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宣之孙——东汉司隶校尉司徒太尉鲍昱公
- 中华鲍氏网 2008年12月16日 网摘
作者:鲍赵育 鲍根籽 鲍起山 鲍赵宪 鲍先锁
鲍宣的孙子乃鲍昱,字文泉。常言说:“有其子必有其孙”。据《后汉书》载:“少传父学”。鲍昱秉承祖父鲍宣的品行,父亲鲍永的美德,自幼刻苦读书,孝敬父母,接近百姓,以礼待人。民间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而此俗话体现在鲍昱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东汉初年,太行山中有一股强大的草寇,占山为王,祸国殃民,太守戴涉奈何不了这群草寇,便四处打探高人,当了解到鲍昱才智过人,谋略超群,且又是三代忠良之后,便亲自登门拜访,请求帮助剿寇。鲍昱慷慨应之,“击讨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
公元五十六年,刘秀拜鲍昱为司隶校尉,计划向全国发布通告,便派人征求鲍昱的意见。鲍昱说:“臣闻惯例,通官文书均不署官员姓名,现在专门通告司隶校尉姓名,臣觉得奇怪”。刘秀表明意图:“朕就是特意要让天下人知道,忠臣之后又被任为司隶校尉啊!”
鲍昱担任司隶校尉期间,“奉法守政”,展示出“祖父之风”,“父亲之德”,深受朝中官员敬仰,百姓爱戴。公元75年,汉明帝任用鲍昱为司徒(丞相)。鲍昱为治国安邦,安民富民作出了显著业绩,深受明帝重用。公元80年,鲍昱又被明帝任用为太尉,综理全国军政,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在三公中地位最尊。
两千年来,鲍宣祖孙“三世三司隶”,深受历代官民赞颂。特别是明朝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前后,两任监察御史周琰、蒋勋,曾先后到上党巡查,都嘱咐潞州知府马暾要保护修缮好鲍宣墓祠。潞州知府马暾和长子知县孙玺遵照上级指示,对鲍宣墓锄其榛荆,禁其樵牧,构筑墙垣,并选用上等材料修建“构堂三间,左右厢房各三间,门一间,加以绘饰,砌以砖石,供器悉备”。清朝乾隆年间,长子县令王巨源出于“我国家褒崇节义,振兴人文”需要,为“正人心,厚风俗”,赞扬鲍公,教育官民,又为鲍宣修建“鲍公祠堂”,以弘扬鲍宣的“清风亮节,奋乎百世之上,兴起于百世之下”。
总之,鲍宣祖孙三代人品、官品和历史功绩,为上党大地、丹朱大地留下了一笔宝贵的人文资源,而上党大地、丹朱大地也因历史名人鲍宣,增添了灿烂的历史辉煌。追看《长治市志》与《长子县志》,细品历史之功绩与史记,会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深厚情感。
历史来之不易,后人倍感亲切。愿我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发扬光大”,以纪先人,启示后人,为中华之崛起,为中华之振兴贡献我们的光和热。
分享按钮>> 鲍宣之子——刚正不阿的东汉司隶校尉鲍永公
>>三国诸侯、鲍氏27世祖鲍信公沉毅有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