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斗门俞氏族谱有望解开梅县俞氏族谱的疑团

    中华俞氏网 2009年3月2日 南楚俞氏


  南楚俞氏来自梅县俞氏。在康熙四十三年至四十五年间,梅县俞氏家族中的七位先祖迁到了湖南长沙、岳阳湘阴、宁乡、益阳等地,形成了现在的南楚俞氏家族。三百年后的今天,两地宗亲终于又联系到一起了。高兴过后,问题也出现了。粤湘两地族谱在五世祖的世编上产生了矛盾。五世祖兄弟三人,一居黄洞村,一居小密村,一居扶贵村。这小密村里却有两支俞氏族人,分别居在小密中心村和小密墩上。湘谱是直接传承了本族最老族谱--文定公谱,记载的小密房是墩上一族,没有提及中心村一族,且有老谱资料佐证。粤谱也是依据了本族老族谱而来的。记载的小密房是中心村一族,把墩上一族虽集于一谱,但认为其祖源不明。粤谱是现在修的新谱,老谱没有传承下来。于是,五世祖三人成了四人,两地族谱互相排斥,统不起来了。究竟那一支族人才是五世祖小密房裔?多出的这一支族人来自那里,这就成了难解之迷。本人在细心研究这个迷团时,又发现了另一个迷团。原来小密村里除了本族的祖屋外,还有一个被族人忽略的另一个祖屋,这就是俞廖祖屋。俞廖祖屋是昔时俞廖两姓合建的祖屋。祖屋香火堂左边是廖姓神主牌位,右边是俞姓神主牌位。俞姓牌位上写的是“浙江开基二世祖考玉山公 祖妣戴蒋孺人”。这玉山公是号称天下俞氏第一家族的绍兴斗门俞氏的始祖。斗门俞氏的神主牌位是“前明斗门始祖考乡进士玉山府君妣孺人戴蒋氏太君之神位”。两地神位内容一致,足见斗门俞氏族人迁到了小密村。奇怪的是,到了民国时期,这俞廖祖屋似乎没有族人特意维护了。民国十一年浙江吴兴县俞武华在朝安任教务官员时,特意来此谒祖。当发现祖屋被邻恶谋毁时,请来梅县县长出面制止损坏祖屋的行为。还有资料提到有“十一世祖考任普宁县知县六吉公 祖妣慿孺人 ”而推断上代已迁出浙江。抗日时期,中心村俞氏族人还在俞廖祖屋大门张贴对联宣传抗日。解放前后。和其他祖屋一样,俞廖祖屋也就不存在了。问题是这俞廖祖屋的俞氏族人那里去了?是集体迁走了?不像。因为没有处置祖屋财产,也没有带走供奉的始祖牌位;是人丁不旺,被历史湮没了?有这种可能。但也还有这样的可能性:他们或许就是我族小密村多出来的一支族人。因为这两支族人都又建了五世或八世祖屋,年甄代远,渐渐淡忘了这早期的俞廖祖屋也是可能的。还可以这样设想:假设墩上一支族人是来自绍兴,但开基始祖是德康公。这德康公和斗门俞氏始祖德昭公(玉山公)都是前明时期的人,看名字应该不会是德昭公的后人。如果德康公是斗门德昭公的堂兄弟或族兄弟来墩上开基了,那德昭公(玉山公)的后裔后来伴随迁来了此地也是合情合理的。德康公一族建了自己的祖屋,德昭公后裔自然也会和廖姓合建祖屋,供奉自己的始祖玉山公了。俞廖祖屋的后裔族人那里去了?要解开这个疑团看来只能到斗门俞氏族谱中找答案了。在玉山公上三代下七代里查找外迁族人或失传无传族人的记录,有望解开俞廖祖屋的疑团。揭开了俞廖祖屋的疑团,有可能揭开梅县俞氏五世祖之疑团,或许还能为查找梅县俞氏始祖公的祖源带来方便。
  南楚俞氏 QQ425276755 手机15576058868 

******************************************************************************

      非常感谢俞昌泰老师为我去斗门镇政府查阅俞氏族谱!斗门镇政府保存有《俞氏宗谱》复印本。该家谱复印本有两部,一部修于咸丰丙辰年,一部修于光绪戊戍年。遗憾的是,从玉山公以下十多代,两部家谱中都没有子孙迁福建宁化的记载。广东梅县小密村有一支玉山公后裔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估计这一支斗门玉山公裔应该是直接从斗门来梅县而没有在福建宁化停留居住。来梅县的先祖应该是玉山公第三代以后的七代之内,而以五至七代最为可能。时间应该是在1450年左右或更晚一些。梅县的俞氏始祖寓程公(有资料称仲远公,但名字已经失考)在玉山公之父仁一公斗门开基时已经在宁化石壁定居,从宁化石壁迁移梅县的时间与斗门开基都是前明时期,前后差别最大也不超过三、五十年。所以迁梅县小密村的斗门俞氏先祖有可能是梅县俞氏五世祖中多出来的一个。斗门宗谱遗漏较多,比如宗谱中俞昌泰老师找到了从斗门迁北流的先祖之兄俞家谟写有一块祭田碑,但没有俞家谟的世系表,更没有迁北流的俞家谟弟弟的记录。迁梅县的没有记录也就不奇怪了。宗谱中没有给迁外地的族人留下记录,这给外地宗亲认祖归宗留下了极大的困难。尽管如此,梅县小密村的斗门俞氏查找祖源仍有希望。这就是在斗门俞氏宗谱中玉山公裔第三代起的七代内找到世系表终止了(或无传、失传)的那些先祖的名讳和配氏姓氏,再与梅县谱中的一些资料核对以找到线索。希望这个疑团有解开的一天。


分享按钮>>浙江三门县娄坑俞氏家庙(宋制)
>>德清俞氏---俞少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