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纂《中华昌氏通谱》的构想
- 中华昌氏网 2012年6月27日 昌氏家谱
家谱是记载家族世系及其人物事迹的谱牒,其功能于过去为敦本宗,明世系,纪先泽,别昭穆也。而今之意义为记载家族世系源流、迁徙沿革、先贤事迹、祖训族规,是世代相传的族史典籍,是家族文化的载体,是族人的精神家园。
现在我们所知的昌氏族谱已有6部,昌氏族人遍及全国各地及海外。全国各地的同门都希望把各支宗之谱与大宗之谱相联,即通谱,为此,谨谈个人绌见,供大家参考。
一、修通谱的意义
通过修通谱,可以增进族谊,增加凝聚力,集中族人的智慧和精英、财力和物力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通谱就是全国总谱。追溯昌姓起源,始祖昌意是各地区各支房的共同祖先,这是公认的史实。通谱之"通",首先是"通用",各支派与支派之间脉络要连通。原则上通谱宜粗不宜细,但是吾昌氏总人口有限,故可以细,可以将各宗支世系全收。
二、机构设置
各地都已开展并完成了续修族谱的工作,自然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修谱骨干队伍,可在此基础上组建成立通谱编委会。
1、顾问。由编委会聘请族内德高望重和积极支持、赞助通谱者若干人为顾问,组成顾问组,指导通谱编修工作,名额不限。
2、编委会。通谱编委会是民间学术研究机构,不是族务性代表机构。编委会成员由各地民主推荐产生,应根据其个人参编支谱所作的实绩、能力和贡献加以审定,应会电脑,会上网,不会电脑者,亦应请会电脑的人协助。
设主编、副副编、编委。编委会主要通过网络联系协商工作,交流讨论,辅之以邮电联系,必要时局部面会。暂不设常务机构,不设省区分会。若设省区分会将增加层次和开支,利少弊多,不宜设省区分会。如各省区认为有必要,可自主决定临时集会。
三、修通谱的方法与步骤
1、联络族人,收集新老族谱原件资料。修通谱不同于编分支族谱,不必每家每户收登名录,主要是从新老族谱上选录汇编通用性资料,所以修通谱的第一步就是联系族人收集新老族谱资料。
对于老谱失传又尚未建新谱的地区,可利用此机会重新造册登记,走访老人,追根寻源,厘清世系,认祖归宗。
2、室内研究,就地初步整理汇编。在已修支谱的地区,或已找到族谱的地区,主要是室内研究整理,初步就地整理汇编资料。然后汇总到通谱编委会。
3、适当采访调研。有许多族人的聚居地,必要时,应作适当采访调研。要有影像纪录和文字综述材料。
4、网上交流探讨。编修通谱,应充分运用现代电脑网络技术手段,将各地的新旧族谱资料,尽量在网上进行交流探讨整理汇编,以减少集中手工编写的工作量。通谱编委最好自己会电脑,会上网,不会者,应找会电脑的人作助手。
5、分步编写,逐卷成帙。编修通谱,总的工作量很大,可以分阶段完成,就总体上说,通谱可分为第一卷总卷、第二卷世系卷、第三卷人物文献卷,共三大卷。第一阶段目标是要形成电子文本,第二阶段是否出书待定。
四、 筹资
1、原来有结余的则可用于通谱。
2、本次研讨会上再倡议捐资。捐款100元以上,列入光荣榜; 捐款500元以上, 发荣誉证书;捐款1000元以上,给通谱一套; 捐款2000元以上,在通谱上登彩照;捐款10000元以上,聘为编委会特别顾问。
3、设立财务组,以上各项捐款,均直交财务组。
五、召开学术研讨会.
通谱研讨会为学术性会议,不是家族代表会。本会只研讨昌氏通谱的学术问题,不涉及各地家族事务和家族纠纷。附研讨参考题:
1、通谱工作如何开展?组织机构、人员编制、经费来源、财务制度、编辑体例、体系结构、编审制度的建立。
2、 各地昌姓何时从何地迁入?始迁祖是谁?其下各分支何时何人分迁到何处?
3、 各地各大支房始迁祖以上老世系寻源;
4、 各地各大支房分布地区及大概人数,可通过公安局户政科查明昌氏在册准确人数.
分享按钮>>昌氏通谱大事记
>>上古传说人物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