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家谱源流】广平县马氏家族之“根”

    中华马氏网 2015年7月4日 马谦东


  河北省广平县马氏家族之“根”

(小马庄、大马庄一带马氏)


   河北省广平县大马庄、小马庄一带居住了为数不少的马氏族人,600多年来发展漫延至临省、县近20个村庄。说起马氏,《姓纂》上记载: “赢姓,伯益之后,赵王子赵奢,封马服君,子孙氏焉。奢孙兴,赵灭,徙咸阳,望出扶风。”这就是世界各国汉人马氏所认可的马姓起源地。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那么广平县马氏家族的根究竟在哪。根据《马氏族谱》记载,我们进行分析探讨,得出一个合理、准确的结论,敬请马氏族人评判。

一、“根”

   “根”通常指植物、物体的最底部最下层。一棵大树,它生长在甲地,它的根就是甲地。当然,这棵树也可能是从乙地移栽过来的树苗,但对目前的树来说,它的根就是在甲地。同样,马氏家族的根也是如此。马氏先祖最终落脚在哪,并且在此生存、发展、延续,那么马氏家族的“根”就是哪。

二、 “马家庄”“北宋固”“新庄”

   要找马氏家族的“根”,必须搞清楚马家庄、北宋固、新庄这三个村庄的概念和位置。这三个村庄的名称早已不存在,它只是出现在马显编纂的《马氏族谱》里。马显于明朝成化十九年(1483年)末编纂了《马氏族谱》,先后提到了马家庄、北宋固和新庄。马显时任南京兵部左侍郎,仕大且文化高,加之父辈及兄长的述说,他编纂的家族史是准确可靠的。

   “马家庄”:族谱记载,始祖“传说元朝时在县西南马家庄住家业大富兵革后田地被先到者占据但有坟茔在。”“传说”二字,就表示不是当事人亲身经历,是虚渺的,说明了时间久远。马家庄位置在那,族谱无记载。但马显时期有没有马家庄,也是无知的。即便有马家庄存在,但居住的人众也是与马氏毫无关连的。因为在马显的《族谱》记载中,从一世祖到后世只涉及到两个村庄,这就是北宋固新庄

   而此时马氏的前四世都生活在北宋固。一世马驷夫人,二世马德,三世马驯、马廉,故后都殡葬在宋固西北之祖茔。四世的14位兄弟出生在北宋固,成家后,有的继续居住在北宋固,有的则迁居到新庄。在马显前后时期,马氏家族与马家庄没有半点关系。

   “北宋固”:族谱记载,“元末祖驷(马显曾祖父)偕家避兵故于西京大同府红城児(ér),洪武初年(1368)(马驷夫人)携子德(马显爷爷)复回广平在北宋固居住后故葬在宋固西北今之祖茔。”宋固西北之祖茔,即小马庄西北约500米远的祖坟,北宋固即现今的小马庄。

   “新庄”:族谱记载,马德“五十四岁故于家(北宋固),配师氏生四子”,其夫人故后与德“合葬于祖茔”。德长子驯和二子廉故后“殡葬在祖茔”,三子祥“享年八十岁终于家(小马庄),因漳水占祖茔另立坟葬于新庄西南。”同样四子祯“寿八十五岁终于家因漳水占祖茔另立坟葬于新庄西南。”按说在茔地的情况许可下,子孙后代故后应该随父母的茔地殡葬,但因缘故就另选茔地埋葬了。这样马祥、马祯和马显等人的茔地都殡葬在新庄西南,茔地上多处矗立着雄伟的鼋驮载着的高大的石碑,有颇为壮观的石马、石人、石兽,还有非常气派的石牌坊。后来被推倒,埋入地下。根据祥、祯茔地位置,证明新庄即是现今的大马庄。

三、广平县马氏家族的“根”

   马氏一世祖驷,“偕家避兵故于西京大同府洪武初年妣携子德复回广平在北宋固居住”。明靖难战争过后,训、廉、祥、祯由河南返回,继续居住在北宋固。从而在此扎下了根,一代代的延续了下来。

   由此来看,广平县马氏家族的根,是北宋固即现今的小马庄。

   第一,《族谱》是从马驷确立一世祖的,虽然故在大同,但没在此地发展延续。第二,一世祖马驷夫人在北宋固居住,故后,葬在西北之祖茔。第三,二世祖马德居住北宋固故于家,其后夫人故,合葬在祖茔。第四,德长子马驯、二子马廉,故后也随父母葬在祖茔。

四、小马庄以外的村不是广平县马氏家族的根

   广平县马氏家族的根只有一个,那就是小马庄(北宋固)。

   马家庄不是根:因为马家庄与后来马氏家族的发展是相脱节的,是不贯通的。如果只是凭“传说元朝时在县西南马家庄住”就认可马家庄为根,那就如同认可陕西扶风为根一样,因为族谱中有“后世马氏俱称扶风人”。当然陕西扶风也好,马家庄也好,都是我们马氏族人的老根。因此,不管马氏祖先是从扶风到广平,还是从马家庄到北宋固,这些都是历史。真正有资料衔接,起链条连接作用的,就是《马氏族谱》,这就证明了马氏家族的根----是北宋固。

   新庄更不是根:既然是新庄,那就有区别于老庄。新庄的资格远远低于老庄,包括居住和故葬的辈份。

   以上推测是否确切,还望马氏族人和有关人士关怀和指导。

二〇二三年五月二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