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苑》第四期 一代名师 卓越学者
- 中华鲍氏网 2011年1月19日 胡斐佩
一代名师 卓越学者
——记我所认识的鲍文蔚先生
口胡斐佩
岁月悠悠,韶光长流。今年(2002年)8月1 3日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教育家鲍文蔚先生诞生1 00周年的纪念日;尽管文蔚先生离开我们已经1 0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和道德文章,却始终鲜活地萦留在人们心间,久久不会淡去!
鲍文蔚先生(1 902—1 99 1年)江苏宜兴人,20世纪2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洋文学系,随即赴法国留学,专攻法国古典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归国后,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起,先后在北京大学、中法大学、东北大学、北洋大学、山东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等校从事法语、英语教学,并担任过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总务长等职;1 95 6年即被评定为高教二级教授,后来一直是我国外语、特别是法语教学战线的泰斗。同时,他还积极投身于法国及欧洲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达40余年之久;成就卓著,自成一家。他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优美流畅的笔法,将诸如巴尔扎克、雨果、拉封丹、布封等人的名著,一一介绍给我国广大读者。他在青年时代,曾将郭沫若的《先秦的天道观》、《“周易"的时代》等有关先秦诸子的著述,译成法语,向欧洲读者介绍,足见先生知识之渊博,功力之深厚。尤其是中年以后,文蔚先生致力于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法国人文主义大师费朗索瓦•拉伯雷的研究,并倾注全部心血,精妙绝伦地翻译了这位大师的杰作《巨人传》。20世纪50年代中,这部译作的第一卷问世后,即在法语翻译界引起轰动,被认为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名著欣赏’’节目对此作了专门介绍。随后,先生继续翻译这篇巨著,共完成40余万字,接近全部竣工。可惜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这些珍贵译稿竟被抄走,迄今下落不明,不仅使先生抱憾终生,更是我国法语学术界的一大损失。
文蔚先生非常爱国,具有中国知识分子固有的忧国忧民的心胸。他从青年时期起,就不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同情革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他在上海,曾在潘汉年等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下,冒着生命危险,积极参加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外围团体的秘密工作。解放战争期间,他在天津解放前夕,倡议并组织天津各高校教授联名致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的公开信,敦促其退出天津市区,以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这对解放天津是一项有力的声援。
我有幸与鲍文蔚先生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前身中央军委技术部干部学校)同事过,在他“最爱看的”北京西山之麓,共同从事教学活动约三年;那是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虽说是同事,虽说是共同从事教学活动,其实当时他已经是学富五车、声名远播的资深教授,我则仅仅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小小助教;而且从年龄上说,那时他已50多岁,我却刚过20,是绝对意义上的长幼两代人。但是,文蔚先生非特没有摆老资格、大架子,而且是那样的平易近人,那样的愿意提携晚辈,从不推辞年轻教员的任何请教;尽管在外表上,他总是保持着耿直不阿、落落大方的学者风度,令人敬仰不已。
文蔚先生在主持教学工作中,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优点,就是严谨。他当时兼教研室主任,严格要求每个教员必须做详细教案,他亲自认真把关。尽管他自己的授课任务很重,但对教员们的教案仍仔细审查,悉心修改,哪怕是语法讲解上的丝毫不足之处,也决不放过。他十分重视逻辑思维,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逻辑的严谨,不容丝毫马虎。这一切,既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也大大地提高了我们这批后辈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感。
文蔚先生极力主张教学必须重视研究工作。他曾在大、小会议场合,多次强调指出:要真正做好教学工作必须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事外语教学,必须进行外国文学研究和外语翻译,才能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当然,在那个时候,他的这一正确主张是不可能被有关部门所接受的,却深深扎根在我们年轻教员的心上。后来,文蔚先生离开了我们学校,但我们这些年轻教师记住他的教诲,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比较注意外语和外国文学的研究工作,的确使我们受益匪浅。由此,我们格外敬重和怀念鲍文蔚老教授。
如今,我已是鲍家媳妇,有幸成为文蔚先生的同宗晚辈。而且,文蔚先生的女公子晓娜女士既是我的族亲,又是我的朋友,我从她身上依稀体认乃父的气度和文采。我深信,文蔚先生对此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2002年1月于北京
分享按钮>>任生虎任中华任氏网站长、任志强、任小川任副站长
>>《鲍氏文苑》第四期 不平凡的女性——鲍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