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韦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韦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延陵韦氏专题之卅三 ——云海先生礼赞 壮心不已乐天然 已阅:2321 / 回复:0(楼主)

延陵韦氏专题之卅三 ——云海先生礼赞   壮心不已乐天然
                  
                              【王师岸支】  62世

天地间最剧烈的风险离不开血肉横飞的战场,人生中最严峻的考验莫过于抢林弹雨的火线。血与火的厮拼,生与死的较量,无疑是人生之中最惊心动魂的际遇。经历过这般惊涛骇浪的人,自可以毫无愧色之声宣称:在其生命延续的某一时段。曾经谱写过人生中最最壮丽的乐章。
    出身江南古色,定居三陵河畔王师岸村的云海先生就是这么个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战士,更是富有这种经历且带有特种色彩的人。
先生姓韦,讳云海,字广海,又名荫海,乃江南望族,延陵韦氏六十一世传人,生于1929年八月,殁于2013年二月十九。伊父春茂,谱名昌庆,一生务农,共生二子,先生行居其长,幼年时在本村私墪启蒙受教,《幼学》《三字经》《诗经》都相伴岁月的成长而在其幼小的心灵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解放初期,曾参加过家乡如火如茶的土地改革运动,受到了历炼。人民政权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启动战衅,把侵略的战火燃烧到新生的共和国大门口——鸭绿江边,危急之际,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义愤填膺,勇应国召,于1950年12月20日光荣地披上了崭新而威武的战袍,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正义之师中威风凛凛的一员。翌年开初,即挥师北上,勇猛出征,入朝参战,担任前线通讯工作,若论这战地通讯,可是专门与枪弹捉迷藏,跟死神打交道的差使。机敏过人的年轻人满怀一腔怒火,化作万丈烈烟,穿梭在腥风血雨的沙场上。不久,便加入了党的肌体,成为甘愿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强斗士。浴血斗豺狼,出生入死益轩昂;奋身卫正义,战地黄花分外香。勇士们用青春饱蘸赤血,浇铸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击退了顽敌凌厉的攻势,彻底粉碎了侵略者的罪恶之梦。并迫使其不得不乖乖地坐在谈判桌,无奈地停战签协议。1953年,云海先生怀揣胜利的豪情回到了阔别两年的祖国。翌年,服从领导安排,进入沈阳市第九十中学学习高中课程,为日后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打基础。一九五七年,脱下军装,转业到铁路系统,先任上海铁路局内勤干事,一九六二年调任上海铁路南翔机务段保卫干事,后升任保卫股股长,直至光荣退休。
    几十年人生之路脚踏实地,豪气一腔的云海先生不尚浮华,始终认真行事,低调做人,从不拍马奉迎,鄙夷沽名钓誉,虽身居闹市,却纤尘不染,将“竹之直节,莲之雅韵,兰之芳藻,梅之高品”臻于一身,使其人格的魅力得到极大升华。无论是在部队还是转业地方,勤政敬业的先生始终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不计个人得失,勤奋廉洁,不图回报,常常因工作而多日不回家,一心扑在岗位上,有效地保守了国家机密,确保了军、地物资的安全转运。特别令人启敬的是先生笃守人格底线,审慎理事,诚信为本,不卑不亢,养廉葆节,既获取了同事的嘉评,又得到了领导的赏识。更出人意表的是先生退休后,并不留恋城市的芳华,乐于回归桑梓,偕其结发老伴安居乡畴,抚育儿孙健康成长。
退休二十多年来,先生不忘匹夫之责,甘尽赤子之义,关心国家大事,眷顾民生疾苦,善待父老乡亲,先后为地震灾区及本村贫困户捐款壹千多元,还动员儿子们捐款壹万壹千伍佰元。本届宗谱续修工程兴起后,孝心弥笃的先生不惧年事已高,拖着气虚力衰的病体,不落人后,冲锋一线,承担了本支四十多户宗亲的思想发动与资料征集,表格绘制和填写组卷与汇总造册工作。即便是在高血压病发,心脏不适,经常头昏的情况下,老人家仍未按僚友们的劝解,依然热情不减,带病坚持,表现出大异常人的思想境界。此外,全家还为续谱捐款伍千元,在族人中树立了尊祖敬宗的极好榜样。先生娶妻叉河口孙氏锁青,所生东方、东昇、国生,国君四子,俱各完室分爨,子息兴旺、孙曾绕膝,合家和美,同享小康。不难预见,这幸福的多口之家,正沐浴在新中国的阳光雨露下,满怀喜悦地奔向现代化的明天。
                      云阳逍遥子      余    忠   沐手谨撰
时在二0 一三癸巳岁仲春吉旦
[color=#FF0000][/color][color=#FF0000][/color]


作者:云阳逍遥子 (2013/3/21 23:37:16)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33)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韦氏论坛  执行时间:1,507.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韦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