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苑》第四期 亲历蜀源
- 中华鲍氏网 2011年1月5日 鲍亦骧
亲历蜀源
口鲍亦骧
清明。春江水暖鸭先知,春风又绿江南岸,本是远足旅游的大好时节。但今年的季春却是连绵的淫雨,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际,绵绵的雨丝,心情也变得阴沉沉的。无奈之下,只得困守斗室,整理着各地宗亲作者的来信和来稿。生于斯长于斯的皖南蜀源三位宗亲的文章进入了眼帘。宽迪文中介绍了蜀源宗亲们因开展“休闲旅游”而脱贫致富的事迹;宽达来文摘录了“蜀源即景诗”,蜀源的山水景点,诗情画意跃然纸上;而歙县审计局长鲍杰的信更引起了我的兴趣,他告知蜀源的鲍氏宗祠“著存堂”与新馆鲍氏宗祠同名,未知孰先孰后?这似乎在昏黑的云层里射出一线明媚的阳光,给我以希冀与响往。去年歙县聚会时蜀源的宗亲已为“住农家屋,吃农家饭”的休闲旅游,向代表们介绍过。对年过花甲的退休之人,这种旅游方式是颇为诱人的。于是邀约了世表侄一家,只待老天照顾,天气放睛。尤如鸟儿放飞,去蜀源过几天悠哉游哉的日子。
5月28日
坐了火车又乘汽车,经颠簸蜿蜒的山区公路,落日早就躲到地平线下。远望已是层层叠叠的黯黑的群山,野兔从车前蹦跳落荒而逃。两座高大的牌坊擦车而过,眼前豁然开朗,片片平畴如镜,原来农村已到插秧时。不远处农家小楼里的灯光如繁星点点,声声狗吠,迎接远方的来客。接车的导游小姚告知蜀源到了。宽迪宗亲打着手电在村口迎候我们。热情的主人夫妇引大家进了小院客厅,来不及多少寒暄,桌上热腾腾的宵夜面条如风卷残云,温热的淋浴洗去了旅途的征尘,主人安排我等八人住在四间整洁又温馨的客房。带着山村的丝丝凉意和旅途的疲劳,倒头便睡,进入温柔的梦乡。
5月29日
鸣早看天,山村的人们起得早。入乡随俗,我也起得早,一反在家睡懒觉的坏习惯。
站在阳台上极目远眺,蜀源四周环山,远处黛色的群山,摇曳的竹影,近处农家袅袅的炊烟,好一派田园景色!陶公若到此,必以为是“桃源”无疑。无怪昔日刘墉到此会流连忘返,不想再在官场上与和坤争个你死我活!今天按计划是休整日,养精蓄锐,为来日出游作体力上准备。只是天公不作美,堆砌的乌云下起了瓢泼大雨。蜀源离黄山南麓汤口二十余里,背靠高约三百余米的灵金山,地势北高南低,金带溪贯村而过,也是泄洪道。山洪隆隆作响,声震四野。平日温柔如绵羊的潺潺溪流,如今成了狂奔的野马。宽迪携来《蜀源鲍氏宗谱》,鲍杰局长也冒雨前来相会。两位宗亲与我等围坐一起,他俩如数家珍般讲起了蜀源的往昔和今天。
南宋棠樾始祖荣公之长孙王介公之四子居仁公,原住歙县城西,为葬生母来到蜀源,见山川秀美,青山绿水,群山环抱,疑入了桃花源,又对村前的鸿鹤林惊羡不已,遂移居蜀源,是为蜀源鲍氏始祖。居仁公之玄孙昌孙公自蜀源迁岩寺,为岩寺鲍氏始祖。自此才有棠樾三族之说。确切的讲蜀源、岩寺的鲍氏根在棠樾。鲍氏后裔在蜀源繁衍已八百余年,至今全村有80%是鲍姓居民。到民国时期鲍姓居民间开始通婚,才有如今母亲姓鲍、姑爹姓鲍的现象。蜀源人多地少,鲍氏后裔多外出经商或读书为官,因此村中多徽商和大儒。徽商在外赚了钱,就在蜀源建起高楼大宅,均为明清古建筑,夹在现代化小楼之间相映成趣。入村的高大牌坊称“贞寿之门”,乃清乾隆前期诰封蜀源儒林郎鲍德成公之妻方氏百岁大寿而建。可见蜀源因自然生态环境优良自古多高寿者。的确我们在村中所见多老者。当然子孙孝敬长辈,也是一大因素。蜀源打出“养生休闲旅游”牌子,得源于此。
改革开放后,村里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山居贫苦生活,外出打工经商很多,有了积累后,本想回乡办乡镇企业致富。但蜀源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更缺电力供应。而蜀源有的是青山绿水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才动起“休闲旅游”这个点子。正值新的黄山市建立,岩寺(包括蜀源)自歙县划归黄山市,成立徽州区,有了良好政策扶持。村里抓住机遇,统一思想,上下努力,采取一系列措施,遂逐渐改变面貌,有了今日的蜀源!
两位宗亲侃侃而谈,娓娓道来。我们眼前浮现出鲍氏先祖与贫困和自然奋斗的幅幅图景,以及眼前宗亲们温饱生活的景象。离开了喧嚣的城市,来到静谧的山村,卧听潺潺溪流声,但思绪久久不得平静。
5月30日
雨过天睛,清晨山村一片忙碌。乡亲们有的肩挑秧船,装满了双季稻秧,去田间插秧。小贩用摩托载来新鲜蔬菜,农用车运来了生产和生活资料,桥头商店堆得满满的。我们中有六位要去历史文化遗产地黟县的西递村和宏村游览。“休闲中心”请黄山旅行社派来面包车,这是中心节省开支的好方法,由导游小姚陪同前往。我与内人祝他们旅途愉快。
这一天我俩的计划是;先要熟悉了解“接待户”主人的情况,再是实地了解村里开展休闲旅游的过程。我们住处的主人小鲍杰(我们称他小鲍)41岁,高中毕业,女主人小王39岁,两个儿子成武和成酩,是初三和初二学生,在岩寺中学住读。八年前造了这座小楼,上下三层,外加厨房和阳台,面积约400平米,院子正面照墙上,一个大大的“福”字,墙跟上遍植花草和盆景,小院整洁又温馨。小鲍还喜收集和贩卖古玩,曾走南闯北,见识颇广。小王养有三头母猪,都快要养猪仔。俩口子夫唱妇随,起早贪黑,生活既宁静又富情趣。小鲍讲到接待游客时一番富有哲理的话:空闲住房接待客人,既增加了收入,又获得了很多外界的信息,交了许多朋友。
宽迪今天在百忙之中抽空前来向我俩介绍又陪同实地考察。凡事起头难,山村的乡亲们最讲究实际。村里领导在做了工作统一思想后,从两方面同时开展准备工作。归纳起来:1.“改水改厕”。在村东西两方向埋设地下水管,引山上“麓泉”的优质地下泉水,水量很大,终年不干涸。就我俩清晨所见已极少马桶,更不见露天粪坑。2.“整修道路,狠抓卫生”,村里屋间小巷都用块石砌成,通衢大道则大部用水泥路面,生活污水引向大田。我俩见到滂沱大雨后,大街小巷基本无积水。院落整洁,道路干净,这是狠抓卫生的结果,为此村里雇请四位乡亲打扫卫生建立承包责任制论报酬。3.“猪鸡圈养、狗加链、牛粪及时处理”村里见不到农村常见的散放猪。虽鸡犬相闻,但不见满街巷的鸡和狗。农村里牛粪是不可避免的,但需及时清理。4.“讲文明,有礼貌,保证游客安全”,山村的乡亲,本来民风淳朴,我们散步在田间地头长者都热情招呼,孩子们彬彬有礼,串门到农家都奉茶招待。宽迪告知改革开放廿余年来村里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身历其境,真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之感!开展“休闲旅游”之初,村里先定了五户“接待户”,是党员干部带头。他们需有适当投资:空闲住房作些粉刷、安装电源插座以便游客为手机或电动剃须刀充电,增加纱窗和窗帘,增添床铺和被褥,利用家中闲置旧家具。适当整修卫生间和增加淋浴设备。“接待户”要求文化素质较高,家里人口较少的。还需根据规定,检查身体领取卫生许可证。小鲍夫妇就领有2001—2002年度卫生许可证。当接待了数批游客,并按村里与接待户订的协议,有了收入后,乡亲们纷纷要求成为接待户。村里经严格筛选,至今共有13个接待户,可接待近100位游客。村里正考虑以农户入股和争取外来资金,建较高档休闲中心,以满足不同经济水平的游客。为工作之需,村里两委与休闲中心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委分兼中心的“市场营销”“安全保卫”和“后勤服务”等工作。“休闲中心”开办三年来已接待了近二千位游客。我们在蜀源的数天里,就见到数批来自南京、上海和黄山的游客,少则二三天多则十余天。对住的较长的游客,中心还组织体格检查、民俗风情活动如“扎草龙”、舞龙灯,还有棋牌比赛、麻将比赛。
我们边走边看边谈,对中心提倡的“养生、休闲、旅游”这三者有机的结合,有了立体的认识。
5月31日
根据计划,今天是寻根访祖活动。应我们祖居地歙县新馆村宗亲之邀,上午去新馆。我原以为自蜀源去新馆,仍需从岩寺兜个半圈,单程约需四五十里。但现已有简易公路,路况虽较差,是一路东行的近路。从蜀源一潜口一唐模一棠樾,再自205国道经桂林镇东北行,须臾即到。明日是“六一”儿童节,在“著存堂”祠堂旧址的新馆小学操场上热闹非凡。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孩子们在父母的陪同下正在表演节目,宗叔德全老师因教授数学工作出色,村领导正向他颁奖。我为孩子们拍了数张照片。其余诸位走访了爱萍堂姐的祖传旧居。午间村里领导与小学老师聚餐,我们成了特邀的陪客,席间欢声笑语。世表侄是首途寻访新馆故里,对祖居地的一草一木一菜一汤既感新鲜又亲切。饭后我与德全叔和世松村长恳谈良久,其余则去村旁洋子河(练溪)乘渡船游览。
下午三时,告别了新馆宗亲,立即趋车赶往棠樾。棠樾在新馆西南卅余里。205国道宽阔又平直,车行快速。树民宗兄夫妇在等候我们。因是鲍氏后裔,前来晋谒牌坊群和宗祠,不仅免购门票还由树民兄女婿、游览区办主任小洪亲自担任导游讲解,真是特殊优待!我与内人迳直去“欣所遇斋”聚谈。树民兄是位性情平和、谦虚待人的长者,多年来为鲍氏后裔寻根访祖,可说是竭尽了全力,深得海内外鲍氏族人的景仰和赞许。且在书法和绘画上有很高造诣。我向他汇报了《鲍氏文苑》第四期准备工作情况,征求对有的稿件意见,他不厌其烦的一一作答,还为随行族人在他的著作上题词留念,他的书法龙蛇走笔,无一雷同,赢得一片赞美声,我们合影留念。只是近年兄嫂俩身体欠佳,我们请他们保重。我想鲍氏先祖也会保佑他俩健康长寿。情深依依的告别了树民兄。一路西行,夕阳西斜时回到蜀源。女主人已在整席待客归来!寻根之旅,聊慰了游子思乡之情。新馆和棠樾的宗亲们请相信,我们还会再来,或许是明年、后年,因为这里是我们的根。
6月1日
今天按计划是蝣览屯溪老街和“花山谜窟”。有两位同行者欲去黄山游览。蜀源可至潜口乘班车到黄山南缆车站上山。为保证游客安全,宽迪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俩必要时即刻用手机打电话来。我们上午游屯溪老街。读者可能早就领略过它的明清文化氛围了,我也是旧地重游,就不再累述。
“花山谜窟”,是江泽民同志的题名。在屯溪以东不足十里,是新安江畔新开辟的景点。“谜窟”谜在何处?导游引领我们仔细讲解。从新安江南岸走过一近百米的铁索桥来到花山深处,只见依山势有很多洞口,进去就豁然开朗,上下都是一个个大厅,大的数百平米,小的数十平米。有的像可住人,有的像可藏粮和武器。均是人工开凿,工程浩大,洞内保持15℃恒温。至于这些洞窟是先民在何时开凿,作何用途,至今还是个谜!有人说是当年越王勾践藏兵于此攻打吴国。又说是宋时方腊起义屯兵藏粮于此。说法莫衷一是,有待今日学者考察和研究!
6月2日
休闲旅游应休闲与旅游有机的相结合,对年过花甲的我们更应如此。宽迪提议一起爬灵山去看看大山那边的灵山村。鲍联侄孙女已与女主人交上朋友,想与她一起喂猪聊家常而未同行。我们与另外两位旅游者同行。从村后山坡拾级而上,宽迪告知此路为昔日的一条“官路”,乃安庆到屯溪的必经之路,需骑马或抬轿通行。山景最为诱人,路边是密密的茂林秀竹。歇憩处回头一望层层梯田,平静如镜,时有农民牵牛犁田,好一派田园风光!灵山村藏于大山深处,屋宇依山而建,大都是明清古宅,已年久失修,看来农民生活大不如蜀源。宽迪说:灵山交通不便,是致贫的一大原因,但主要是村里干群不团结,是症结所在。看来“三个代表思想"中,干部心中要有群众,要为群众办实事,是个核心问题!回程我们包乘一辆农用汽车很快就回到住地。
现在来讲“吃农家饭"。女主人晨起为我们准备早餐。早餐主食是稀饭。这里地处“优昙谷”中,光照较短,稻米的生长期较长,米质好,俗称“贡米"。用泉水煮,特别可口。还有面饼和五香蛋,再有几碟农家小菜。午、晚餐,主食米饭。八人是八菜一汤,无大鱼大肉,却均是农家新鲜蔬菜,大部是自家地里摘取。如茄子炒肉丝、青椒炒干丝等。徽州的豆制品名闻遐迩,知名的毛豆腐和臭豆腐,更使人流涎不止。女主人常以家制咸肉蒸臭豆腐“犒劳",立刻就碗底朝天。家制山芋粉丝海带汤或肉骨头、油豆腐炖黄豆汤,吃了还要添!这样的农家菜,虽无大饭店里的佳食美肴。但我们吃的是狼吞虎咽,一扫而光。若在此住上半月一月,体重肯定会增加数斤。
晚间宽迪和会计前来结账。因我们既是宗亲又是直接联系,少了旅行社的一层“盘剥",中心领导商量以最优惠的价格结算。我们十分感谢村里的热情接待!
6月3日
回程,好汉还得走回头路。我们依依惜别了宽迪和小鲍夫妇,一周的休闲之旅与蜀源的宗亲和乡亲们结下了不解之缘。相信蜀源不会停下脚步,一定会“与时俱进”,从温饱走向富裕。我们还会来,一定会再来!
分享按钮>>《鲍氏文苑》第四期 蜀源鲍氏族人的致富之路
>>《鲍氏文苑》第四期 拜梅庵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