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山寻古...

    中华鲍氏网 2010年9月8日 鲍家虎


                   遗迹追踪                           《鲍氏文苑》总第二期(2000年10月)

                                鲍山寻古
                                                                                   鲍家虎
济南是古城,名胜古迹很多,“鲍山白雪"就是历下十六景之一。鲍山在济南城东30里许,王舍人镇东南。相传,昔日附近有一座古城,名叫“鲍城”,是春秋时代齐国大夫鲍叔牙的食邑,山因城得名。鲍叔牙是齐襄公的庶弟公子小白的师傅,年轻时曾同管仲一起经商,常常照顾管仲,赚的钱总是多分给他,管仲后来做了齐襄公另一个弟弟公子纠的老师。齐襄公荒淫暴虐,政令无常,小白和公子纠都出逃在外。后来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小白和公子纠回国争位,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被囚禁。小白当了国君,就是齐桓公,他打算让鲍叔牙执掌国政,鲍叔牙拥功不恃,拱手让贤,推荐了管仲。管仲执政以后,厉行改革,果然使齐国迅速富强起来,齐桓公当了春秋时的第一位霸主。管仲曾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故后世言人知交友情,必称“管鲍"。据载,管仲与鲍叔牙分金处和鲍叔牙的墓都在鲍山附近。鲍氏在齐国世袭卿位,直到战国初期被田氏攻灭,子孙出逃别国。
昔日鲍山十分美丽:山清水秀,万木齐天,浮岚滴翠,山花烂漫,果树满坡,樵唱牧歌互应,黄莺山雀有鸣。前山之南为莲花峪,石岩苔碧,涧幽水清,日夜潺流。文学史上颇有名气的“后七子”之一明朝人李攀龙(字于鳞)于嘉靖三十五年辞官归回,在山前林中建白雪楼,以寓自身清高,不同俗流。这楼甚高,巍峨壮观,于上可观览四周之景色。南可望泰山云雨,西可眺“华不注”诸峰,大、小清河蜿蜒东流。东看“长白”、“平陵"之野,秋林松风,似卷绡绫,海色莹莹,如丹青画意。故有“鲍山白雪"一景,历代常为文人墨客所赞咏。只因离济南城中较远,除附近居民外,不为一般人所熟知。宋朝文学家曾巩在济南做官多年,想必也没有亲自登临,只在《登华不注望鲍山》诗中曰:“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若道人心似矛戟,心中哪得叔牙城。”
笔者从青年时期就客居济南,也未闻济南有座鲍山。阅历多时才看到书报偶有介绍。这老祖宗的所在地,哪有不去拜访之理。今年清明时节,风和日丽,我蹬着自行车顺着宽阔的工业南路向东急驰,经过高科技开发新区,约1 0多里路就看见了一座小山,不高,约海拔l 70米。问路人,知此山就称鲍山,当地称“鲍山坡"。从山脚至山顶建有环山路,山坡有新砌石梯可通围着山腰新建的四五座民族形式红柱琉瓦凉亭,有的亭内彩绘有鲍叔牙和济南名士的故事,任人休憩览阅。据说鲍山已被济南钢铁公司购下使用权,山周围正在建筑城垛式的围墙,山内建立绿化公司,负责此山的绿化和保护,美观的亭子是去年济钢各分公司分工负责建成的。鲍山已变成济钢和周围许多大厂职工及农民休憩的乐园。站在山顶俯瞰四周,白雪楼当然早已不见了,已被北面济钢高炉群和煤气柜以及东面生活区职工宿舍楼、体育馆等高大建筑物所代替,经人指点,鲍叔牙的墓就在东边宿舍楼的后面,原有墓碑是东海道人立的,后来不知去向。分金桥为石砌拱挢,在北面王舍人镇第十八中学西北角;修公路填土时埋入地下3米处。鲍叔牙的墓在济钢职工生活区内修路时劈去一半,只剩下半边土丘。唯有夹住土丘的两条道分别名为“叔牙南街”和“叔牙北街"还依稀表示对历史名人的尊重。啊!鲍山,你既苍老而又年轻,我到过许多名胜古迹,没有哪一个风景点能像你一样将古老历史与现代文明鲜明地如盆景般浓缩在一起。
 


分享按钮>> 燕伋——尊师重教的楷模
>>鲍春圃和《名人书简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