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哲:“唐宋八大家”后人北京再议“结盟”
- 中华柳氏网 2011年4月28日 柳哲
(左起:王立军、苏俊七、房恒贵、王振中、柳哲)
4月27日,北京海淀图书城家谱书店,“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的直系后裔、族裔柳哲、韩楚睿、王振中、苏俊七、王立军、曾念等先后来到现场,举办联谊会,商讨继承与研究祖先文化,弘扬家谱文化。河北昌黎的韩愈37代孙韩作海,因忙未能赴会,特别打来电话,表示祝贺,并表示愿意全力支持,并对与会同志,表示亲切问候!特别是湖北的欧阳修38世孙欧阳运森,是一位知名的收藏家和学者,因为路途遥远与事务缠身,这次也未能亲自赴京参加联谊会的筹备,于是连夜赶写了一篇书面发言稿,对本次活动表示关切!他在发言中写到:“大家下午好!今天,唐宋八大家宗亲在首都北京欢聚一堂,我心中感到无比激动。这是一个继承前辈优良传统,宏扬民族文化精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在此,特向会议主办方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致以崇高的敬礼!作为欧阳修的后裔,请允许我占有大家的宝贵时间,再次介绍一下先祖欧阳修的业绩。虽然不能说是最全面、最权威的评价,但是也可以说是在当今诸多论述中,作为欧阳家族中的一员,谈谈自己的感言。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最后,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人民政协报》《生态周刊》主编苏俊七,对于先祖“三苏”,也是推崇备至。他深受先人文化的影响,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他在北京曾发起组织苏氏宗亲联谊会,至今已联系上了五六十人。这次听说我发起组织“唐宋八大家”宗亲联谊会,很感兴奋。他在百忙之中赴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希望将“唐宋八大家”宗亲联谊会组织起来,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高规格的活动,其社会影响也许会更大。日后,他将发动苏氏后人,积极参与活动中来。
作为曾巩家族的曾氏后人曾念,是著名的传媒人、北京东方文化馆馆长,曾国藩的6世孙,对于先祖曾巩,他很是钦仰。这次听说中华姓氏文化研究院与家谱书店组织了这次以“唐宋八大家”宗亲联谊为主题的筹备会,也是在百忙之中,赶来参加。曾先生到家谱书店是最晚的一个,已是晚上七点,参加了家谱书店的招待晚宴。他在餐桌上,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做了精辟的发言。他充分肯定了“唐宋八大家”后人联合起来弘扬自己的祖先的文化,将历史上的“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文化思想进行研究与宣传。他负责的东方文化馆、两岸文化研究中心,愿全力支持该项活动。
韩楚睿,其家族出现过韩先楚这样的名将和国家领导人。他受家族文化影响,特别是先祖韩愈对他影响颇深。他部队出身,转业后又在北大进修,酷爱传统文化。发起成立了北京韩氏宗亲联谊会,任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他正在策划组织第五届世界韩氏恳亲大会在北京的召开。他认为,当今国家,对文化特别重视,“文化力”,要有“文化立国”的高度,来重视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特别是根文化、家谱文化,理应引起社会的重视。他代表韩氏族人,愿意全力支持此项事业。他建议,唐宋八大家的后人,理应担负起弘扬家谱文化的重任,策划建立世界级的华人寻根中心,筹建中华姓氏文化产业园。
王立军、王振中,代表王安石家族的后人,对“唐宋八大家”宗亲联谊会也表示万分赞成。他们会发动王氏族人参与到活动中来,搜集相关王安石的资料,支持该项事业。
我本人则是代表柳宗元家族的后人。虽然我的家谱,不能证实我是柳宗元的直系后人。但柳宗元是柳氏家族的骄傲,是柳氏家族历史上的文学巨匠,是不争的事实。我也是河东柳氏后人,我们的家谱上,也写到了柳宗元。我一直为柳下惠、柳宗元、柳公权、柳永、柳贯等柳氏先人而引以为豪。10多年前,我就撰写过《唐宋八大家后裔今何在》的文章,搜集了大量有关唐宋八大家的后裔资料。
2005年8月2日,河北昌黎韩愈后裔韩作海、“三苏”后人苏青龙到北大访问我,当时我就向《新京报》反映了我们几位“唐宋八大家”后人聚会北京,欲筹建联谊会一事,引起了媒体的关注。翌日《新京报》以《唐宋八大家“后人”聚北京》做了报道。接着《北京晨报》、《河南商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做了报道。
之后数年,我一直想把唐宋八大家宗亲联谊会组织起来,可惜心力不济,条件不成熟,而未能如愿。一个月前,我聘任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华姓氏文化研究院,这里有宽敞舒适的办公场所,特别是有全国首家“家谱书店”之称的姓氏家谱文化书店,给我重启唐宋八大家宗亲联谊会的最初创意,经过数天的准备,聚会终于成功在家谱书店、中华姓氏文化研究院举行。
中华大族谱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姓氏网创办人房恒贵先生,常氏文化研究专家常桦,世界汉族集团汉服公司陈朕冰的代表等也应邀参加了我们的活动。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时代绘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涂金灿等也参与主持了该项活动,为公司早日推出百家姓氏讲坛进行筹备讨论。
我们经过初步讨论,通过商议初步拟定了以下的方案:
一、筹备举办全国唐宋八大家宗亲联谊会,成立筹备工作小组,由柳哲、曾念、曾令海、韩伟、韩作海、欧阳运森、王振中、王立军、苏俊七等人组成。
二、向海内外发起倡议书,倡议唐宋八大家宗亲联谊活动,推动唐宋八大家研究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创办《唐宋遗风——唐宋八大家文化》网站、电子刊物或内部交流通讯。
四、在海内外征集唐宋八大家后裔和宗亲家谱,寻找唐宋八大家后裔和宗亲。
五、倡议建立唐宋八大家文化旅游线,推动唐宋八大家文化产业发展。
六、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唐宋八大家及其后裔的作品和事迹。
七、发起“重修中国家谱,复兴传统文化”活动。
八、积极响应中华姓氏文化研究院发起筹建海淀姓氏文化一条街或“中华姓氏文化城”,争取唐宋八大家各姓氏宗亲会率先到海淀图书城挂牌落户
九、筹备百家姓氏讲坛,创办谱牒学堂,邀请全国寻根迷参加,加强家谱文化交流,促进全国家谱编修。
十、筹备出版系列“唐宋八大家”的学术和家谱文化系列丛书。
未尽事宜将在下一次唐宋八大家宗亲代表会议讨论后补充。
关于举办唐宋八大家韩柳苏曾欧阳王宗亲联谊会启事
海内外唐宋八大家宗亲:
为了更好推动“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的学术和生平研究,加强唐宋八大家相关学术机构及其宗亲和后裔的联谊,继承和发展唐宋八大家韩柳苏曾欧阳王氏文化,促进唐宋八大家所在的家乡或长期工作过的地方的经济、旅游、文化的发展,我们多位唐宋八大家后人与族裔在多年研究唐宋八大家后裔的基础上,现倡议发起举办唐宋八大家韩柳苏曾欧阳王宗亲联谊会,希望唐宋八大家韩柳苏曾欧阳王宗亲与后裔参与。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在北京或唐宋八大家故里和有关纪念地举行唐宋八大家韩柳苏曾欧阳王宗亲联谊会,希望唐宋八大家韩柳苏曾欧阳王宗亲与后裔和有关专家提供族谱、传记等相关资料,也希望有经济条件的宗亲和有关人士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
即颂唐宋八大家宗亲联谊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柳哲、曾念、韩伟、韩作海、欧阳运森、王振中、王立军、苏俊七
2011年4月27日
在“唐宋八大家北京宗亲聚会”上的书面发言
欧阳修第38代后裔欧阳运森
各位领导,各位宗亲,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今天,唐宋八大家宗亲在首都北京欢聚一堂,我心中感到无比激动。这是一个继承前辈优良传统,宏扬民族文化精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在此,特向会议主办方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致以崇高的敬礼!
作为欧阳修的后裔,请允许我占有大家的宝贵时间,再次介绍一下先祖欧阳修的业绩。虽然不能说是最全面、最权威的评价,但是也可以说是在当今诸多论述中,作为欧阳家族中的一员,谈谈自己的感言。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祖籍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沙溪镇),因永丰县属庐陵郡所辖,故在他的文章中常落款庐陵欧阳修。景德四年(1007)六月二十一日,欧阳修出生于父亲欧阳观任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军事推官的地方。他4岁丧父,家境贫困,母郑氏用荻杆画地教他识字。24岁考取进士,累知县、知州、馆阁校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职。身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目录学家、经学家,尤以文学成就最高,是继承唐代古文运动而有所创新的北宋文坛盟主。
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与张秀才第二书》),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唐宋古文运动就是分别在韩愈、欧阳修的倡导下发展起来的。
唐宋古文运动并未彻底扫荡骈文的影响,欧阳修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以崭新的文风及高超的艺术造诣震惊当时文坛。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文章不拘一格,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常能描摹细节,刻画人物。其中,《归田录》记述了朝廷遗事、职官制度、社会风习和士大夫的趣事轶闻,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都很有价值。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也很有特色。他的一些诗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如《食糟民》、《答杨子静祈雨长句》。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腐败政治,如《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其他如《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再和明妃曲》,表现了诗人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对昏庸误国的统治者的谴责。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
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凌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但多数作品,主要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即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虽然他以自然流畅的诗歌语言,避免了韩愈的险怪艰涩之弊,但仍有一些诗说理过多,缺乏生动的形象。
欧阳修还有一部分诗作写得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风格接近杜甫,如《重读〈徂徕集〉》、《送杜岐公致仕》;另一部分作品雄奇变幻,气势豪放,却近于李白,如《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更多的写景抒情作品,或清新秀丽,或平淡有味,如《黄溪夜泊》中的“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中的“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等。
他的诗歌风格还是多样的。欧阳修还善于论诗。在《梅圣俞诗集序》中,他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论点,发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他的词,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采桑子》十三首,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另一些词的“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玉楼春》),“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浣溪沙》)等,也都是写景的佳句。偏重抒情的词,写得婉曲缠绵,情深语近,例如《踏莎行》中上下阕的最后两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过春水春山,把感情抒写得非常深挚。他还有一些词,虽然颓唐叹老、牢骚不平,却直抒胸臆,表现出襟怀豪逸和乐观的一面。还有一些艳词,虽写男女约会,也朴实生动。
欧阳修一生最为人注目的是他的学术成就。他的著作编定成集的现存153卷,包括《居士集》50卷、《外集》25卷、《易童子问》3卷、《外制集》3卷、《内制集》8卷、《表奏集》7卷、《奏议集》18卷、《杂著述》19卷、《集古录跋尾》10卷、《书简》10卷,另外有《新唐书》、《毛诗正义》等经史著作。《六一诗话》开历代“诗话”之先河。后人称他的诗文兼韩愈及李(白)杜(甫)之长,为一代文宗。他的文章具有独特风格,精明简练,深入浅出,部分作品反映了现实生活。
欧阳修在文学上造诣高深,除唐代韩愈、柳宗元外,宋代六人中另五人,即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皆为欧阳修提挈举荐之弟子。故此,欧阳修享誉大宋斯文宗祖。欧阳修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成就。在经学方面,他研究《诗》、《易》、《春秋》,不拘守前人之说,提出自己的创见。史学造诣更深于经学。除了参加修撰《新唐书》250卷外,又自著《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他勤于收集、整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编辑成一部考古学资料专集──《集古录》。
欧阳修的著述,今存《欧阳文忠公全集》,有明正德吉州刊本,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刊本,清康熙吉水曾氏刊本等,如欧阳修第38代后裔欧阳运森家藏就有光绪癸巳年(1893)澹雅书局重刊嘉庆己卯版、27世孙欧阳衡校刊本一套;《欧阳文忠公集》,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等。其生平事迹,宋人胡柯撰《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附录于全集;清人杨希闵《欧阳文忠公年谱》,有《豫章先贤九家年谱》本、《十五家年谱丛书》本等;清人华孳亨《增订欧阳文忠年谱》,有《昭代丛书》本。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天下翕然师尊之”(苏轼《居士集叙》)。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北宋以及南渡后很多文人学者都很称赞他的散文的平易风格。他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最后,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欧阳修第38代后裔欧阳运森
2011年4月27日
分享按钮>>难忘的四月——湖南武陵源燕氏发展史
>>关于联合举办晏氏书画展初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