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苑》第四期 绍兴(会稽)鲍氏豆姜族支

    中华鲍氏网 2011年1月19日 鲍世周


                                                    绍兴(会稽)鲍氏豆姜族支
                                                                            口鲍世周
         清光绪二一年(公元1885年),鲍存景(仰山公)子鲍诚基(馥生公)会同兄弟及家眷自绍兴县城北高车头鲍氏老宅迁入东豆姜安居,豆姜鲍氏就此开始。
        追溯源流,先祖鲍存景(仰山公)是以安徽迁绍(旧称会稽)始祖尚志公第四代孙。绍兴鲍氏直接根系在安徽歙县棠樾新馆。
        豆姜村原以谢姓居多,有前、后棋干二宅。1912年,鲍诚基(馥生公)主持家政时期,购置后棋干谢宅。期间曾遭火焚,1914年重建,重建后面积达2.5万平方米,有房屋百余间,成为当时大宅第。宅前及右边有河流,船运可直通绍兴县城、马山及外海。四通八达的水路为盐商漕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成为选择安居豆姜的条件。宅第以宗族宅第名同名取“尚义堂”,显示大家风范。宅第大厅悬挂“尚义堂”匾一块。一九二一年经三代人艰辛努力,家族业绩已显殷实。作为长远考虑,为扩大业绩,接待来绍高级贵客象两浙盐运使和美国洋行经理等贵宾,由德衔(清如公)主持,决定在原宅旁建一新楼。委托本县章积己营造厂按西班牙建筑风格设计、建造三层楼房一幢。历时一年余,耗银十万。整个洋楼装饰豪华。一层大厅按照中国传统风格布置,配红木条琦及壁上悬挂名人字画。二层为中西风格房间,既有红木家具又配西式沙发。三层为阳台,左右各设一亭,内置大理石桌、凳。亭顶为防风吹,各用几百斤锡浇注覆盖(后被人盗)。洋楼自配发电机发电。前进建有花园,配置假山、花木、水池,有专人负责管理。洋楼建成后在绍兴县境内外颇为轰动,洋楼堪称绍兴民宅之最。豆姜鲍氏名声大振,虽几经风雨创伤,其间曾遭火焚,但洋楼主体仍巍立于豆姜乡村之间,在现代乡村仍别具风格。
        豆姜鲍氏始祖存景(仰山公)创业之初,在姚家埭开设盐厂,以此为基础,逐渐向浙东发展。至第二代诚坤(厚卿公)、诚基(馥生公)、诚坎(济生公)三兄弟大力开拓发展,把祖业盐务逐渐发展成一个较大的经营网络。遍布诸(诸暨)、义(义乌)、浦(浦江)一带及常山、玉山和江西广兴府七县一带。在常山开设有利字,生字盐栈,在玉山、弋阳、横峰、贵溪等开设分栈,及其他如淳安、开化等地开设分栈。居为绍兴鲍氏盐商之首。德字辈第三代继承祖业,发扬广大,并开拓创新,豆姜鲍氏进入鼎盛时期。馥生公(承先)主持家政时期,谨尊祖训,以“公、忍”为上,“公则相安,忍则相悦”。曾得蔡元培先生赞赏,并曾编入绍兴县志。由于豆姜的业绩和声誉,一九二一年两浙盐业协会成立,德衔(清如公)作为绍兴鲍氏盐商代表任副会长,德潜(选臣公)任常(常山)广(广信)开(开化)纲(盐)商执委会主席。
        豆姜在进入第二代时,除重点发展祖业盐务外,又开拓新产业:典当业。典当业也是徽商主行业之一。以仰山公开设的三泰当为基础到清朝中叶已在上虞、诸暨、嵊县及本县境内先后以独资或合股等方式扩展典当行八个,三泰、千豫、阜成、济成、润泰、泰康、厚余、善祥,称“八当”,同时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又先后创办钱庄、酱园、油坊、布厂等产业。在发展本地产业的同时,豆姜鲍氏积极向大城市发展,在杭州先生花巨资建立了环湖旅馆、义源银楼。义源银楼与当时的信源、乾源称杭城三大银楼,义源又是三源之首。在扩展民族工业之时,豆姜鲍氏又积极与国外洋行接触。经协商与当时的美孚洋行签订美孚油(旧称洋油)绍兴府总经销,当时城市居民和广大农村均无电,煤油畅销,获利颇丰。鲍氏开设的顺记洋油行同时代理杭州东南肥皂厂、火柴厂等业务。虽然战火曾使美孚中断,但凭借鲍氏卓越的业绩和优良的信誉一直到解放美孚退出大陆为止。解放初全资转投杭州新联袜厂,直至56年公私合营改为杭州袜厂,鲍氏均有人在厂内任职。
说豆姜鲍氏,还要谈及“九思堂”家祠。“九思堂”其名来自古语“君子由九思而来”。“九思堂”建自1913年,目的是聚合家族的力量,更好地扩大经营。“九思堂”分三进,在二进大厅悬挂“九思堂”匾一块,三进设灵位及祭祀场所。“九思堂”立鲍存景(仰山公)为豆姜先祖,逢年过节,先到高车头祭鲍氏先祖回来后祭豆姜先祖。家祠由族长主持,集豆姜鲍氏各地产业,当时拥有家产银60万及各地地产6千余亩。下设秘书、帐房及厨工、粮仓工等数十人。豆姜鲍氏实行集体管理的分配制度,凡豆姜鲍氏生儿育女,从出生之日起,人“三斗”米,按月向库内支取,同时鲍氏继承儒商家风,十分注重教育,鼓励子女读书成材,规定,凡外出求学者一切费用均可向“九思堂”支取,直至学业结束。除鼓励本姓子女求学上进外,还在老宅旁出资建有一座“震东小学”,设七个班,聘教职工十余人,除本姓子女外还招附近乡民子女,免费提供初级教育,远道的学生可免费住宿,至绍兴沦陷时被迫停办。“九思堂”秉承祖训:乐善好施,又开设仁济中药铺,除服务本姓名,对上门求医问药的贫困乡民义医义治。逢灾年欠收,鲍氏大力赈灾,接济衣、被等物,并拨出大米对上门求助者予以施舍,延续不断。至今豆姜后人谈起还称颂不止。
        豆姜百年,鲍氏后裔繁衍生息,从存景公起已延续七代。抗战时期豆姜鲍氏各分迁居于沪、杭及本城等地,目前德字辈亦已早故,当初豆姜第四代亦字辈20位兄弟至今也剩不多,亦刚(克坚)伯年届九十,是亦字辈也是豆姜后裔的长者,更是豆姜鲍氏的历史见证人。世字辈多年届古稀,其、荣二代正风华正茂。
        解放后,豆姜鲍氏分布各地、各行各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勤勤恳恳,许多人学有所成,成绩卓越,成为一代名人,是我们豆姜鲍氏的姣姣者,许多人从岗位上退下来了,但仍努力地积极地发挥着自己的所长,为社会大众服务,豆姜鲍氏后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分享按钮>>《鲍氏文苑》第四期 蜀源鲍氏之谜
>>《鲍氏文苑》第四期 广东中山鲍氏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