁出,时间与该支从玉田迁沾化吻合,同属元末。但查侯镇根本无范姓,寿光与沾化相隔又近,是否我支也从玉田迁出,在侯镇落脚后迁诸城?再从该支始祖的名字上看,该支为“好礼”,我支为“明德”,似字意有联系。该支与我支二世字号又同为“克”字,该支二世祖为克恭,我支二世祖兄弟四人依次为:克敬、克忠、克诚、全。将“敬、忠、诚、全”四字联系起来,似缺少一字,如加上“恭”字,则成为“恭、敬、忠、诚、全”了,似乎在理。他们是否为叔伯兄弟?再是我支是因战争避难而迁的,寿光侯镇地处偏远,并非兵家必争之地,而玉田则不同,属幽燕之地,临近帝都,自古战事频繁,元末更甚,“至正兵起,有范克恭者随母罗氏避难山东之沾化”(十六世楮贻撰《范氏源流》)。按此道理,我支从此迁出,就有可能。
二是文正公四子侍郎房后。如我支始祖不是暂住,而是常住,那就是老户,这样的老户在山东廖廖无几。经查阅山东史籍知,元末战争使山东“多无无人之地”,至明初“皇诏插迁”,大批迁民入境,才逐步繁衍。这样的范氏老户,近处大概只有益都之金岭镇一支,别无二户。芝阳(龙口)保存的清光绪十六年《范氏家谱》叙言中载:“芝阳范氏本文正公四子侍郎房之后裔也。文正公世居苏州,至六世良裘祖于开喜年间宦游青州,遂寄籍于金岭镇,子姓繁衍。明洪武间,和之祖以军之黄……”在《侍郎房世纪》中又云:“良裘,公爽次子……,宦游四方,其后无闻。此苏州旧谱所纪也。考金岭旧谱云,自良裘祖官于青州,其后子孙因世居益都之金岭镇,明洪武年间和之祖以军之黄遂家焉。”在《侍郎房益都世系图》中又有“和之,居黄县”一栏。据此,该支属文正公后裔无疑。在这一图表中,还有十支失考,占总支数的三分之二。其中十世、十一世就有七支。在十一世失考支派中,有一支叫成德,与我支始祖明德只有一字之差。这很有可能就是一人。前面已说过,我支首次修谱因“世远年湮,无从稽考”,仅靠口传,将尾音相同的“成”字传成“明”字不是没有可能。从时间上推算,以上失考七支,正在元末战争时。金岭镇又处交通要道,属重灾区无疑,这与我支元末避兵吻合。再者,金岭镇与寿光侯镇不过百里,同属青州府辖,互相迁徙,路途方便,现寿光城南沙阿一带仍有一支,清光绪年间所修族谱明确记载:“我范姓远祖乃江苏上江县,文正仲淹第四子也”,亦或迁自金岭镇。
三是文正公后其他诸房。《族谱》世系表前有一页为“远祖存考”,有一远祖为“良甫”,在已查阅的族谱中虽未查到,但知其“良”字辈,就是文正公后诸房第六世的字号。谱载,文正公在皇佑二年亲修家谱并为之作叙,为十六房(除四子四房外,另有旁支十二房)择定二十字为二十世字号:“仲、纯、正、直、公、良、士、宗、文、伯、叔、子、希、昌、彦、友、善、可、弥、安”。其中第六世号为“良”。但“良”字辈在十六房中人数众多,且多有失考者,一时难以查清,有待继续考查。
为做进一步考证,我还由近而远,在本省查阅了诸城、日照、栖霞、菏泽、曹州、定陶等地的范氏祖谱,均与我支不合意。


分享按钮>>范氏源流志       
>>东武范氏徙居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