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淮鲍氏迁清源尖冢时间考(鲍荫华撰)

    中华鲍氏网 2008年12月15日 鲍荫华


 



        我始祖铭公自南直隶凤阳府临淮县迁居东昌府清源县尖冢镇,至今繁衍已22世。据家谱记载:迁居尖冢镇的时间在前明中叶。明朝自洪武元年开国至崇祯十七年灭亡,计274年。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则中期是从公元1459年至公元1550年,期间计91年。在这91年间,我们究竟是在什么时间迁来尖冢的?应该有一个比“91年期间”更为明确的说法,我们也好有个大概的时间概念,或者安排一些必要的纪念活动。抱着这种想法,我做了一番努力。经过查证、推断,从临淮迁居尖冢的时间大致在弘治十五年前后,即公元1502年前后。

        家谱中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只有一条:三世祖文缙公是:“嘉靖壬子科举人”。文缙公是在多大年纪考中举人的呢?没有他少年得志和大器晚成的记载与传说。我们只能根据情理推断他是在30岁左右考中的。不会再晚了。因为他中举之后,又被授予井径令核石,抵制了当时盛行的浮夸虚报的歪风,免除了农民过多负担的租税。当地人民非常感激他,建生祠供奉祭祀他。以后又被提拔为平凉知府,豪宗贿赂他,请他放宽对他们罪恶的惩罚,他坚决地拒绝了。曾说:既然接受委任担当了这个责任,就决心用生命的代价来履行这个职责。他抵制了金钱美女的诱惑,顶住了来自上下左右的压力,严惩了地方豪宗。人们都说他具有他的先祖,汉朝同为司隶校尉的鲍宣、鲍永父子刚正不阿、关心民间疾苦、犯颜直谏的遗风。这些非凡的政绩,表明他有着非凡的体力、精力和魄力,并非一个年迈的人或者初出茅庐的小青年所能够作到的。所以说,他三十岁左右中举,以中年、壮年的体魄谋官从政并蜚声政坛,是比较合乎情理的。

        那么这个家谱中唯一的确凿时间的记载—壬子科,是什么时间呢?据查,嘉靖壬子年是嘉靖三十一年,即公元1552年。按三世祖30岁中举,则他就是生于1522年。如果按二世祖20岁添子,则1502年是始祖铭公添子的时间。我们也可以推断:大约也就是这个时间,即1502年前后,他从临淮县迁居尖冢。这个推断的误差至多不会超过10年。

          这个推断,和家谱中“前明中叶迁来”的说法是吻合的。1502年正是大明朝274年历史中的第144年,可以说正好是明朝的一半。

          也就是在我们这一支鲍氏族人迁居尖冢整500年的公元2002年,十七世福旭公倡导、组织了这次修谱善事。若非列祖列宗在天之灵的启迪与护佑,那里来的这么巧的整500年的修谱善举?

        建议我们公议一下,再有本族尊长拍板,将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定为本族从临淮迁居尖冢的起始纪念年,载入族谱,安排必要的纪念活动。


分享按钮>>蒙族和满族的鲍氏的来源(----网络摘录)
>>河北省临西县尖冢镇清源鲍氏五次续修族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