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苑六期 汀州知府鲍恺墓寻访记
- 中华鲍氏网 2010年6月16日 鲍贤昌
《鲍氏文苑》总第六期(2004年10月) 史迹追踪
青山巍巍埋忠骨 绿水淙淙颂美名
——汀州知府鲍恺墓地寻访记
口鲍贤昌
阳春三月,山明水秀,桃红柳绿,百花斗艳。
清明节,与族人相约,赴鄞州云龙镇太平桥吴岙山,寻访鲍恺墓地。拂晓,自村出发,骑车经张六四房、月浦、桃江,飞驰在绿黛相间、菜花飘黄的田野上。过姜村,越陈浪岸,公路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工厂。云龙镇地处塘河交汇处,垂柳依依,王夹岙公园亭榭如画。大街上日用百货、水果、酒店、客栈等店铺林立,近百个赶集人中,挑担的、卖货的、做糕的,人人都融化在山光水色之中。
穿王夹岙南行,山峰连绵,公路曲折。行三里,即太平桥。太平桥位于云龙镇石桥村北,横亘于前塘河,是古时出入横溪水陆交通枢纽。桥畔“太平亭”,亭内供土地神,亭边楹联:“太平桥下和和细浪,神树岗上郁郁葱葱”。清明的太平桥,显得格外生机盎然。公路边停满了百余辆汽车,交通警察正忙着指挥,河中偶尔还能看到扫墓的船只,桥边路旁摆满了花圈、香烛和祭品,摊主正在呐喊着,成群结队的扫墓者在桥上川流不息,有夹锄头、土笥的农夫,有扶着老人手拎封袋的妇女,有身背书包手持鲜花的学生,犹如一幅清明上河图。人们纷纷从桥上似潮水般的涌问墓地,鞭炮声、哭泣冲向云霄,回荡整个山谷。
过太平桥沿山路缓行,不多时迎面来到叉口,族人鲍阿五,凭着年轻时的记忆,将我们带入修竹夹道的右边山道,路边溪水淙淙,过石板小桥,左边山腰就是卧龙藏虎的风水宝地一吴岙山鲍恺墓地。
鲍恺,字舜卿,明宣宗鄞县万龄乡(今钟公庙镇)鲍家村人。少年勤奋好学,17岁补郡庠博士弟子,27岁中举,任湖广岳州府澧州知州,42岁升河南彰德府知府。64岁任福建汀州知府至乞休。鲍恺自州至府,驱驰廿载,为官清廉,政绩卓越。离任时,三里长街,百姓挥泪相送。卒于弘治十五年( 1502年),享年七十岁,葬于太平桥关岙山。
据宁波大学鲍忠浩先生回忆,20世纪40年代,他常跟父亲来太平桥扫墓,鲍太守墓前有石羊、石马、华表、望柱,后有石牌坊,牌额:明中议大夫赞治尹。墓座北朝南,呈长方形,长8米,宽4.8米,碑刻:明福建汀州知府鲍恺之墓,配孺人徐氏,继室姚氏。墓道口建平屋五间。为恺裔孙守庐扫墓栖身之处。
岁月沧桑,星转斗移。五百年过去了,青山依旧,恺墓难觅。明福建汀州知府鲍恺之墓、牌坊、石兽,影踪全无。墓穴大坑,代而添之的参天的修竹、树木。在墓地前十余公尺,我们终于找到了当年牌楼的残柱,这是明代的遗存。不断的按动快门,照相机的镜头,从各种视角关照所有的遗迹,着力表现、忠实记录着历史的一页。
走访山民,墓地老者诉说:“此墓拆于五十年代初,是当官的墓,墓前有石羊、石马、石牌坊。”在鲍太守墓地肃立、默哀、鞠躬、敬献鲜花,寄托哀思之情。吴岙山,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争妍斗艳,妖娆分外。临别,唐代白居易的《寒食野望》诗仿佛又在耳边回响: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得,萧萧风雨人归去。
分享按钮>>鲍氏文苑六期 风雨鲍氏楼
>>鲍氏文苑六期 寻觅“鲍公生祠”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