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第一名宅—安阳“马氏庄园”
- 中华马氏网 2009年3月14日 百度百科
马氏庄园位于安阳西21公里的蒋村乡西蒋村,为清末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其地北倚寿安山,南临珠泉河,西近巍巍太行,东连华北平原,辉映于行山洹水间,尤具胜观。
庄园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年,前后营建近50年之久。主要建筑现存基本完整。建筑群主要由北、中、南三区组成,共分六路。其中北区一路,建有二个四合院;中区四路,其中西三路为住宅区,每路前后又均建四个四合院,每条中轴线上各开九道门,俗称“九门相照”。东一路为马氏家庙,前后两个四合院;南区一路,其中轴线上亦为九门相照格局,前后亦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在中心建筑的东、西、南三侧则各建一排配房环卫。三区的建筑形式主要有厅、堂、楼、廊、房、门等,共计308间。现有建筑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周围附属建筑还有马氏义庄、庢庄、文昌阁、马厩、仓库、柴草库、马氏祠堂以及北、中、南三座花园等,总占地面积在70000平方米以上,总建筑面积达100000多平方米。整个庄园设计合理,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前低后高,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大型封建官僚府第”。
庄园主人马丕瑶(1831年—1895年),安阳县西蒋村人,同治元年(1862年)进士,历任山西平陆知县、永济知县,解州、太原知府,山西按察使、布政使,贵州按察使、布政使,广西布政使,广西、广东巡抚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他为官30多年,勤政务实,恪尽职守,忠心爱民,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和朝廷信赖,百姓呼他为“马青天”,光绪帝则褒奖他“鞠躬尽瘁”、“百官楷模”。马丕瑶逝世后,诰封“光禄大夫”、“威武将军”。马丕瑶膝下有四男三女,亦多远见卓识,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长子马吉森(1857年—1912年),翰林院待诏,开办安阳六河沟等煤矿,首创安阳广益纱厂(今安阳豫北棉纺织厂前身),成立安阳矿业总公司,并任安阳商会会长。他开河南地方民族工业之先河,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次子马吉樟(1859年—1931年),进士出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湖北提法使、按察使等职,深得朝廷器重。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等职;三女马青霞(1877年—1923年),又名刘青霞,乐善好施,酷爱教育事业,光绪帝诰封“一品诰命夫人”,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投奔革命,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女志士,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美名。孙中山先生曾赞誉她为“巾帼英雄”,并为她题写了“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鲁迅先生也曾称赞她“才貌双全”。
该庄园于抗日战争初年归为公有,历为安阳县师范、安阳县第一中学、蒋村完小和蒋村粮站等单位占用。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政府数次拨巨款进行了全面维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特别是在今年的4月30日在这里成功地举办了“马氏庄园第一届文化旅游节”活动,成为了一处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景区。
北区位于中街路北,座北朝南,前后两个四合院,后院之东西又各建一跨院,谓之“亚元扁宅”。多为硬山顶式的楼房,原为马丕瑶祖上旧宅。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了次子马吉樟。民国初年,马吉樟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期间进行了翻修和改建。
中区在三区中规模最大,约占整个庄园的三分之二。它坐落在南街之北,亦座北朝南,各类建筑计158间,由家庙一路和住宅三路组成,其中家庙居东,住宅区居西,四路建筑各自成体系,左右又互相呼应。
家庙正门下层辟三道拱券门,上为读书楼五间。头进四合院东西厢房各五间,曰“东塾”、“西塾”。正房过厅五间,悬山顶式,前后带廊,高台基,名曰“燕翼堂”;后院厢房各三间,东为“遗衣物所”,西为“藏祭器所”。正殿五间,高大宏伟,名曰“聿修堂”,即享堂。前建月台。它的规格和布局是严格按照清光绪年间制定的《清会典》规定而建造的。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
住宅三路的建筑形式及格局大同小异。均南开正门,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前庭后堂,左右对称,由南向北,逐级抬高。中路大门高大宏伟,而东、西正门则均为洞券门,西路大门内又建有屏门。只有中路建有二门,内置屏门。后院又有不同:西路主房为平房五间,而中路、东路主房则各为楼房五间,东路东厢又为三间楼房。在建筑规格上,中路为高,东路次之,西路又次之。在建筑时间上,西路较早,于光绪九年(1883年)始建,中路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始建,东路则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始建。马氏兄弟分家,东路归长子马吉森所有,西路归四子马吉枢所有。
南区与中区隔街相望,原设计为三路,其中东路建成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而中、西二路仅将大门及临街房建成,后因时局变化,尚未建成。
南区东路座南向北,亦为九门相照,前后四个四合院。其中头进院和三进院较小,分别建二门、三门,门两侧各为两间廊房,东西厢房各为三间;二进院和四进院较大,其正房均为七间,东西厢房各为五间。
南区的建筑规模和规格,都明显高于中、北二区,这不仅表现在建筑体量的增大,大门的增多,而且表现在精美的石、砖和木雕建筑物件的大量使用。究其原因,南区为民国时期所建,已不再受封建社会的种种规定和限制。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老三马吉梅。
庄园建筑全为砖木结构,灰瓦盖顶。屋顶多为硬山顶式,另有悬山及平顶等。其建筑特点既有北京传统四合院特色,又有中原地方民间建筑特色,又兼有山西雕刻艺术特色。另一显著特点是,无论正房,配房大多有前廊,有的则前后带廊,形成廊廊环绕,院院相通,尤其是雨雪天便于行走。
“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折木兴常新”。您来安阳参观、感悟马氏庄园文化的同时,将会得到多种艺术享受------这里有慈禧太后御书总长2.87米的巨幅“寿”字中堂,这里有光绪皇帝御笔亲属的碑文,这里有直径66.4厘米、重达31.75公斤的硕大铜镜,至今尤人影可鉴,这里有长近2米半、宽1米的“太史第”、“进士第”等牌匾,以及以明清家具、古玩和服饰为主的民俗展览。
据介绍,二OO六年五月至今年四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运用”的文物保护政策,当地政府先后投资千万余元人民币对马氏庄园进行整体修缮和复原,对景区道路、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四月三十日,面貌焕然一新的马氏庄园正式对游人开放,盛装亮相,尽显中国清末民初建筑的深厚韵味和中国大官僚府地的旧日风采。五一黄金周期间,这座“九门相照”的清代庄园以其恢弘的气势、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雕刻技巧和多彩的艺术装饰,成为中部地区旅游新亮点,北京、山东、安徽等地宾客竞相前往,七天时间接待量达到六万多人。
北区位于中街路北,座北朝南,前后两个四合院,后院之东西又各建一跨院,谓之“亚元扁宅”。多为硬山顶式的楼房,原为马丕瑶祖上旧宅。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了次子马吉樟。民国初年,马吉樟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期间进行了翻修和改建。
中区在三区中规模最大,约占整个庄园的三分之二。它坐落在南街之北,亦座北朝南,各类建筑计158间,由家庙一路和住宅三路组成,其中家庙居东,住宅区居西,四路建筑各自成体系,左右又互相呼应。
家庙正门下层辟三道拱券门,上为读书楼五间。头进四合院东西厢房各五间,曰“东塾”、“西塾”。正房过厅五间,悬山顶式,前后带廊,高台基,名曰“燕翼堂”;后院厢房各三间,东为“遗衣物所”,西为“藏祭器所”。正殿五间,高大宏伟,名曰“聿修堂”,即享堂。前建月台。它的规格和布局是严格按照清光绪年间制定的《清会典》规定而建造的。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
住宅三路的建筑形式及格局大同小异。均南开正门,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前庭后堂,左右对称,由南向北,逐级抬高。中路大门高大宏伟,而东、西正门则均为洞券门,西路大门内又建有屏门。只有中路建有二门,内置屏门。后院又有不同:西路主房为平房五间,而中路、东路主房则各为楼房五间,东路东厢又为三间楼房。在建筑规格上,中路为高,东路次之,西路又次之。在建筑时间上,西路较早,于光绪九年(1883年)始建,中路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始建,东路则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始建。马氏兄弟分家,东路归长子马吉森所有,西路归四子马吉枢所有。
南区与中区隔街相望,原设计为三路,其中东路建成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而中、西二路仅将大门及临街房建成,后因时局变化,尚未建成。
南区东路座南向北,亦为九门相照,前后四个四合院。其中头进院和三进院较小,分别建二门、三门,门两侧各为两间廊房,东西厢房各为三间;二进院和四进院较大,其正房均为七间,东西厢房各为五间。
南区的建筑规模和规格,都明显高于中、北二区,这不仅表现在建筑体量的增大,大门的增多,而且表现在精美的石、砖和木雕建筑物件的大量使用。究其原因,南区为民国时期所建,已不再受封建社会的种种规定和限制。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老三马吉梅。
庄园建筑全为砖木结构,灰瓦盖顶。屋顶多为硬山顶式,另有悬山及平顶等。其建筑特点既有北京传统四合院特色,又有中原地方民间建筑特色,又兼有山西雕刻艺术特色。另一显著特点是,无论正房,配房大多有前廊,有的则前后带廊,形成廊廊环绕,院院相通,尤其是雨雪天便于行走。
分享按钮>>师姓人物——银川市安监局光华安监站副站长师海龙
>>扶风——马氏发祥地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