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苑》第四期 第二次座谈会在歙县举行

    中华鲍氏网 2011年1月1日 鲍氏文苑


                                《鲍氏文苑》第二次座谈会在歙县举行
    《鲍氏文苑》第二次座谈会暨鲍氏后裔集体寻根活动于2001年11月10~12日在安徽歙县举行。参加这次座谈会及寻根活动的鲍氏后裔共44人,分别来自北京、山西、贵州、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地。这次座谈会由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鲍加先生和歙县鲍树民先生负责筹备,经过半年多的积极准备终于如期举行。应邀参加座谈会的有黄山市政协副主席李仁鼐先生,原歙县县长、黄山市人大常委程承跃先生,黄山市政协常委、文化局副局长叶森槐先生,歙县人大副主任朱惠娟女士、县政协主席梁庭好先生,副县长方有功先生及县文化局、文物局、文联的领导。应邀参加座谈会的还有金马股份公司、徽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及鲍氏花园工程指挥部的负责人,江西人民出版社的代表以及歙县富揭镇、棠樾村的领导,出席会议的还有世代居住在歙县的宗亲代表。
    座谈会由鲍加、亦冈、世行、复兴、永臣先生及晓娜女士共同主持。
    11月10日上午座谈会正式开始,由鲍加先生介绍会议筹备经过及与会的黄山市、歙县各级领导,鲍复兴先生致开幕词,歙县副县长方有功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代表县政府对鲍氏后裔首次“集体寻根”活动及《鲍氏文苑》第二次座谈会在歙县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扼要地介绍了歙县历史沿革和简况,特别是对徽文化的发展及鲍氏先贤所起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讲话全文另发)。
    开幕式后与会代表集体乘车前往棠樾村参观。刚到村口,镌刻着江泽民总书记2001年5月20日亲笔手书的“棠樾牌坊群”五个金色大字的汉白玉标志牌便赫然跃入眼帘,国家主席对牌坊群的高度重视给与会代表以极大鼓舞。代表们饶有兴趣地听取了导游对每座牌坊来历及旌表内容的精彩介绍。七座牌坊依次排开,以第四座牌坊为中心,两头至中问都按“忠、孝、节、义”次序排列,“骢步亭”建于其间,显得错落有致,雄伟壮观。牌坊是中国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那些特别忠勇正直和道德模范之士死后奖励级别最高的建筑标志,只有皇帝才有权赐旨修建牌坊。鲍家的这七座牌坊是全国保存最好的唯一的牌坊群。鲍象贤、鲍灿的忠诚卫国,鲍宗岩父子的遇难争死,鲍漱芳父子的乐善好施,鲍氏内眷的勤操忠贞,都为当时臣民树立了最好的行为规范。如今这七座纪念碑仍在向千万游人默默地诉说着牌坊主人当年的赤忱与奉献。“忠、孝、节、义”的精髓至今仍然是我们提高全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道德标准。由于牌坊群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很多有名的电影、电视剧如“贞女”、“烟锁重楼”等都是以其为背景拍摄的。近日正在积极准备,有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代表们随后又参观了鲍氏祠堂——敦本堂。祠堂内中堂一幅由邓石如先生手书的乾隆皇帝赞誉鲍家的对联“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高度概括了建祠时代鲍家的显赫与棠樾村的繁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男祠斜对面,鲍氏先人为了纪念嫁到鲍家的历代祖母,因为丈夫外出经商或求学、为仕而独自操持农耕、家务,相夫教子、侍奉公婆、忠贞守节,为鲍家辉煌所做出的艰苦卓绝而默默无闻的奉献,特地修建了一座据传是国内最大的女祠——清懿堂,里面供奉着历代祖母牌位,其中很多女中英豪或闺中俊秀的事迹催人泪下、可圈可点。
    在村庄北部偏中地带,安葬着棠樾鲍氏宣忠堂第一代始祖——鲍荣。荣公以诗书传家,崇儒重德,对棠樾鲍氏后代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文化基础。与会代表怀着肃穆崇敬的心情凭吊了荣公墓。当代书法巨匠启功题名的“欣所遇斋陈列馆”也引起了参观代表的浓厚兴趣。斋内陈列了鲍氏历代名人的大量字画真迹及文章、手稿。由60名鲍氏后裔今年集体捐资兴建的“鲍氏寻根碑”暂时存放在这里。鲍树民先生撰文并丹书的“鲍氏寻根碑记”刻在碑上,碑文以五言诗形式,生动地叙述了鲍氏自叔牙公起迄今的蕃衍迁徙过程,及鲍氏主要先贤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弘公任新安太守后对南方经济繁荣和发展、徽文化形成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碑文全文附后)。碑亭待统一规划确定位置后再修建,届时“寻根碑”将移至亭内。
    11日下午代表们参观了东晋弘公在歙县兴建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水利工程——鲍南堦和鲍方先生故居鲍家庄,以及歙县渔梁坝风景区。会议的其他时间代表们都围绕主要议题进行了紧张而热烈的讨论。骨肉情亲,血浓于水,40多名鲍氏后裔齐聚祖先生活、奉献的故乡。下榻的“紫阳饭店”,前身就是清代曹文埴宰相和两淮盐运总商鲍志道为义务兴学修建的“紫阳书院”。通过参观讨论,代表们深切感受到鲍氏先人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创造出的灿烂文化和优良家风。代表们心潮起伏,激情澎湃,深感作为鲍氏后人而自豪。讨论中大家对如何办好《鲍氏文苑》这本刊物,如何增强全国各地鲍氏宗亲的横向联系,如何继承和发扬鲍氏优良家风,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以及如何保护棠樾鲍氏文化,见仁见智发表了许多极有见地的建设性意见。
    代表们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由北京宗亲发起和创办第一期,由安徽宗亲出版第二期和由浙江宗亲出版第三期的《鲍氏文苑》,像一条条纽带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鲍氏后裔的亲情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许多宗亲通过刊物了解了自己的家世,通过一部部族谱溯根追源,更多的宗亲越来越亲近,特别是刊物介绍了历代鲍氏先贤对社会历史的杰出贡献,更激发了全国各地的鲍氏后代奋发作为、报效国家社会的奉献精神,激励大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祖国服务。代表们一致认为,为了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提倡的“以德治国”精神,我们一定要弘扬鲍氏先贤的崇高品德和奋斗不息的精神。国家新近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规范”明确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方针,应该说这些内容都可在鲍氏先贤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中找到例证。会上江苏代表汇报了《文苑》第四期出版的指导思想和栏目设置计划,并确定由山西宗亲(北京宗亲协助)出版第五期。
    2003年是西汉司隶(相当于最高检察官)鲍宣逝世2000周年。为纪念这位千古传唱、清廉正直的先祖,代表们发表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并决定在山西上党举行规模适当的凭吊仪式和纪念活动。
江西人民出版社专门从事姓氏家史出版研究的喻致平先生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代表出版社领导对座谈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鲍氏文苑》有四大特点,一是具有难得的开创性,各地宗亲以接力形式从事姓氏研究,办刊出书,生命力非常强。二是有很强的思想性,每篇文章都可以说是爱国主义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好教材。中华民族历史由四大体系组成,国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个人有传记。对此孙中山先生、江泽民总书记都有过精辟论述,《文苑》完全符合当前文化发展研究的方针。三是具有可读性,深入浅出,老少咸宜。四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全国各处鲍氏均有记载描述。他还对国内的姓氏文化研究作了概要介绍,要求尽快将《鲍氏史话》编写出来,尽快付梓。
    鲍世行先生介绍了《鲍氏史话》编写大纲和分工,并对此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了让这次盛况空前的座谈会留下一个纪念,会议设计了一种独特的纪念形式,用两张宣纸分别书写了篆体“鲍氏”和隶书“鲍”字,与会人员在纸上按下手印,并在手心处写上名字,盖上印章,以示血脉同根,手足情深。
    三天的时间太短了。临别之际,亲情依依,大家在互相祝福、互道珍重的同时,约定明年在浙江绍兴举办《鲍氏文苑》第三次座谈会时再相见,并祝愿《鲍氏文苑》越办越红火,愿鲍氏后人在历代先贤精神鼓舞下,更加齐心协力,把进入21世纪的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繁荣昌盛,把鲍家的严谨家风和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训相)


分享按钮>>《鲍氏文苑》第四期 去糟取精 古为今用
>>《鲍氏文苑》第四期 第二次座谈会在歙县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