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的几位鲍氏名人..
- 中华鲍氏网 2010年8月21日 鲍复兴
《鲍氏文苑》总第三期(2001年9月) 风范长存
桐乡的几位鲍氏名人
口 鲍复兴
在浙北嘉兴鲍姓是个小姓,但在桐乡,却有几位鲍氏的名人,他们是元末明初的大儒西溪先生鲍恂,清代著名藏书家鲍廷博及子鲍士恭,现代画家鲍月景等,为浙北鲍氏留下了值得骄傲的荣誉。
鲍 恂
鲍恂,元末明初人,字仲孚,晚号中环老人。父亲鲍德为归安县丞。先生居崇德之千金、梧桐二乡,少年时随宋元之际著名理学家吴澄学习“易经",得吴澄真传。为人慎重,好古力行,学识品行,名传天下。元元统间(1333—1 335)得浙江乡试第一名,被荐任平江教授,温州路学正,皆未就。至元乙亥(1 335)登进士,至正甲申(1 344)入试院,被荐为翰林,仍不就。明洪武四年(1 37 1)初以科举取士,先生和詹同、宋濂等被召为会试考官。洪武十五年(1 382),礼部主事刘庸等荐先生为“明经老儒"于朝廷,太祖召见,大悦,拜先生为文华殿大学士。先生年已八十余,太祖谕日:“朕以卿年高德劭,故授此职,烦辅导东宫,可免卿早朝,日晏而入,从容而待对。不久随卿致仕归乡,经终余年,庶不负生平所学。”先生复固辞,翌日归里,隐居濮川(今桐乡市濮院镇)之西溪,与贝清江、程柳庄等结社讲道,闲时先生耕桑自乐,卒后葬于千金乡。有《易传大义》、《西溪漫稿》、《卦爻要义》、《学易举隅三卷》等传世。
清代《康熙石门县志》(今属桐乡)之地图上标识,千乘乡有“鲍徵士”宅,千金乡有“鲍徵士墓”,即为鲍恂之居住与归葬地。因鲍恂终身未就朝廷徵聘,故后人尊他为“徵士”。现桐乡市钱林乡有鲍家埭,共有近60户人家300人左右,村民皆姓鲍。笔者曾去作过调查,钱林乡在清代即为千乘乡,对照文献,可认定此村即是鲍恂后人的聚居处,但现在的人皆不知祖上为何人。鲍恂归葬处之千金乡,现为百桃、屠甸之域,岁月沧桑,鲍恂墓也被湮没,无从查考。海盐鲍翔麟兄,曾给我来信,在山西应州有鲍姓聚居为大族,传是明代从浙江崇德迁至,我估计定是鲍恂后裔之一系,可惜在桐乡已找不到鲍恂等家谱查考。
鲍廷博
鲍廷博,字以文,号渌钦,雍正六年(1728)生,祖籍安徽歙县,父亲思翊,经商来浙,先居杭州,后迁居桐乡乌镇杨树浜南村。鲍廷博少年时,为县学生员。父亲和他虽世家经商,但秉性宽厚,平时力学为古,善吟咏,尤喜收买散佚书籍,家藏古籍达数千种,并精于校刊。清乾隆年间,著名学者阮元视学浙江时,常至鲍家翻阅。乾隆三十六年(1 771)开《四库全书》馆,广泛向民间征集书籍,鲍廷博深明大义,以所藏各宋、元旧版等书籍六百余种进献,为当时全国献书之首,第二年,奉旨嘉奖,颁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又明年,发还原呈书籍,乾隆并在《唐阙史》、《武经总要》上亲笔御题,深得殊荣。
鲍廷博以古人“学然后知不足”之词,将自己藏书之所取名“知不足斋",嘉庆年间,他又取所藏古籍善本和珍抄旧刻,亲自校对,汇刻成集,取名《知不足斋丛书》。至嘉庆十八年(18 13)刻成二十六集,嘉庆赐举人以嘉奖,嘉庆十九年(1914)年病逝在家。
子鲍士恭,孙鲍正言等继承遗命,又继刻《知不足斋丛书》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二十共四集,并先后献于国家,光绪六年(1 880),杭州修复文澜阁,曾孙鲍寅以朝廷赐书之在杨树湾者,尽其献阁存贮,以利宝藏。
鲍廷博及其子孙四代,对藏书校刊之卓越建树,对保存和传播祖国遗产的巨大贡献,永留千古。
桐乡杨树湾,现称杨树浜,为一不到40户一百多人的小村庄,我曾去寻找其后裔及遗迹,不知何因,现在居住在村内的人均不太知晓曾有过大名鼎鼎的藏书家鲍廷博,也无遗迹可循,实为可叹!
鲍月景
鲍月景,又名张莹,号冰壶外史,石父,1 890年生于桐乡骑塘乡星石桥,小时曾务农,习木工,20岁后学画,师崇德夏伯铭,画宗费晓楼,书法宗恽南田,自成一家。曾受聘平湖葛氏为江南著名藏家,人皆知“守先阁”、“爱日吟庐"藏书画之富。先生得以博览观摹,画技日进。抗战前曾在上海、常州、无锡等地举办画展,解放后曾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美协浙江分会理事。先生之工笔仕女,态浓淑贞,丽质天生。肖像则神情毕现,呼之欲出。余如山水、花鸟,无不各臻其妙。代表作《唐宫百艳图》(张宗祥题词)、《元春省亲图》(潘天寿题词)及《红楼十二金钗》、《百子图》等三十余种图稿为杭州都锦生丝织厂制成织锦,享誉海内外。著有《冰壶草堂》诗文集,1980年卒于骑塘乡间。
先生一生清贫,家无长物,生活简朴,平易近人,终身深居农村乡舍,每日笔耕不止。我从六十年代末经崇德收藏家于梦全先生介绍认识,成了忘年之交。那时鲍月景先生已是长须美髯,年近八十,而我仅二十出外的小青年,常听先生教诲,并有幸得到先生所赠之‘‘黛玉葬花"图及书法。月景先生的后人皆为淳朴的农家子弟,仅有一曾孙女婿继承其画风,现在桐乡工艺美术学会工作。
南京拜梅亭(鲍亦骧)
分享按钮>>《二十四史》鲍氏人名索引
>>鲍叔廉佛岭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