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苑》第四期 一场保护燮祖墓的官司

    中华鲍氏网 2011年1月20日 鲍俊盛


                                  一场保护燮祖墓的官司
                                                                              口鲍俊盛
        自幼听老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清朝末年,我们睢宁沙集南鲍庄鲍氏支系与找沟西南几家鲍姓联合起来,为了保护一位鲍氏先祖的墓地,与人家(刘姓,现泗县刘糖坊处)打了一场官司,而且打赢了,保全了先祖的坟墓及墓碑,断回了8亩祖茔地。这件事一直记在我的心里,长大后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委。原来是找沟西南池山(亦名赤山)西旁有我们鲍氏家族的一位先祖墓,且有墓碑一块。据碑文记载,这位先祖名燮,茔地8亩,弓口四至均详细记在碑文上。也许是世道沧桑,水旱灾害,后裔散迁,等等原因,祖墓无人管理,茔地没人种植。其后人失考,逐渐地茔墓被风雨冲刷,几近平地;碑记受岁月侵毁,字迹渐次模糊。也不知经过多长时间,8亩茔地逐渐被别人开垦种植,侵占殆尽。茔墓和碑记更加芨芨可危。找沟清时属江苏省睢宁县地盘,至解放后才划归安徽省泗县境。据老人们讲,山西旁有个张洪庄,庄上住有两户姓鲍的,后来曾管理过8亩茔地,对茔地和墓碑的情况,也较为了解。
        随着阅历的增长,家谱中记载的内容渐渐地都能看懂了。当我在家谱的一篇序言中看到:“汝莱公士玉,生二子,长燮公,次荣公。汝莱公携燮移入皖苏边境池山。燮公以仕农为生,自食其力矣;”我马上想到老人曾经讲过的故事,产生了一定要到燮祖墓碑前看一看的想法。考燮公乃是宋朝(南宋)时人,依据是在同一序言中所载其弟“荣公以文学起家,始于棠樾建书园,观棠樾山川生秀,人物清奇,有欲迁之志而未逮,至曾孙居安、居美二公始自郡西门迁居,尊荣公为一世祖。”经过与现歙县棠樾支裔树民先生通信,并于公元1998年10月前往棠樾拜谒祖祠,查考世系,得知荣公后裔目前已传至35世。且《歙县志》及棠樾本支均记载荣公是南宋1127年后的棠樾建书园,至曾孙美、安二公始迁棠樾,所以燮公是宋时人确凿无疑。燮公墓至今犹存,可以名副其实地算一座古墓了。原来在清末时,我支曾祖辈“德”字班有位外号叫鲍老皮的,父辈们有的叫他皮老爹,在睢宁县凌城集街上开了一家大烟(鸦片)馆,某日遇见一位叫鲍德公的前来吃大烟。叙起来巧是名字中间一字都是“德”字,遂兄弟相称。闲聊当中,鲍德公说:“我们找沟南山西旁有俺姓鲍的祖茔地8亩余,如今全被邻人侵占,墓和碑也得不到保护,如果我们鲍氏有能人,完全可以将茔地要回来,墓和石碑也能得到保护,碑文记载着茔地的弓口四至。”当时开烟馆的曾叔祖与其相约好时间,在某一天带上家族中几个人前往鲍德公处。据说一盘老盐豆喝了二斤老白干。到晚间,来到墓碑处,马灯照亮,用抹布蘸水(早有准备)揩净碑上泥土,将碑文抄下。当时墓在刘塘坊刘姓所种的田地内。而后前往睢宁县大堂告状,要求断回8亩祖茔地,以保护祖先的墓和碑。现有碑文作证,其中记载着茔地的弓口四至,四角埋有四石柱。县官派仵作前往验证属实。再传种地户刘姓、张姓调查了解,他们说以上是垦种的无主荒地。县官断:以前谁种就种了,这地是鲍家的地,现在要收回,从现在起,谁种谁给鲍家交地租,数量你们双方协商。县官明断,谁敢不服?好象古时的官司不象如今的那么程序繁杂。此后,茔地算回到鲍姓手中,燮祖墓和碑得以有效的保护,收地租事宜就交给当地的鲍德公负责。后来,外姓人不种了,就由鲍德公的后人种那8亩地和管理墓碑,每年清明都要添点土,烧化纸钱。后据当地同姓宗亲讲,因为给燮祖墓添土,与刘姓还闹过矛盾打过架,刘姓说我们一给茔墓添土,他们庄上就要失火。当然这是迷信或是借口。听父辈们讲,我们支系修的支谱,一部分费用还是收的地租钱呢。想到燮祖墓前实地考察一番的念头一直萦绕于心,1998年秋,终于成行,了却夙愿。我专程走访了燮公墓地附近的同姓宗亲。先到张洪庄一打听,庄上仍有两家姓鲍的。见面后说明是专门来寻访燮祖墓的,我并问他们:“七、八十年前这庄上就有两家姓鲍的,怎么现在还是两家?”他们讲:祖上十几代单传,人丁不盛。据说燮祖开初几代比较富足,一度曾打过响场。后因多种原因,天灾人祸不断,加之外迁,逃荒,原居住地名鲍宅,现在已无一家鲍姓人居住了。所以至目前近支零落,只有十多户。
        原来如此,将燮公写入我们家谱,定为二世祖,一是为了保护我们鲍姓先祖的茔墓,二是为了那8亩茔地,使之变为白纸黑字而已。至民国初年,我支族人还同往找沟西南与当地之同宗,复立一块新碑。旧碑平头,新碑有帽。惜新旧二碑均已毁于文革十年浩劫期间。燮祖墓能够保存至现在,是与鲍氏后裔的团结维护分不开的。


分享按钮>>《鲍氏文苑》第四期 叔牙公又一支回族后裔
>>《鲍氏文苑》第四期 访传说中的叔牙故里盱眙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