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深,原名渊,号果庵,白沙方良人。明洪武十四年(1381)由同乡左佥都御史王宗远推荐,官礼部郎中。明太祖朱元璋召见他时,方呈上《时政八疏》及《救时急务十四事》,太祖看了非常高兴,予以采纳并赐给他金银绸帛,进兼为鸿胪寺卿。洪武十年(1377)朱元璋派遣宦官核实征税,太监瞿密等勾结外藩,王权受贿,方得知此事,出于对朝廷的忠心,连上三疏,请求严加处理。接着,他又列举汉代末年宦官曹节,唐代宦官杨复恭窃权误国的故事,使太祖有所感悟,太监瞿密等人都受到处分。当时,有人为方担忧,说宦官可恶,但不好得罪,怕有后患,方却坦然说:“做臣子的该死于忠,做儿子的该死于孝,害怕自己送命讨好权奸,奢求富贵的行为,我难道也这样做?”后来,方子深果然被宦官借故弹劾,下狱处死。方死后,忠臣方孝孺写了《果庵传》,为其鸣冤,后得以昭雪。 方月深,字大宝,白沙方良人。明洪武十四年(1381)辛酉科进士,官吏部侍郎。 方燧,方子深之子,字本阳,白沙方良人。他吸取父亲的教训,深知仕途难险,隐居于玉苍山中读书,号玉苍山人。方很有才学,明英宗正统年间,平阳知县章惠举荐授予学职,他不愿出仕,后受聘纂修《平阳县志》。著有《方斋文稿》十卷,《学庸集说》六卷。 方继学,字一敬,号西堂,燧公曾孙,始习举子业、不售、弃去。涉猎经史百家,著有《五经辨疑》、《诗经本旨》、《河图衍》、《浙音会略》、《两浙人物志》、《心学肤见》、《西堂会稿》32卷、《平阳江南文献集》11卷。 方炬(1408—1464),钱库双排方人(系双排方方姓始祖)。明英宗正统年间举人,由礼部儒士升授鸿胪寺序班。秉性敏锐,博览群书,为官清正,克己循矩,擅长于勘察制图,绘图家。 方继睿(1496—1565),字智先,钱库双排方人。明嘉靖十五年(1536)丙申科贡生,岁进士,官福建泉州德化训导。 方光炎,字仲美,钱库双排方人,明万历年间授礼部儒士。 方士宜,字增,白沙方良人。明万历九年(1581)辛巳科进士。官江西淮王府教授。万历二十八年(1600)庚子致仕归里,为首献资建大宗祠于方良荷夏,深得后人敬仰。 方文清(1725—1804),字维修,号月峰,讳和夏。苍南钱库双排人。乾隆十三年(1748年)戊辰童试魁首,乾隆十四年(1749)己巳入县学,乾隆十八年(1753)癸酉补为廪生,乾隆四十一年(1776)丙申选为贡生。藩司屡资征召任职,均以侍奉老母而力辞。在家办学,世称“亦足堂”,教诲弟子。嘉庆九年(1804)甲子,适逢优诏,凡年老应试者可以恩赐。和夏年属八十,欣然率侄孙十余人赴试。主考官大为赞赏,称“真书香门第也”,三场试毕,至疾而归。不久捷报登堂,钦赐举人,名闻遐尔。他献资领头兴建温州府第一桥———大魁桥(现为文物),连接平水桥、永庆桥,穿通钱库东西南北之交通,繁荣江南商贸,对钱库城镇的形成、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方士达,字式孝,钱库双排方人。清乾隆三十五(1770)庚寅科贡生。 方鼎,字赤铭,象岗(今龙港镇白沙)人。清嘉庆十五年(1810)庚午科贡生。 方子光,象岗(今龙港镇白沙)人。清诸生。能画花草。 方联武(1822—1868),字高华,钱库双排方人。清官永嘉千总。 方汉波(1828—1899),钱库双排方人。守卫浙江玉环海疆,同治年间,赐予六品顶戴。 方汝能,钱库双排方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以军功授六品顶戴。 方雄,白沙方良人,后随祖迁居平阳萧江落马头。膂力过人,尤善骑射。明永乐年间,多有恶虎出没乡里伤人,有虎群渡飞云入瑞安,数月噬人致死者不可胜计。他深入山林,射杀10余只猛虎,余虎皆逃。次日,东山有一虎入城呛哮,众皆惊惧,他挺身与虎斗,由朝至暮,大喝一声,虎倒地而死,他也昏仆于地,众扶之归,吐血数日而逝。瑞安县全程格将此事上报朝廷,上悯其勇为,封为保国救民英毅大夫,并赐立于东山之麓为家庙,以供后世敬拜纪念。 方道生,号松崖,象岗(今龙港镇白沙)人。清诸生。少时依外祖父杨配篯佐治乡团,晚慕游福建。著有《南游吟稿》。 方谦,字毅君,金乡人。清浙江高等学堂毕业。 方倬,字卓人,钱库人。清善画山水著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