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马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马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寻找的悲欢 湖北省竹溪县马家菜园子探秘之二 已阅:2989 / 回复:1(楼主)

寻找的悲欢
               湖北省竹溪县马家菜园子探秘之二

            
  十五年前,当时我正奔走在竹溪县内所有马姓人家,寻找家族的脉络,一个交好的教师问我,你为什么这么样的花钱出力不讨的,一定要做这件事?近六年来,在湖北省竹溪县中峰镇中心学校,教学生们历史政治课程,每带一个班的课,第一节课时, 一定会布置给学生一道作业,那就是,写自己的家族史,这又是为什么呢?
  或者,现在用的人教版新课程教材,会给你一个答案,一个迟到的答案。七年级第一个单元活动课,要求学生写自己的家族史。活动课,那是整合教材知识与学生学习成果的训练,也是学生学习的必须吧。即使,现在,农村学校,历史是所谓的副课程,不为学生,家长,教师及学校所重视。可是,作为一个人,必须熟知自己的来源与根本吧?
  走在时代前面的人,是痛苦的人。一个人在暗中摸索,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没有路灯。但那也是一种快乐哟!
  或许,有一天,历史会成为学校的主课的,期待着这一天。据说,在德国,历史课就是他们的四大主课也。
  那么现在,让我们找开一扇门,家谱研究的大门。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清人张澍在《姓氏寻源》自序中说:“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海祖源,不此之求,是谓昧。”昧即糊涂,不明白,漆黑一团。人生短短几十秋,来到世上不容易。人如果不知自己的血脉传承,弄不清自己的祖根来源,稀里糊涂,度此一生,岂不悲乎!
  而在外国,在1979年,美国黑人作家艾利克斯·哈利所著的《根》出版之后,全球迅速刮起了一股寻根热潮,黑人寻根、白人也寻根,从欧洲到非洲、亚洲,从华人聚居的唐人街到印第安人的土著部落,人类到处都在寻根。
  并不仅仅是明白是自己的根源,它还有更重大的作用。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有过"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之说,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可见其重要。编纂家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且比较关注亲亲之道的提倡。


作者:马佾 (2010/2/14 12:28:37)   回复此贴
  回复:寻找的悲欢 湖北省竹溪县马家菜园子探秘之二.. 第 1 楼

家谱的起源又是什么样呢,目前学术界众说纷坛,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尽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是清人所辑,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世本》的意义还在于证实谱学研究发轫于周代,是家谱研究的源头。
  明清以来的家谱,其格式均沿袭于宋代,以苏洵所创体例为本。每部家谱大体多由谱系、朝廷恩荣、祠宇、家墓、传志、艺文等几方面组成。谱系是家谱最主要部分,包括族姓源流、世系谱表、移住始末等。中国向有“三十年为一世”的说法,故家谱多规定三十年重修一次,也有超过三十年或不足三十年的。这些,均使家谱不仅有其地区广的特点,而且在时间上有它的延续性。
  到了上世纪20年代,随着社会科学新领域的开拓,有学者从人口学、优生学、遗传学等新学科的角度肯定家谱的重要价值,并倡导对家谱资料进行深入研究。著名史学家梁启超在1923年出版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厂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我国乡乡家家皆有家谱,实可谓史界瑰,如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谱,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古史辩派的创始人、著名学者顾须刚也说:"我国历史资料浩如渊海,但尚有二个金矿未曾开发,一为方志,一为族谱。"肯定了家谱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具有的重要的史料价值。
  解放以后,家谱作为封建残余受到人们的唾弃,对家谱的研究也理所当然地停顿下来。60年代出于对封建族权的批判,有人写了《封建家谱谈》,这是至今所见祖国大陆解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间唯一的一篇关于家谱的论文,家谱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家谱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陈宁宁 女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谱牒研究部,馆员。)
  从谱牒内容考察,除了反映世系繁衍之外,还包括记录宗族大事、姓名历史源流,人口分布、宗教信仰、族约家规、族产祀田、祠堂墓坟、人物传记、艺文习俗等,已超越一般的历史学与文化学领域,它还涉及了社会学、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经济学、人口学、地理学、方志学、教育学、文学、民俗学等诸学科知识领域,实质上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学科。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故已有人称其谓“谱牒学”作为独立学科加以研究。同时由于姓氏是家谱的主体,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也有人将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称其谓“姓氏学”,福建省已成立了姓氏研究会的专门机构。甚至还有人认为通过各种姓名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来探讨人群的遗传结构及其特殊基因等等,成为中国最特色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根之说与大文化》朱立文·刘淑玮 )
  中国姓氏有五千多年历史,早期姓氏是氏族联盟的一种称呼和象征。同一个氏族群体中可能有不同姓的家族。到了夏朝中期,姓、氏开始分离。在当时裂土分封的时代,姓代表婚姻继承,氏代表地位和权力,有贵贱之分,仅为家族男性所拥有,一个姓可以分出多个氏族。到秦汉时期,分封制逐渐解体,氏不再代表权力,也不再有封地,氏和姓一样仅仅是父系遗传关系的标志,姓、氏合而为一,统称为姓氏,几千年来传承至今。这正是生物学家研究遗传学的丰富宝库。袁义达先生说。
  最后,还是以马姓消息为本篇文章作结吧。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历时两年。调查涉及全国1110个县和市,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共获得姓氏4100个。马姓位列第十五大姓。


作者:马佾 (2010/2/14 12:29:0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4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43)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马氏论坛  执行时间:183.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马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