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二则..

    中华鲍氏网 2010年9月6日 鲍永臣


                       遗迹追踪                                《鲍氏文苑》总第二期(2000年10月)

                                         读书笔记二则
                                                                              鲍永臣

 
                                             象贤公凭吊叔牙墓
    明•万历年由兖州通判包大灌撰矩野县令鲍治同校的《兖州府志》第四十九卷陵墓记有:“鲍叔牙墓在滕县北十里,其铺舍因名鲍中铺。嘉靖四十四年,巡抚鲍象贤令县官立碑,以表其墓。”并在碑上刻诗一首云: 
                         鲍子当年志节高, 独怜仲父结同胞。 
                         分金倬见交情渥, 图霸宁知荐士劳。 
                         几树苍阴愁野鹤, 千年馀韵在时髦。 
                         我来郊垅寻遗迹, 惟有麒麟伴莽蒿。
    嘉靖四十四年,即公元l 565年,正是象贤公告老还乡之时,回歙之后,于隆庆初(1 567)年病逝。此次凭吊叔牙墓,并著诗立碑,是他晚年出色一举,足征其品节高尚,忠孝双全。这块墓碑是否还在?我电询了滕州市地方志办主任李广星先生,他说:“县志上有鲍叔牙墓的记载,但现在地面上是什么都没了。”
李先生是位史学家,现任滕州市政府领导职务,还兼任墨子研究会负责人。他寄来了一份复印件,是修于明万历十三年的《滕县志》卷五,古迹志所载,有关叔牙墓志云:“春秋鲍叔牙墓,在城北十里,道西。铺名鲍墓以此。嘉靖四十四年,巡抚鲍象贤令有司立碑,以表之。岂其苗裔耶?道东有管子墓,东陈寺碑云:介於管鲍墓之间,且村名管里,以此。史记正义云:在临淄南牛山阿,当别有据。管子相齐,临淄近真,然此名管里,岂管鲍出贾时曾居此欤?抑后人因叔牙墓而衍之欤?
     提到管子墓还想多说几句,象贤公在山东任职期间也曾去过临淄,凭吊过管子墓,并刻石立碑,据《青州府志》记载:管仲墓在青州临淄南牛山北麓,旧有碑题“管子之墓”。明嘉靖己巳按察鲍象贤立石。另有石碑一座刻毛维驺诗,曰:“幸脱当年车槛灾,一匡霸业为齐开,可怜三尺牛山土,千古长埋天下才"。(录世行兄提供的《临淄巡古》)象贤公在山东曾三次任职,先是布政使下的右参政,二是司法按察使,三是巡抚,可这位祖公,东拜管墓,南吊叔牙,是不是也去了鲍山呢? 
                                                田雯鲍山拜叔牙墓 
    清•雍正由山东巡抚西蜀岳浚撰《山东通志》卷三十二陵墓载:“济南府历城鲍叔牙墓在县东三十里鲍山,见“城中记,旧志云在滕县北十里。”并在卷三十五《艺文》载有清康熙进士,累官工部中、户部.立事、员外郎、光录寺少卿、贵州、江苏巡抚著名方志学家,德州人,田雯,写的一首诗:“鲍山拜叔牙墓",诗云: 
                                    窕窈松路深,迢递成孤往。 
                                    雨湿乌角巾,花沾红滕杖。 
                                    遗迹不可寻,但听樵唱响。
    田雯诚意去拜叔牙墓,怎么会没找到呢?是墓迹无存啦,还是松路深又孤往,而没找到?这两种可能都是有的。明末清初的鲍山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山东美院的鲍家虎先生曾有“鲍山寻古"见报,上有描述:“昔日鲍山十分美丽,山青水秀,万木齐天,浮岚滴翠,山花烂漫,果树满坡,樵唱牧歌互应,黄莺山雀争鸣。前山之南为莲花峪,岩滑苔碧,涧幽水清,日夜潺流。”明嘉靖文学名人李攀龙在鲍山前建白雪楼自居,并诗云:“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邀返照回。"这“孤城"即指鲍山下的鲍城。他还在鲍城上的城楼中待客留宿,饮酒赋诗。李攀龙有一首《魏使君过宿鲍山山楼分赋》,诗云: 
                                      层楼风雨一登临,把酒重论十载心。 
                                      楚客岂须题白壁,鲍山犹自见黄金。 
                                      褰帷上国风云满,伏枕中原日月深。 
                                      忽忆明光曾其被,那知萍梗到於今。
    宋诗人曾巩任齐州知府,遍游诸山,皆有诗。他登上在鲍山之西北,小清河对岸的华不注山,东望 鲍山有感,吟诗:《登华不注望鲍山》 
                                       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 
                                       若道人心似矛戟,山中哪得叔牙城。
    明末崇祯年间的济南地方志《历乘》上有济南十六景,其中就有“鲍山白雪"一景,并评曾巩诗“云中一点鲍山青”曰:“夫鲍山一点青耳,托叔牙、于鳞 (即于攀龙)两先生以不朽,鸣,噫,亦山之幸哉?"这么美好的山林田大人找不到叔牙墓是可能的。
    要说墓迹无存,我也不能自圆其说。从我已翻阅的志书看,记鲍墓在滕县者多,在鲍山者少,《安徽和州鲍氏谱略》上也记墓在滕州。只清雍正志载在鲍山,可又记田雯拜墓不着。另明末崇祯志载在鲍山,在此之前的元《齐乘》。明嘉靖山东通史、都记在滕县。近期鲍世行先生在《万卷楼通讯》第六期上,对鲍山下的叔牙墓有较详细的记述,能说明了山东济南的三鲍之一鲍墓是近真的。所记:据山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专家王延浩研究员拿着一张照 片说:“这张照片是在193 l—l 932年由一位在青年会工作的人拍摄的,由我收藏。"照片是在鲍墓前拍的,是黑白的,已经扩放,相片中有四个人,其中一人为考古工作者,还有一人系鲍氏后裔,现在重修的叔牙墓碑“齐大夫鲍叔牙墓"几个字,以及碑的大小型状都是参照了当时的这张照片。王研究员还说:“文革前的1 961年(我)曾来过鲍墓,并拍摄了照片,当时墓碑已断裂,放置在地上,根据墓碑上的刻字,鲍墓系明代成化年间重修(注:从相片上的墓碑正面看,没有明成化字样,是否在背面,不得而知"。“文革"以后,这块墓碑下落不明。又据鲍家虎先生文载:“原有墓碑是东海道人立的,后来不知去向。”查东海道人系清乾隆间,嘉定人吴之番之别号,此人初居南翔后徙天津,是当时有名的书画家,曾有所刻笔筒贡于内府乾隆珍之,由是名大噪。流传至解放后的碑到底是那一个?还是两者同在还是二有一伪,不得而知。总之墓碑是传下来了,并且解放初,政府也制定鲍墓为文物保护单位,总算古迹尚存,幸之又幸。
    崇祯历乘陵墓卷上有这样一段话,令人憾慨:“邑有陵墓,皆先贤往哲痤玉之所也,世动仰止之思者,皆凭吊焉,历之古墓亦多,今衰草凄迷,半为狐鼠之穴,松柏已剪,尽作樵牧之场,使古人身与名而俱尽,谁之责也。昔人有见枯骨而叹者日:尔已死者,我其勿靳一把土,以慰千古之魂于地下。此为修志者文林郎知富平县,邑人刘来语。 
    我始祖之墓历二千多年,仍存,实为宗族之大幸也。
 


分享按钮>>上党之行......
>>湖南武陵源燕氏宗祠捐资芳名(千元以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