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苑六期 风雨鲍氏楼

    中华鲍氏网 2010年6月16日 万杰


史迹追踪                                                                                                        《鲍氏文苑》总第六期( 2004年10月)

                                                                                    风雨鲍氏楼 
                                                                                       口万杰
        在安丰镇老街王家巷内,有一座历经百年风雨的剥蚀却依旧巍然挺立的徽式古建辑鲍氏大楼。这座古建筑,以其布局井然 营造精巧,雕饰质朴的特色,集中体现了。古代徽州民间建筑艺术与苏北地方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为盐城地区所罕见。1986年和1990年分别列为东台市级和盐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鲍氏大楼是清末秀才鲍蕴皋祖先营造的“钱庄”,始建于道光19年(1840年)。现在被列为文物予以保护的部分,计3进18问,面积414. 5平方米,第一进为倒座,第二进为草架结构,第三进为二层楼,左侧为方厅。这座建筑的四周都有高耸的风火墙,两山为圆式泰山结顶,墙体由糯米汁和石灰浆砌成,梁柱用材一律为硕大的杉木,并附着精细的雕饰,椽皆抛方,梁、栋、窗、格及隔间板均油漆,天井及走廊均用白石铺平,室内地面,外由罗砖铺成,内由木板铺成,整座建筑虽然经风雨剥蚀显得斑驳,但仍然透出豪华之气,为安丰古镇保留比较完整的古式建筑。
        据市政协常委束德逸介绍,鲍蕴皋的先祖原来是旅居扬州的盐商,后来在经营盐务的过程中看中了古镇安丰,于是购置房产定屠下来,开办钱庄。到清朝末年,鲍氏在安丰的房产大小达300余间,同时又在古镇富安建造房屋数十间经营典当业。束德逸说,由于鲍氏一族定居安丰,带动了曹、杨、郭、顾四大商人到安丰定居、经商,加上地方开明地主朱氏迁居安丰,加速了古镇安丰的繁荣,使古镇安丰发展成为串场河沿线一座重要的商贸集镇。
        鲍氏一族祖籍安徽歙县,棠樾村人。清乾隆年间,从帮工做起的鲍志道,经过数年的发展,一跃成为江苏首富,乾隆38年被推举为两淮盐务总商。鲍蕴皋的祖先因与鲍志道同族,便追随鲍志道客居扬州经营盐务。古镇安丰和富安从明代起就为两淮重要的产盐之地,数百年问有不少商人举家迁居此地。鲍氏一族虽然来得较晚,但财力雄厚,因而在安丰定居后迅速大规模置办房产。现存的鲍氏大楼为鲍氏安丰房产的主楼,是典型的徽式建筑,其中融合了扬州园林的建筑风格。因为鲍志道当年在故里棠樾村营建宅第时,曾将扬州的匠师请去参与设计、建造,因而,鲍氏大楼是融合了苏北建筑风格的徽式建筑。 
        鲍氏大楼从富丽堂皇到剥蚀残破的过程,就是鲍氏一族从辉煌走向衰败的见证。1928年,军阀孙传芳的部队败逃经过安丰的时候,抢了鲍氏的钱庄,自此鲍氏开始衰落。1940年,:皇军一个营驻札安丰,营部就设在鲍氏大楼,后来被新四军游击队赶跑。由于连年的战乱,鲍氏家人大多数迁居外地,有的去了香港、台湾,鲍氏房产于1958年部分由国家经租,从而鲍氏大楼得以保留至今。 
                                                                               (原载2003年10月31日《东台日报》,永臣供稿)


                                                                       太原有宗亲鲍轶 
        [本刊讯] 2004年8月世行带领台湾都市计划学会代表团在山西考察,陪同台湾代表团考察的还有太原市台办鲍胜处长,当他和世行相识后,他又向世行介绍其父鲍轶。原来鲍轶系安徽寿县鲍氏,早年曾在北京外交学院学习外语,后赴太原某军工厂工作,现已退休。鲍轶和世行同年,他们已相约交换资料,共同研究鲍氏文化。
 


分享按钮>>鲍氏文苑六期 晋广灵英烈王鲍盖
>>鲍氏文苑六期 汀州知府鲍恺墓寻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