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苑》第四期 纪昀宣忠堂支谱序注释

    中华鲍氏网 2011年1月1日 鲍氏文苑


                                                                                编者按
        谱牒研究是族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期登载鲍氏宗族中的几个支系宗谱的序言,序言中一般包括本支系的历史沿革、纂谱的指导思想、纂谱的方法等。前人的纂谱可为后人续谱作为借鉴。

                     纪昀1《棠樾鲍氏宣忠堂支谱》2序注释
        唐•刘知几作《史通》3,特出一篇曰《断限》4,善哉言乎!得史例之要领矣。家谱,家传,《隋书•经籍志》5皆编入史部,固史之支流也。辨姓之礼始于周,其世系掌于太史6,故《史记•十表》,称旁行斜上,体仿周谱。家自为谱始于汉,故刘歆《七略》8引《扬子云家牒》9,知为甘露二年生10。其书至六朝11而繁,故刘孝标12注《世说》13引诸家谱至四五十部;至唐而极盛,故《唐书•艺文志》14史部以谱牒别为一门,《宰相世系表》15必详其子孙之支派。然而支离蔓16衍,亦遂芜杂而多歧:杨修17之姓从木,而误称修家子云18;白香山19一代通人,而《集》中叙白氏之姓源,至以楚白公胜20,秦白乙丙21,颠倒其世次,并奉为远祖,论者嗤焉。岂非繁引博称,无所断限于其问乎。宋人家谱,惟传欧阳、苏氏二家。欧阳氏用直谱22,古之所谓图也;苏氏用横谱23,古之所谓牒也。其大旨主于简明,以救前代泛滥之失,而过于疏略,文献无征焉。是又拘泥断限,矫枉过直者矣。
        今观鲍君学坚之支谱,其殆酌繁简之中欤?不上溯受姓之始,唐以前人,虽司隶之气节24,参军之文章25,无征者不录也。宋以后世系明矣,而支分派别不能一一皆详,第谱其可考之本支,犹唐裴氏东眷、西眷26,各以昭穆27相统也。其兼列事迹,则取裁于东晋《太原温氏谱》28;其冠以诰赦,附以祠宇、坟墓、家礼、祭田之类,则参用《东家杂记》29,惟绘画遗容,古未有例30,考朱子31对镜自写小像,今子孙尚传其石刻,则披卷敬瞻,肃然如对其祖考,使报本追远之思油然而生,是亦礼以文起者矣。
        昔先大父32姚安公闵族谱之残缺,乾隆乙亥33,手自刊订,守《史通•断限》之法,体例多与此相出入。丙戌34,余又遵旧格续焉,弗敢以私意改也。忽忽二十余年,鹿鹿35无闲,未能再续,意恒歉焉。今观鲍君此谱,不觉振触于余怀。行且老矣,不知能如鲍君之勒为此谱否也。再三阅视,殆不胜叹且羡矣。

 

注释:
1 纪昀(公元1 724—1 805):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字晓岚。直隶河间(今河北献县)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能诗及骈文。著有《纪文达公遗集》,并撰有《阅微草堂笔记》及《滦阳消夏录》等。
2《棠樾鲍氏宣忠堂支谱》:清代鲍琮纂修,嘉庆十年(1§5 o)家刻本,四册,共二十二卷,现存首一卷及末一卷。
3 刘知几(公元6 6 1—72 1):武后时为著作佐侍郎、左史、兼修国史,领史事垂三十年。著有《史通通释》内外四十九篇,被学术界誉为我国历史上最经典的史学理论著作。他提出了“治史三长",即史才、史学、史识。对我国传统史学的发展,曾产生深远的影响。纪昀认为家谱、家牒系史之支流,故本序开篇即以刘知几的史学理论来衡量《棠樾鲍氏宣忠堂支谱》,可谓开宗明义。
4《断限》:指刘知几所著《史通通释》卷四第十二。刘知几在该篇中指出,我国传统史学极重视时空概念。他认为东汉班固的《汉书》首开纪传体史书中断代史的先河,西晋陈寿的《三国志》也是纪传体的经典之作,与司马迁的《史记》,范哗的《后汉书》并称“前四史”,享有极高的声誉。但在处理时空交叉的史料时,也难免疏漏和偏颇,存在许多芜杂、混乱的弊病,贻害不浅。纪昀在这里强调刘知几的“断限"之说,是为了对比说明《棠樾鲍氏宣忠堂支谱》虽属私家史乘,而断限分明,择撷审慎,毫无哗众取宠之意,是对该谱的极高评价。
5《隋书•经籍志》:《隋书》为唐代长孙无忌等撰,记述了有隋一代的历史,属纪传体正史。其中的书志部分相传为魏征所撰。《经籍志》收录了梁、陈、齐、周、隋五代官私书目所载当时存世的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四十七类,共计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种,八万九千余卷。对于先唐古籍的品类、流变都能述其大概,其中收有四十一种姓氏之书。上自《世本》,叙述黄帝以来祖世所出;汉代又有《帝王年谱》;后汉有《邓氏官谱》;晋代有《族姓昭穆论》;南北朝时又有《百家谱》及许多地方族姓的谱书。在“附录”中又收录有魏高谅等撰写的《亲表谱录》等谱系之书六种。以上均收入史部。
6 太史:官名。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
7《史记•十表》:指司马迁《史记》所创的一种体例,有《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秦楚之际月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惠景间侯者年表》、《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等。有世表、年表、月表之分,以年表为多。一般为介绍一家一姓之历史、世系源流等。其学术地位不及帝王本纪之尊贵、诸侯世家之详备、一般列传之重点突出;而是一种言简意胲的表格,填人简要之内容,史称“旁行斜上”之体,以与一般记载之格式相区别。因其宗旨在于传一家之系统,可以认为是家谱、家牒之滥觞。
8 刘歆《七略》:刘歆,汉代学者,与父刘向同领检校秘书,是历史上著名的目录学家、图书馆学家。曾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群书,别为《七略》,即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书略、方技略。该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规模的图书目录。经籍目录之学自刘歆始。
9 杨子云:汉代学者,成都人,名雄。所著有《太玄》、《法言》、《方言》等书。
1 o 甘露二年:汉宣帝年号,即公元前5 2年,是《杨子云家牒》所载子云的生年。
11 六朝:指三国的吴及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于今南京一带。
1 2 刘孝标(公元4 62—5 2 1):南朝梁代学者,名峻,字孝标。曾注《世说新语》,因征引丰富,为世所重。
1 3《世说》:即《世说新语》,古小说集。南朝宋代刘义庆撰。今本为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如“竹林七贤"等。对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有较生动的体现。全书语言精炼,辞意隽永,对后代的笔记文学有较大的影响。本书因刘孝标的注释而得以传世流行。其中引家谱、家传甚众。如《陈氏谱》、《苟氏家传》、《周氏谱》、《王氏谱》、《谢氏谱》、《包氏论语》、《晋氏谱》、《挚氏世本》、《陶氏叙》、《冯氏谱》、《袁氏家传》、《陆氏谱》、《裴氏家传》、《顾氏谱》、华峤《谱叙》、《羊氏谱》、《诸葛氏谱》、《刘氏谱》、《傅氏谱》、《褚氏家传》、《温氏谱》、《袁氏谱》、《顾恺之家传》、《郝氏谱》、《庾氏谱》、《桓氏谱》、《郗氏谱》、《殷氏谱》、《王氏家谱》、《魏氏谱》、《阮氏谱》、《太原郭氏录》等。
1 4《唐书•艺文志》:即《新唐书•艺文志》,宋翰林学士欧阳修撰。设谱牒别为一门,共十七家三十九部一千六百十七卷。与《隋书•经籍志》相较,除有少数古谱失传之外,一般姓氏的谱牒大量增加,并有不少家谱出现,如谢氏家谱、东莱吕氏家谱、虞氏家谱、吴郡陆氏家谱等,反映唐代家谱的盛行。
1 5《宰相世系表》:《新唐书》辟有宰相世系表一种,将有唐一代曾为重臣的家族,以表格方式缕叙其世系。计有裴、刘、萧、窦、陈、封、杨、高、房、宇文、长孙、杜、陇西李氏、赵郡李氏、王、魏、温、戴、侯、岑、张、马、褚、崔、于、柳、韩、来、许、辛、任、卢、上官、乐、孙、姜、陆、阎、浩、薛、韦、郭、武、骞、沈、苏、范、邢、傅、史、宗、格、欧阳、狄、袁、姚、娄、豆卢、周、吉、顾、朱、唐、敬、祝、纪、郑、钟、宋、源、牛、苗、吕、第五、常、乔、关、浑、齐、董、贾、权、皇甫、程、令狐、段、元、路、舒、白、夏侯、蒋、毕、曹、徐、孔、独孤、田、乌等。详其世系,亦分派系。如裴姓有西眷、洗马、南来吴、中眷、东眷等五派。刘姓有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南华等七派。当时这些姓都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子孙繁衍,谱牒的发达也就应运而生。
1 6 蔓:形容像蔓草一样地不断扩展滋生。
1 7 杨修:后汉太尉杨彪之子,为曹操主簿,聪明有俊才,为曹操所忌,被杀。
1 8 “修家子云”:这里说的是杨修的姓为“木"旁,而扬雄的姓为“丰"旁,他们不是一姓,故不能说是一家人。唐代家谱盛行,难免芜杂,有人将杨、扬二姓相混,就是典型表现。
1 9 白香山:即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20 白公胜:春秋时楚国太子建之子,是贵族,应为芈(音mi)姓,名胜。居于巢地(庐州居巢县),为大夫。当时该地名为白邑,故称白公胜,所以白公胜并不姓白,不能算做白姓的始祖。
2 1 白乙丙春秋时秦穆公麾下的大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称,春秋时秦大夫百里奚之子为孟明视,孟明视有子白乙丙,其后人遂以白姓为姓氏。
2 2 欧阳氏用直谱:指宋代欧阳修创立的家谱体例,采用图表方式,以简明为宗旨,以后形成修谱的一种时尚。欧阳氏谱每五世为一图,每一图每一世只介绍先祖一人及其配偶,突出了与先祖的纵向关系,不涉及其它旁行兄弟,这可能是“记贤不记长"的一种体现。所以都是直行的,称为“直谱’’,也称“图’’。
2 3 苏氏用横谱:指宋代苏洵创立的家谱体例,也采用图表方式,每五世为一图。但每一图每一世除显示与上世的关系之外,并显示了同行兄弟的情况,突出了同辈的横向关系,故纪昀说苏氏用横谱,也称“牒"。
24 司隶之气节: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称,司隶校尉为周官,至汉代属大司空,为高级军职之一,负责督察三辅三河弘农等京畿之地。“捕巫蛊,督大奸",即纠举官吏的不法行为。西汉末鲍宣曾任司隶校尉,为民请命,以身相殉,不仅是历史名臣,也是鲍氏后世子孙立身行事的楷模,是鲍氏的荣耀。但《棠樾鲍氏宣忠堂支谱》因掌握材料有限,不肯贸然以鲍宣子孙相标榜;缕叙先世时,仅从唐以后世系说起,是非常实事求是的态度。
2 5 参军之文章:这里指南朝宋代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曾任临海王刘子顼(音xu)前军参军,史称“鲍参军"。他长于乐府,尤擅七言歌行,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岑参等,都很有影响。名作有乐府《拟行路难》、《芜城赋》及《登大雷岸与妹书》, 其妹即著名文学家鲍令晖。鲍照是中国文学史上著 名诗人,也是鲍氏历史上最有成就的文学家,但《支 谱》同样由于文献无征,未敢录其有关材料,引为先 祖。这种求实的态度,极受纪昀的推崇。
2 6 唐裴氏东眷西眷: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称,唐代裴姓出自风姓,为颛(音zhuan同“专")顼裔孙。传至东汉灵帝时,裴茂以军功被封为阳吉平侯。其长子裴徽为魏冀州刺史,子孙以后多任职西凉,故号西眷裴;裴茂之第三子裴辑之孙裴武为晋大将军、玄菟太守,以后子孙仕慕容氏,在东方发展,故称东眷裴。说明许多族姓经繁衍后,渐分支派,有所区别,不必勉为划一。
2 7 昭穆:指宗族中按辈份排列次序。无论宗庙、祭祀,均左昭右穆。《礼记•祭统》云“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这里说明《支谱》比照裴氏有东眷、西眷之分,昭穆分明,强调了鲍氏子孙的发展分流,详本支,略远支的修谱原则。
28《太原温氏谱》:指东晋时北方的著名氏族温姓。据《世说新语》注云,源出晋大夫却至,封于温,子孙因以名氏。地望为太原祁县,代表人物有温峤、字太真,曾任东晋明帝中书令。
2 9《东家杂记》:宋代孔传撰,见《丛书集成?初编?史地类》。
3 o  即《棠樾鲍氏宣忠堂十三代容像》,其照片及说明见《鲍氏文苑》第四期封面里。
3 1 朱子:即朱熹。
3 2 大父:祖父。《韩非子•五蠹》云:“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也可指外祖父。《汉书•娄敬传》云:“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外孙为单于;岂闻外孙敢与大父亢礼哉!"
33 乾隆乙亥:即乾隆二十年,公元1 7 5 5年。
34 丙戌:即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 7 6 6年。
35 鹿鹿:即碌碌。

编者按:本注释22“欧阳氏用直谱,古之所谓图也"。笔者来信告知:“是采用了河北教育出版社《纪晓岚文集》所载。若用原文“圆",则很难解释"。纪昀撰此序时年已七十有八,笔误当在所难免!


分享按钮>>《鲍氏文苑》第四期 学习鲍宣的反腐精神
>>《鲍氏文苑》第四期 序著存堂宗谱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