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姓总说.....
- 中华鲍氏网 2010年1月6日 网摘
鲍姓总说
据最新的人口数据统计,当代鲍姓人口约为67万,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54%,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179位。
就起源看,汉族鲍姓主要源出于姒姓,乃是上古贤君大禹的后裔。春秋时期,大禹的后裔敬叔食邑于齐国鲍邑(今山东济南市一带),而后其子叔牙便以鲍为氏,鲍姓就此诞生。此支乃鲍姓源流的主干,今天的鲍氏子孙也大多尊奉鲍叔牙为他们的得姓始祖。鲍叔牙是被誉为千古一朋式的人物,他知人善任,甘居下位,其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齐桓公时代名相管仲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牙遂以“知人”为世人所称道,后世说到人之相知,也多以“管鲍”誉称。
鲍姓得姓始祖鲍叔牙
除姒姓之源外,鲍姓也有出自庖牺氏,即伏羲氏的说法。与此同时,与其它诸多姓氏类似,鲍姓同样也有异族血脉的融入。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北魏代北地区少数民族俟力伐氏(一说为俟力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与汉族融合,遂改姓“鲍”,称为鲍氏。而在今天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早期鲍姓先民主要发源并繁衍于今山东省境内。战国初期,田氏代齐,为避战乱的鲍姓子孙开始迁徙、逃往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由此,鲍姓子孙开始了自己的漫漫迁徙路。
西汉时,渤海高城(今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人鲍宣不容于王莽,将长子鲍永、次子鲍升避居于上党屯留(今山西省长治市),这一支鲍姓此后名人辈出,以鲍昱最为著名,形成鲍姓的上党郡望。上党鲍氏开基始祖鲍宣,西汉渤海高城(今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人,西汉名臣,是继鲍叔牙之后鲍姓族人又一名垂千古的人物。他好学明经,后举孝廉,在担任谏议大夫之后,常上书谏诤。其谏言,针针见血,切中时弊。后因得罪丞相孔光,而被流放到上党郡。这次发配之后,鲍宣极有预见的在生前将长子鲍永、次子鲍升避居于上党屯留(今属山西省),鲍永子鲍昱、孙鲍德、玄孙鲍昂俱有名于当世,尤以鲍昱最为著名,他贵至宰相,为后世鲍姓上党郡望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衍于山东、江苏等地的鲍姓人丁兴旺,分别以鲍照、鲍信为杰出代表,形成东海郡和泰山郡两个郡望。而在中原腹地河南郡也出现了族大人众的鲍姓子孙,逐渐形成鲍姓的第四个郡望。
唐末至五代的动乱,鲍姓子孙由是在今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定居下来。两宋时,鲍姓发展出现了新特点,其除昌盛于山东外,繁衍于今安徽、江苏、浙江等南方省份的鲍姓十分抢眼,名人辈出。元初、元末的动乱导致鲍姓向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徙居。明初,山西鲍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安徽、江苏、河北、河南等地。明中叶以后,鲍姓进入台湾省,有清一代,鲍姓分布愈广。
就今天来看,鲍姓主要分布于浙江、山东、青海、江苏,这四省大约占了全国鲍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湖北、安徽、河北、河南,这四省的鲍姓又集中了23%。浙江为鲍姓第一大省,占鲍姓总人口的15%。全国形成了以东部江浙、西部青海为中心的两块鲍姓分布区。
鲍姓虽然不是中国一百大姓之一,但也是较为常见的姓氏,各朝各代出的名人亦是相当多。
姓名人有春秋齐大臣鲍叔牙、鲍牵、鲍国、鲍牧、鲍息;战国初隐士鲍焦;两汉时期有鲍宣、鲍永和鲍昱三代司隶校尉;东汉官吏鲍恢;西晋医学家鲍姑;南朝梁梁大臣鲍泉,齐文人鲍鸿;唐大臣鲍防;明大臣鲍象贤;清藏书家鲍廷博,才女鲍靓等。近当代鲍姓名人有解放军将领鲍先志,电力工程专家鲍国宝,文艺评论家鲍昌,电影演员鲍国安,香港演员鲍方等。
而《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了鲍姓历代名人85名,占总名人的0.19%,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101位;鲍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22%,排在并列第91位;鲍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7%,排在并列第94位;鲍姓的著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7%,排在并列第101位;
鲍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2.4%,A型占29%,B型占29.3%,AB型占9.3%。
就整体来看,自鲍叔牙树立为人之友的典范之后,历代鲍姓后人以他为楷模,崇尚真诚、奉献的精神。而这种待人真诚、为人耿直这种心性也慢慢彻底融入到了所有鲍姓子孙的基因之中。
分享按钮>>历史研究——《滕小圣与大运河的历史渊源》
>>中华喻氏族史研究 新年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