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善田马姓研究书信 (二)

    中华马氏网 2009年3月14日 马善田


西北民族学院文史研究所郭卿友教授您好:
  今给您去信主要是关于您主编的,2000年9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中有关马腾、马超、马文升、马从谦、马性鲁、马一龙、马世俊、马世杰等人的族籍问题进行探讨,并向您请教。据我所知,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80年代主编的丛书《回族人物志》中,就把马文升、马从谦、马性鲁、马一龙、马世俊、马世杰等人的族籍定为回族,可惜的是白寿彝先生在2000年已去世了,白寿彝先生对中国历史,特别是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造诣很深,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在历史学研究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这是众所周知的。我给您去此信主要是对其有疑问的人物族籍阐明我的看法,汇报我在研究汉族马氏中的体会。我个人认为,对于学术上的问题有争议是正常的,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不可猜测或假想,要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才能下结论,但有新的依据后,又要反复考证,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得到提高和完善。不知我这种观点对否?
  汉族马氏来源于赵氏,马氏与赵氏同宗共祖,都是伯益的后裔。赵氏始祖造父是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因功被封到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北)为其封邑,造父因此改嬴姓而姓赵,其后裔由此都姓赵了,造父以上世系请阅有关古籍文献。造父后代历朝显贵,有去周入晋、赵氏孤儿、铁地誓师、三家分晋、建立赵国,一直传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战国七雄之一等等史实,根据正史、《赵国史稿》、历代有关古籍文献和家谱考证,赵武灵王第九子赵奢,因功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封地在今河北省邯郸县西北马服山(也叫紫山),其长子赵括“纸上谈兵”战死,次子赵牧,时为赵国偏将军,赵牧子赵兴也为赵国将军,秦灭赵国后,被秦始皇迁徙至秦都咸阳,为当时被迁关中六国豪强大族十二万户之一,原本秦、赵就是“秦兄赵弟”,秦始皇叫嬴政,也叫赵政,现在有的专家、学者又推测秦始皇与赵奢家族沾亲带故,这里就不说了,我正在收集资料,要进行考证。秦始皇为安抚赵兴,封他为武安侯、宗使,而赵兴因伯父赵括打了败仗自己感到耻辱,不愿再姓赵,就以其祖父赵奢的封爵马服君,改名为马服兴,先姓“马服”,后改为单姓“马”,叫马兴,马兴就是汉族马氏的改姓祖,因马姓由赵奢的封号而来,所以?笫篮鹤迓硎隙挤钫陨菸甲妗U庠凇妒芳恰贰ⅰ逗蠛菏椤贰ⅰ缎绿剖椤ぴ紫嗍老当怼贰ⅰ对托兆搿贰ⅰ豆沤裥帐鲜楸缰ぁ贰ⅰ缎掌住返鹊裙偶南字卸加屑窃亍G爻持蔚氖奔渲挥?/SPAN>15年,秦灭后,马氏家族又迁回邯郸,到西汉武帝时,汉族马氏宗族第七世祖马通,时任侍中,封为重合侯,因马氏家族发生了一场变故,这在《汉书》中有记载,汉武帝也是出于限制原六国旧贵族的势力,对他们进行了几次迁徙,有关古籍文献上也有记载,其中马通率领马氏宗族从河北邯郸马服山迁到陕西扶风,遂繁衍为关右著姓,而马援是赵奢之后第十一世。现汉族马氏属扶风体系的占大多数,少数是改姓、赐姓等情况的。
  
  二是《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等书中说马文升是回族。马文升应是汉族,其始迁祖马百川,是明洪武四年(1371)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河南钧州(现禹州市)的。《明史?马文升传》和明代焦竑辑的《国朝献徵录》120卷,其中由王世贞撰写的《吏部尚书马公文升传》一文都未说马文升是回族。回族基本上都信奉伊斯兰教,一般回族人士都有经名,但未见马文升有经名。经我与禹州市市志办和马文升的后裔们联系,他们异口同声说这支马氏是汉族,不是回族。并给我寄来了马文升的碑文(《回族人物志(明代)》书后附有马文升墓志铭,现马文升墓碑还保存在禹州市文物管理部门)、禹州马氏历代宗亲之神主牌位文字,还有中国作家协会河南省分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禹州市有突出贡献的科技拔尖人才郭水林先生编著的禹州文化旅游资源丛书之一《名人轶事》一书,其中有“五朝元老马文升”一文,清清楚楚写着马文升为汉族,此丛书2000年1月已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浙江东阳马氏宗亲联谊会的二位马氏宗亲,在2003年曾经为修族谱之事,专程到禹州市拜访了马文升后裔,他们听说《回族人物志》、《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等书都把他们说成是回族很不高兴,并要这二位浙江平阳马氏转告我,后他们也给我来了电话说起此事,委托我与您们联系,要求予以更正。现禹州马氏有二万余人,现他们已经成立了马氏宗亲联谊会。
  三是《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中把马从谦、马性鲁、马一龙、马世俊、马世杰家族也说成是回族。我所知的情况是这支马氏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二哥马余的后裔,因马援在汉族马氏中是光大马氏门楣的重要人物,知名度很高,所以其江苏溧阳《甓桥马氏宗谱》上把马援列为第一世,但马从谦、马性鲁等人的墓志铭与家谱上的记载始迁祖是晋元帝时的马训,在这点上都是一致的。明代焦竑辑有《国朝献徵录》,其中《光禄寺少卿马公从谦墓志》(陈恺撰)、《南京国子监司业孟河马公一龙墓志》(李春芳撰)也记载得很清楚。
  说起回族的族源或来历您要比我懂得多得多,其他少数民族也是如此,在这里我只是简明扼要说一下,不知对不对?在魏晋南北朝时,因社会动荡,战乱不息,任南海太守的马训,随着晋元帝南渡,到了江南。东晋元帝司马睿(276—322),字景文。317—322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曾孙,琅琊恭王司马觐之子,生于洛阳。永嘉元年(307年),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出下邳(今江苏睢宁)移镇建康(今南京市),加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愍帝即位,加左丞相。后进位丞相、大都督中外诸军事,渐平定江东。建兴五年(317年)三月,他靠中原南迁大族王导、王敦等人的支持,联合江南大族顾荣、贺循等在建康称晋王,改元。次年,愍帝死,司马睿即帝位。他重任王导为辅佐,依靠中原南迁士族,联合江南士族,得以偏安江南。永昌元年(322年)闰十一月司马睿死,谥元帝。这是晋元帝的简单情况,当时回回人并没有进入中国,而汉族在秦灭赵,秦统一全国时就有了马氏,一直到唐代时才有阿拉伯、波斯人到中国来经商、作为使者来访问等,到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才第一次出现了“回回”一词,元末明代时很多回回人才改汉姓,为什么回族中马姓多呢?有多种因素,主要来源于(1)伊斯兰教圣人穆罕默德的音译;(2)在云南有赛典赤?瞻思丁?乌马尔家族、安徽怀宁马依泽家族等;(3)被赐为马姓;(4)还有当时统治者岐视少数民族,在压迫和强行下改姓等等。这些因素就不详细说了,就是回族马姓内部也是同姓不同宗,据说清代有位回回人士调查采访,仅云南就有27支回回马姓不同宗。而《回族人物志》、《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中把溧阳马氏定为回族,不知是依据什么?
  迁溧阳甓桥的马氏始迁祖为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马廷鸾其中一个曾孙马子富,墓志铭与家谱记载相符,马廷鸾是马余的后裔,江西乐平《扶风马氏宗谱》中有马廷鸾撰写的“序”、“原姓”,还有不少名人撰写的序,世系都记载的很清楚,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为北平郡王马燧家族撰写的墓志铭或行状,有《唐故赠绛州刺马府君行状》、《扶风郡夫人墓志铭》、《殿中少监马君墓志》;中大夫国子司业上骑都尉赐紫金鱼袋郑叔规为马燧之兄马炫撰写的《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兵部尚书上柱国汉阳郡公□太子少保马公墓志铭并序》也都写的很清楚。马廷鸾是马燧的后代,其传承脉络是扶风马氏—→郏城马氏—→黄梅马氏—→鄱阳马氏—→乐平马氏—→溧阳马氏。马子富是马廷鸾第四子马端蒙的后裔,马廷鸾共有六子,我本人就是其第六子马端益的后裔之一,这一支著名的有清代扬州大盐商、藏书家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俩;我的始迁祖马守忠,明代时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马廷鸾第二子马端临就是《文献通考》的作者,清末民国时的马相伯、马建忠就是他的第20世孙。马廷鸾第三子马端履的后裔现主要分布在广东潮汕地区和泰国,秦国前总理马德祥、副总理,陆军上将马升平、内务部长、警察中将,审讯局局长、军人银行总裁、农业合作部长、教育部长等人都是属于这一分支的。马廷鸾的长子马端复、次子马端临、第五子马端颐的后裔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还有现代的原安徽省副省长马长炎、老红军,曾任上海市气象局局长(副省级)马步英、安徽省委办公厅主任马元飞、著名京剧艺术家,上海京剧院院长马博敏等人都属于马廷鸾支系,马廷鸾支系至少也有几十万人,如再往上追溯就更多了。我们的族籍都是汉族,如果照《回族人物志》、《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等书中的说法,这么多人也都是回族吗?我与马从谦、马性鲁的后裔已联系,他们对此很反感,要求予以更正。我也与溧阳市志办联系了,证实他们是汉族,而且他们说从未听说他们是回族。
  因为白寿彝先生是全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回族人物志》这套丛书一出,在全国影响很大,因是历史权威主编的,可信度就很高了,所以,其他作者出版有关这方面的书籍就纷纷引用其说,据我所知高文德先生主编,1990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还有您主编的《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也是不是这样呢?甚至于有的网站也登载着《回族人物志》。不可否认的是,白寿彝先生在对中国历史研究和少数民族研究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不愧为回族中的杰出人物,我对他的学术研究是敬佩的,《回族人物志》只是他学术研究成果中很少的一部份,他主编的《中国通史》,在研究中国历史领域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但人不是完人,有些疏漏地方在所难免,是可以理解的,加之正史上一般很少注明人物的族籍,这就给甄别其族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请您将马腾、马超、马文升、马从谦、马性鲁、马一龙、马世俊等人的族籍更正过来,这样做只会有益,并不损害您作为学者的形象。《回族人物志》、《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等书中确实收录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中的杰出人物,其中包括回族,回族和全国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不少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自元明清以来历代英才辈出,具有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很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书中还有一些族籍有疑问的马姓人物,如马自强、马维骐等人,我正在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再是长时间的民族大融合,也不排除有的汉族人融合到少数民族之中去,或者少数民族之人融合到汉族之中,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有的,但毕竟是少数。各民族有各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如牵强附会,硬扯到一起,就不妥了。在文化上各民族之间只是相互学习的关系。就汉民族整体而言,历来具有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学说或宗法制度,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是不会轻易改姓的,俗话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更何况是改变族籍了。而且汉族历来很重视各自姓氏的家谱,只不过众所周知的战乱、变革、历次政治运动等原因,使得家谱遭到浩劫,损失无法估算,弥?蛊鹄春芾眩衷谌笃纂貉芯恐行摹⑻ㄍ濉⒚拦⑷毡竞兔窦淙曰贡A糇乓欢ㄊ康募移住?/SPAN>
  现在全国有好几个省都成立有马氏宗亲联谊会,其他姓氏也是一样,为了统战工作的需要,进行招商引资,发展国家经济建设,都是经过当地政府审批同意成立的,为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该宗亲组织还有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和睦宗亲,为寻根提供方便,并共叙宗亲情谊。海外如美国、加拿大、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或地区都有马氏宗亲总会,世界马氏宗亲大会已召开过二届,第一届在泰国、第二届在新加坡,今年将在马来西亚召开第三届马氏宗亲大会,而这三届马氏宗亲大会主要是世界各地的汉族马氏代表团或代表参加,其中就有马腾、马廷鸾、马文升的后裔代表参加,连他们的族籍都给改了,他们要是知道的话,不知他们作何想?首先我作为马廷鸾的后裔其中之一,是坚决反对的,您也可置身处地的考虑一下,作何想呢?这也是我给您写这封信的主要原因。
  正如甘肃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薛文波先生,他撰文陈述关于回回姓氏何以马姓居多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其中此文有这样一段话:“有人认为回回姓马的多,便谓回回来自羌族,甚至同马援、马腾、马超联系起来。殊为可笑。回回和羌族的族源,在任何方面都不能联系在一起,若以二世纪的马姓和十三世纪的回回联在一起,是错误的。回回形成以伊斯兰教为重要因素之一,若以历史上的汉族马姓都要和回回联系在一起,那更说不通了。”我的意思就是对待历史一定要实事求是。
  请您见信后,进行研究考证,因为您和撰写此书的作者们都是研究历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具有很深的造诣,在许多方面我要向您们学习请教,并请今后多多给予帮助。在研究汉族马氏方面,我从1999年底才开始,原对此一无所知,时间又很短,加之是业余时间进行研究,很多地方还未能弄懂,文化水平也有限,上述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我这样做的目地,只是对自己祖先的崇拜,寻根溯源我想这是每个炎黄子孙应做的事。
如需要我联系马腾、马超、马文升、马从谦等人后裔,您们进行查访,提供资料,我会向您们提供地址或联系方式的。看此事如何解决,想征求您的意见,在有关历史研究杂志上,或者是报纸上,怎么合适?请您在百忙中回信为感。我的工作单位是:武汉钢铁集团炉窑有限责任公司,地址是: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厂前机修东路,邮政编码:430083,办公室电话号码是:027—86899903。谢谢。
  此致
 敬礼

                                                                                                                  马善田
                                                                             二○○四年二月十六日于武汉


分享按钮>>马善田马姓研究书信 (一)
>>马善田马姓研究书信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