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标题
搜索作者
搜索内容
登录
|
注册
中华马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马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马玉峰:对国内博物馆提升品牌形象的一些建议!
已阅:2368 / 回复:0(楼主)
马玉峰:对国内博物馆提升品牌形象的一些建议!
博物馆的重大社会价值就是铭记历史,展示人类社会的科学知识,而不应该成为一个文物仓库。那么如何提升博物馆的对外文化宣传能力?本人马玉峰走访了黑龙江省内的一些博物馆和历史纪念馆。有一些宝贵的体会。现总结如下:
1, 现在是电脑互联网的时代,博物馆必须开设网站,牢牢占领网络阵地。这一点大庆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做得很好,有自己独立域名的纪念馆网站。网站上及时报道社会各界人物参观王进喜纪念馆的活动,名人题字,纪念馆活动安排。相比之下,隶属大庆油田采油一厂的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却没有自己的网站,所以参观人数冷冷清清,远不及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2, 博物馆应该结合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重大节日搞主题活动。与社会热点形成良性互动,例如抗日战争纪念日,新中国成立国庆节,民间节日春节,清明节,尤其名人纪念馆更应该成为祭奠先烈的法定场所。例如清明节本人马玉峰专程去了黑龙江青冈县祯祥镇马玉祥纪念馆祭奠了抗美援朝老战士马玉祥。而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却没有组织祭奠活动,令人十分遗憾。而本人马玉峰的河南老家新郑市,却在清明节举行公祭炎黄活动,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而且对提升新郑市的城市品牌形象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对促进祖国统一,提升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向心力凝聚力也具有重大历史价值。
3, 博物馆应该联合当地新闻媒体尤其是报纸,经常举行相关主题征文活动,吸引社会各界积极投稿,博物馆,报纸,读者三方互动,组织诗歌书画,心得体会的征集活动。迅速提升博物馆的品牌形象。
4, ,外事宣传值得重视。中国社会对外开放,外国游客日益增多,对宣扬中华文化是重大历史机遇。但是由于中国人普遍不懂英语,这给国际交流造成非常大的障碍。中小型博物馆人才匮乏,精力经费十分有限,多为清水衙门。如何提升博物馆的对外交流能力?这一点大庆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有一些十分可取的成熟经验。针对英语讲解员这一薄弱环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采取了两点措施,首先,由于铁人纪念管属于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的企业展馆,所以,通过企业内招录的方式,招录热心公益事业,具有一定个人修养,文化素质的行业内员工成为英语讲解员。纪念馆多为清水衙门,没有公益心的人时间长了无法安心工作,所以思想政治必须具有高素质,看淡金钱的人才能录取。第二种方式,通过报纸招录英语志愿者。纪念馆作为城市窗口单位,是一个对外文化交流的良好渠道,而这种渠道对英语爱好者十分难得。很多英语爱好者苦于日常没有和外国人交流口语的机会。所以纪念馆通过报纸招录英语志愿者,并建立英语志愿者人才储备数据库,并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做到英语志愿者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高水平队伍,对提升博物馆纪念馆的品牌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这方面铁人纪念管研究部陈韶峰已经有了相关大庆英语爱好者定期举办英语聚会活动。
5, 博物馆纪念馆应和同行业相关展馆建立横向合作关系,合作才能双赢。摈弃狭隘思想。国内的博物馆行业属性不同,国营,私营,个人经营,企业经营。行业分割十分严重,互相瞧不起,互相封锁信息,就好像商业机密一样不让外人知道。而自私狭隘导致的就是国内博物馆纪念馆之间横向交流很少,互相隔绝化现象十分严重,甚至有的大型博物馆拒绝其他中小型博物馆进行横向学习交流。这样自私自利导致后果就是国内博物馆与国外博物馆差距很大,国内中小型博物馆与大型博物馆差距很大。甚至一些中小城市博物馆简直到了关门倒闭的边缘。所以在此本人马玉峰呼吁:大型博物馆应该有一个开放的胸怀,有一个为国家民族负责的态度,主动帮扶中小型博物馆,提供相关馆藏文物布置,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经验,促进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整体进步。
6, 最后,本人马玉峰祝愿中国博物馆事业蒸蒸日上,永续繁荣!
著作权人:马玉峰陈韶峰 0459-6760054
作者:马玉峰 (2011/6/6 14:13:06)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
19
人 会员
0
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
查看全部(19)位游客
+
(全部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
中华马氏论坛
执行时间:142.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马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
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