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志道不弃糟糠妻..
- 中华鲍氏网 2010年9月6日 鲍树民
八皖溯源 《鲍氏文苑》总第二期(2000年10月)
鲍志道不弃糟糠妻
鲍树民
后汉,有一个人叫宋弘,得到光武帝的恩遇,官做到大司空。那时皇帝的姐姐湖阳公主新寡,皇上有意将公主嫁给他。入见时,又不便直说,就绕个弯对宋弘这样讲:“有一句谚语:‘贵易交,富易妻。’你还记得吗?一一这也是人情之常啊!"宋弘明白了皇上的旨意,混身一阵哆嗦。但又不敢触犯圣颜,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奏禀道:“臣还记得一句谚语‘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皇帝一听丧了气,跑到屏风后面对公主说:“事不谐矣!(事办不成了!)”
这个(不弃糟糠妻)的故事,在中国万古流芳,妇孺皆知。
鲍志道显贵以后,不忘故旧,他与妻子仍然保持俭朴的本色,更加珍惜在艰苦岁月中建立起来的爱情。夫唱妇随,始终不渝,表现出一个“儒商"特有的美德。在一封委托族弟购置义田惠济众妇的信中,亲切地称自己的女人为:“糟糠妻”,并携手共襄义举,后世传为美谈。
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学坚从弟台启:
汝嫂明年60岁,记自l 8岁来归,其时,吾东奔西走,无栖止之所,汝嫂支持家务,辛苦备尝,迨吾业贾于扬,所寄家用,尚不能按时按济,赖汝嫂力勤女红,自以十指所入,补给衣食,真所谓糟糠妻也!今幸吾稍裕,挈汝嫂来扬,不能忘前此劳勤,约计其针黹、纺绩所入,取以归之。为权其子母,而汝嫂谓:“妇人从夫,不有私财"。前已捐置宣忠堂后平檐屋八间,为三大房公堆农具、灰草,并为修巷、浚井等事。其项尚未用完,历数年又积本利银2000余两。汝嫂亟念妇道持家之难,复请于吾,欲罄竭所有,悉以置田,岁分给宣忠堂女妇,余重如所请,特此信寄吾弟,托置大买田lOO亩,税立“鲍节俭户",每年租谷归宣忠堂祠与司年公官。……俟次年青黄不接时,公同开仓,按宣忠堂三大房女眷公分。……所有男丁童稚、未嫁女一概不与。以汝嫂系妇人,只惠妇女一辈。每年分谷虽不多,不过遂汝嫂一生节俭,年已垂暮,不敢自忘其苦之意而已……
嘉庆五年六月廿五日,兄志道谨启。
鲍志道富贵之日,一家人父子兄弟,竞相“乐善好施”,为社会做了大量利国利民的好事,这荣耀与功绩,不是像某些文人说的那样:“盐商获利巨而无劳”。(见《昭文县志》)鲍志道的成功,辉煌清季,富甲江南,除了他一生精明干练,斗智斗勇取得胜利的因素外,这功劳也离不开“贤内助"的汪氏所作的奉献,这一点却被人们忽视了!还是清廷的大学士纪晓岚在为鲍志道暨元配恭人汪氏撰写的《墓志铭》中,洞悉了个中真谛,纪晓岚这样写道:“……君(指志道)行一,初家甚贫,年二十游扬州,佐吴,物力之艰难,其知之矣,而公与恭人能重义而轻利,不其难乎!且人心不同有如其面:或士大夫好济物,而内有吝词,或闺阁喜施予,而外多掣肘,此人情之常,即事势之常也,公与恭人不谋而合,相观而益善,不尤难乎!"
纪晓岚在《墓志铭》中以饱满的热情赞颂了汪氏与丈夫在事业上的互相配合与默契。说他们能超越世俗人情之常,这是难之又难的高尚品行,他还说:“按照正例,妇统于夫,妇与夫应该分开来作传。现在我把它合并起来写,这正是为了更好地表彰他们的贤德,这恰恰是一种‘不失其正’的做法,千秋万世,阅读我写的墓志碑文,应该会理解我并非委曲而屈从俚俗!"
纪晓岚与鲍志道的儿子勋茂(乾隆侍御)同朝共过事,且有素交,无疑他说的话是可信的。
分享按钮>>棠樾鲍氏如意鸡...
>>拨开烟云纂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