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源流研究介绍..

    中华鲍氏网 2010年9月10日 鲍世行


                         他山之石                              《鲍氏文苑》总第二期(2000年10月)

                                       卢氏源流研究介绍
                                                                                 鲍世行
从一封来信谈起
不久前我收到山东长清县卢氏源流研究会会长卢宪起、卢宗涛两位先生的来信。来信称:世行先生:
来信及《万卷楼通讯》收到,读后使我们耳目一新。
贵始祖鲍叔牙与我姓始祖卢奚系同朝高官。他们共同推荐管仲为相。由于三人辅佐,使齐恒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田氏代齐后,两姓均遭株连,蒙受浩劫,致流离他乡。
有幸两千年后,两姓后裔均创导家族源流研究,且两姓封邑均在济南附近(历城和长清)。愿咱们在开展家族历史研究方面,相互交流,共同把先祖开创的业绩及螽斯呈祥的渊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以昭后生。
对于这封信,待我作些说明罢。1999年秋,我去浙江省东阳市编制该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在到当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雅溪卢宅"收集资料时,得到一份《卢氏春秋》创刊号。按图索骥,我就给山东长清县卢氏源流研究会去信索取相关资料,因而得到这封热情洋溢的回信。
卢泰愚寻根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90年代初,山东省组团赴韩访问,当时的总统卢泰愚在接见代表团时说:“我应是中国人,我的祖籍在山东,先祖是太公姜子牙。”团长李春亭省长回国后要求省史志办尽快查询山东根族的佐证材料。1995年山东省外办也曾接到国家外交协会的电话通知,讲及韩国总统卢泰愚准备来山东访问,来鲁寻根拜祖,后因故未成。
1997年6月,韩国水资源开发公社理事长、宗亲会会长卢武植,前国会议员卢仁道,韩国地产协会监事卢炳奎平和堂印刷社社长卢均椿等一行七人到达长清。
1998年10月,卢武植会长再次率团来长清,商谈筹备成立世界卢氏宗亲联谊会事宜。
1999年3月,卢均椿先生第三次率团来长清观光考察。
1999年4月,长清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长清县卢氏源流研究会",长清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卢宪起任名誉会长。
《范阳卢氏春秋》、《卢氏信息》及山东省政协《联合日报》等刊物相继刊登了韩国卢氏寻根的报导。
卢氏起源
据《姓纂》、《通志•氏族略》、《卢氏族谱》等记载:卢氏本齐文公子高之孙封于卢,后世因以为姓。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卢氏出自姜姓,齐文公子高,高孙奚,为齐国正卿,谥曰敬仲,食采于卢,济北卢县是也,其后因以为氏。"卢氏当起源于佐齐恒公有功,而分封到卢国的高奚。
《史记•齐太公世家》:“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奚。及雍林人杀无知,议立君,高、国先阴召小白于莒,……小白已入,高奚立之,是为桓公。"(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得立,高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春秋》庄公二十二年:“秋七月丙甲,及齐高奚盟于防”。杜预注:“高奚,齐之贵卿。而与鲁之微者盟,齐恒谦接诸侯,以崇霸业。"《左传》僖公十二年:“齐侯使管夷吾平戌于王。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日:“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杜预注:“国子、高子,天子所命为齐守臣,皆上卿也。"由芦氏源流研究介绍此可见,高奚在齐国地位之显要。
“卢邑"在哪里
文献和实物资料都证明,周代卢邑就是今山东省长清县南大沙河下游的归德镇辖区范围,都城就是国街以西、褚集以南、石官庄以东、高庄、刘庄以北的卢城洼。卢故城,既五代济北国王都或济北郡治所,也是晋时的卢故城。春秋之时,齐桓公并国拓地将卢扩为齐国版图,并将其赐封给齐国上卿与已关系非同一般的高奚作采邑。高奚得卢,后世遂以封地为氏。于是卢氏从姜姓部落集团中分裂而生,从此后独为一支繁衍生息。卢故城名称一直延续至今。
卢故城所在地卢城洼,在今山东省长清县西南七公里(属归德镇),西临黄河。故城呈方形,面积近四平方公里。其始建年代应早于春秋,约为西周初年。据考公元996年黄河决口,水淹卢城,城下陷,仅露西、南两城门半截。1958年以前,分别以卢城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名村。1958年黄水再淹卢城,西、南门已失其址。卢城四门之名完全消失。其后东门改称国街村;西门分为石家庄、国庄、董岗三村;南门分为高家地、高庄、刘庄三村;北门称褚集村。卢城之名,已不再矣。
卢王陵墓
清道光版《长清县志•古迹志》载:祭坟台在卢城北,俗称卢王墓,已被盗,发掘余祭坟台一区……据传该村北是周朝卢王的墓地。唐代建村,以祭坟台命村名一坟台庄。该村一株粗大挺拔的龙爪柏,至今枝叶茂,其根系特别发达,盘根错节、疴瘩起伏蜿蜒,突出地面一米多高,伸出地面的根系有三米方圆。有李姓村民倡导自愿投资用石间砌起一个方台,中间填土,保护树根。有一小碑记载,相传为一汉柏。
1958年挖济平干渠时,将地面上的碑坊、石门、石猪羊毁掉,碎石被附近村民运走作建房用。现仅存两根石门柱子。
传说与遗迹
两丈石佛:相传公元996年水淹卢城前,城内有一丈八、一丈九和两丈高的三尊石佛。大水前,三尊石佛商量搬出卢城。丈八佛毅然搬到卢城以东约八里的李庄,后来这个村也称丈八佛李庄(文革期间炸坏)。丈九佛犹豫了几天,也搬到城东约十里的陈庄,后人称九佛陈庄。唯独两丈佛自恃身高,坚持不搬。果真水淹卢城时,城下陷,两丈佛在泥土里,光露出个秃头顶。
红眼狮子
古时,济水边卢城内有一人家母子二人,家境虽不富裕,但乐善好施,为人忠厚,受邻里敬重。一日,一道士在其家门口念经,老妇拿出积蓄的钱给他。道士说:“我不是来化缘,只是不忍看到你家遭难,特来告诉狮子红眼时淹卢城。”此话很快在卢城传开。有人慌忙搬家,还不时到县衙去看狮子是不是红了眼。 一日,天未亮,一屠夫杀完猪,满手鲜血,想起狮子红眼淹卢城的话,便幸灾乐祸地说:“我让狮子红眼,看看热闹。"就用手染红了狮子的眼睛。天亮后,人们见狮子红眼,便慌忙搬家,屠夫看到这情景十分开心。
当天夜里风雨大作,河水陡涨,大河决口,灌满卢城,淹死屠夫全家,老妇母子和众多百姓则幸免于难。
今后打算
卢氏源流研究会成立和《卢氏春秋》创刊以后,消息不胫而走,连日来,海内外纷纷来电来信,来访,寄族谱,提建议,献资料,捐款物。
有建议成立世界卢氏宗亲大会,续写世界卢氏总谱。有建议开发建设古卢子国遗址,建立博物馆(纪念馆),让两丈石佛和红眼狮子重见天日,展现人间,成为卢氏共同的祭祖圣地。还有长清办起卢氏公司。
他山之石
当年我鲍氏二世祖叔牙公辅佐小白从莒奔回齐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卢氏祖先高奚暗允小白回齐,拥立为君,因而,鲍叔牙和高奚都是齐桓公时的高官重臣。后共同推举管仲为相,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田氏代齐,鲍卢两姓又同遭浩劫。
在我们研究鲍姓渊源时,“食采于鲍,因以为姓”的说法,在研究卢氏起源时也有“食来于卢,因以为姓”的说法。当时两姓的食邑,“鲍城”在今济南东的历城,“卢城"在今济南西南长清县归德镇。历城的鲍城附近有鲍叔牙墓,长清的卢城也有卢王陵墓。卢王陵墓已被毁,而鲍叔牙已整修一新。“卢城”遗址和传说众多,而“鲍城"的具体位置尚侍进一步考察研究。因此,鲍、卢两姓研究方面应该可以互相交流资料,相互相承,互相促进。
 


分享按钮>>【安氏论坛贴精选】黄河边上安姓人家《四十二》
>>顽叟诗人鲍逸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