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鲍叔牙的最新研究发现,他是山东人!
- 中华鲍氏网 2009年9月27日 历史杂谈
关于鲍叔牙的最新研究发现,他是山东人!
• 文章提交者:准备开战 加贴在 历史杂谈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196-0-1.html
• 鲍叔牙(?~公元前644年),春秋时齐国大夫,官至宰相,以知人善交著称。关于他的籍贯,史书上一般认为他是安徽人,晋张处度《列子•力命》注:“管仲、鲍叔牙并颍上人”,颍上今安徽地名!不过,最近考证发现,鲍叔牙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
《姓苑》载:春秋时杞公子有仕齐者,食采于鲍,因以命氏。谁采邑于鲍邑?《中国地名大辞典》载:“鲍山,……下有鲍城。为齐叔牙食采处,上有叔牙台。”因以采邑地为氏,故叔牙姓前加氏为鲍叔牙。《中国万氏溯源》也载:“夏禹之后鲍叔,因仕齐食邑鲍邑而得氏。”从以上文言古籍中就可确定,鲍叔牙是新泰人而且他就是新泰鲍氏的先祖。这与《姓苑》说的“杞公子”是不矛盾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关于鲍叔牙所在年代,以及鲍叔牙出生的时间,史书上并无记载。但可以从他在齐过做官的时间推算出他所在的年代。《史记.管晏》:“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齐桓公在位时间是公元前685年,说明鲍叔牙在公元前685年已经在齐国做官了,此时正是杞迁缘陵(公元前681年)以前,其籍贯应是在新泰。《新泰市志》中介绍鲍叔牙“祖籍鲍庄(今汶南办事处鲍庄)”。据了解三国时期的鲍氏也是鲍叔牙的后裔。
鲍叔牙的后裔分布
据调查:山东新泰市大约有鲍氏后人千人以上,截止2000年底泰安市泰山区也有鲍氏后人245人,泰安市其它各县市区也均有鲍氏后人居住。从现有所掌握的材料中可以得知,新泰市汶南镇鲍庄的鲍氏是春秋时已有鲍氏,但是岱岳区山口镇新庄的鲍氏,相传是唐代末年迁入的。除新泰鲍氏后人在千人以上外,肥城市的鲍氏后人也比较多。《鲍氏族谱》中记载:肥城市老城镇鲍家庄鲍氏,是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入的。另外,《鲍氏族谱》中还记载了:新泰市谷里乡鲍家泉的鲍氏是清代道光二十年(1841年)从本乡南王庄迁入的。而肥城市老城镇鲍屯的鲍氏是明代崇祯年间本镇鲍庄迁入的。肥城市仪阳乡南鲍鲍氏相传是明代末迁入的。肥城市安临站乡前贺庄鲍氏相传清康熙年间迁入的。泰山区大津口乡豹家沟鲍氏传清雍正年间迁入的。
新泰是鲍氏泰山郡望的聚集区
新泰的鲍氏是一个了不起的家族,特别是在古代,任何一地的鲍氏都没有新泰鲍氏有那么深的文化底蕴,其实新泰也是鲍氏泰山郡望的聚集区,那么什么是“郡望”哪?所谓“郡望”就是指某一姓氏在某一地区地位最高的家族。在姓氏发源以后,由于不同的原因,同一姓氏不可能居住在同一地方。这些居住在不同地方的同一姓氏的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社会地位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那些地位比较高的人,为表示自己这一支高于其他地区的同姓人,便在自己的姓氏前加上所居住的地区(郡),这样就有了郡望。在过去民间嫁娶的名帖上或官宦人家的府第上,往往在自己的姓氏之前,冠以一定的名号,如“陇西李氏”、“彭城刘氏”、“汝南周氏”等。这就是郡望堂号,在我国的流传非常的广泛。最著名的例子如《西厢记》里张生与崔莺莺两家的婚姻,因为张生出身于西洛,不是海内望族,就无法与博陵崔氏这样的著名郡望相匹配,因此才会有崔莺莺之母以门不当户不对为由加以反对。唐末以后,由于“选官不问郡望,婚姻不分阀阅”,标榜郡望失去了实际意义,才使郡望的含义发生了变化。从此以后,郡望演变成姓氏的一种标志,不管是不是居住在同一地区的人,都可以“言李必称陇西,言周必称汝南”,而不必在意真正的居住地了。而鲍姓因为有鲍叔牙这样的名贤开基,在得姓以后有了较大的发展。后来,他们的子孙扩散到“上党、泰山、东海、河南”等地。历史上,鲍姓形成了上党(今属山西)、泰山(今山东泰安)、东海(今山东郯城)、河南(今河南洛阳)等郡望。作为鲍氏泰山郡望的形成是与以鲍信为首的名门相连的,而鲍信是泰山郡平阳人,所以新泰是泰山鲍氏的聚集区。
新泰鲍氏历史名人及文化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新泰历史上的鲍氏名人也非常的多,其中包括新泰鲍氏先祖鲍叔牙,还有鲍国、鲍牧,以及后汉三国时期的鲍信、鲍韬、鲍勋、鲍融等。
鲍叔牙即鲍叔,春秋时齐国的的大夫,年少时与管仲友谊非常深厚,管仲常在经济上给予资助。齐襄公乱政后,管仲随公子纠出走鲁国,而他随公子小白逃往莒。齐襄公被杀后,小白回国被立为国君,即齐桓公。桓公任命他为相,他辞谢,并极力劝说桓公释放监狱中的管仲并任命他为相。后来鲍叔牙和管鲍的故事,一直被后人作为美谈,流传于世。
鲍国即鲍文子,鲍叔牙的曾孙,鲍牵的弟弟,春秋齐国的大夫。早年是鲁国大夫施孝叔的家臣,其兄鲍牵受刑后,被齐召回齐国做了大夫。他还曾奉命出使,并极力劝止齐景公伐鲁。鲁国的阳虎在被齐过攻破了据阳关之后,被鲍国所囚禁。
鲍牧即鲍子,也是鲍叔牙的后人。齐景公在公元前490年死后,太子荼被上卿高张、国夏二卿立为国君,即晏儒子(一作安儒子)。鲍牧与田乞及诸大夫等坚决反对,便一同率士兵攻入宫中,展开了大战,杀了高张(或说高张未被杀而奔鲁),国夏出走,晏儒子逃往鲁国。田乞将逃亡鲁国的齐景公的庶子、晏儒子异母的弟阳生迎回,与诸大夫盟而立之为齐君(即齐悼公),此时时鲍牧被迫同意。后来齐悼公借故将鲍牧杀掉。
至于新泰鲍氏文化更是底蕴深厚,“管鲍之交 ”、“勿忘在莒 ”、“三衅三浴”、“孺子牛”都是鲍氏历史文化中非常具有代表意思的典故。
“管鲍之交 ”应该是鲍氏历史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意思的典故。“管鲍之交”中的“管鲍”,指管仲和鲍叔牙两个人, 他们相互照顾亲如手足,后来成为齐国名臣。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还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的。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后来,管仲做了齐国大官,带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败仗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逃走。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贪生怕死是个没有勇气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说以后感慨到:“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现在我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朋友之间友谊的深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勿忘在莒”比喻不要忘记艰难困苦的过去。据《吕氏春秋.直谏》记载:齐桓公因遭难逃亡莒国,历尽艰险,后来成了齐君。有一次齐桓公大宴群臣,齐大夫鲍叔牙为激励他励精图治,富国强兵,祝酒辞中有“勿忘出奔在于莒”句。桓公听后非常感激,故避席而再拜。
“三衅三浴”用三熏香沐浴,表示以礼待人,十分敬重。此语出自《国语.齐语》:“比至,三衅三浴之。”春秋时,齐桓公派鲍叔牙从鲁国接管仲,在堂阜(今山东蒙阴县西北)鲍叔牙见到管仲后,马上命令给管仲打开囚车,去掉刑具,让管仲沐浴更衣。”
“孺子牛”《左传.哀公六年》载:齐景公非常喜爱庶子荼,遗诏令立其为君。齐景公死后,陈僖子却欲立公子阳生。鲍牧斥僖子:“女(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后将“儒子牛”比喻为甘愿为群众做事。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 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2163284_1.html
分享按钮>>鲍元凯教授作曲《禹王治水》在美国公演
>>中华查氏宗亲联谊会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