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苑》第四期 一墨牵情

    中华鲍氏网 2011年1月20日 鲍世绅


                                            一墨牵情
                                                                               口鲍世绅
        去秋,接绍兴世垣兄来信,并附寄来李晓光八月十一日发表在《扬子晚报》上的《祖传古墨》一文的复印件。此古墨是绍兴八字桥支系亦俭叔寄交北京世禄的,因该墨系寅初公和遗唐公兄弟俩于光绪八年专程赴安徽歙县定制。世禄是绍兴前观巷始祖遗唐公的嫡玄孙。亦俭叔虽珍藏多年,仍欣然将此遗物割爱送予世禄,以资纪念。此举使在京的前观巷后裔深受感动。他们立即将此消息告诉了在南京、上海、杭州和绍兴的亲友。在南京的世禄的表妹夫李晓光是研究鲍氏族史的热心人,又熟谙文房四宝。他的《祖传古墨》既介绍了古墨,又介绍了绍兴鲍氏族史,在族内引起强烈的反响。特别得到了直乐泗支系始祖寅初公的后裔们的高度重视。家住杭州的家兄世绳,在看了该文后,迅速将书法家、先祖荫馀公遗传下来的墨锭盒取出,惊奇地发现其中有一锭与文中介绍的完全相同。我也突然回忆起早年我也曾珍藏过一只寅初公自制的瓷质绘画用的调色池。后转送给了在美国旧金山的长兄世纶。随即就致信大洋彼岸,并附寄了《祖传古墨》复印件,请他将原物摄成照片寄回。长兄是位十分重视中华民族文化的老人,接信后立即清点珍藏的祖先遗物,意外地发现不仅有寅初公专门制作的调色池,还有寅初公在同治己已年在安徽定制的古墨,另外还有丁丑年制的鲍氏祭器酒杯一只,和寅初公长子、先曾祖父洁卿公定制的瓷碟两只。长兄立即将上述祖传遗物摄入镜头,照片经冲洗后,见字迹和画面清晰度不够,效果并不理想。他又请人用电脑处理后,得到了反映遗物原貌的图片。他将好消息迅速告知了在杭州的胞弟们,并邮来了全部照片。这些照片凝聚着海外赤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先辈的敬慕之情。
        寅初公的墨锭(见图),长7.75厘米,宽2厘米,厚0.75厘米。正面两行阴文是“同治己已余过屯溪自制古会稽寅初鲍氏(章)”。背面阴文是“敦古处室藏堙”。从字体分析,系寅初公亲笔所书,同治己已年(1869),是年寅初公48岁,这是他赴京殿试中了第二甲十八名进士,并入翰林院之后的第二年返回故里时,偕五弟勖斋公随同从堂叔鸣歧公去祖居地安徽歙县新馆村祭祖扫墓时所定制。这应是第一次所定制的墨锭,而《祖传古墨》中所述的古墨为另外一批,寅初公定制后分给各房后裔,其寓意是嘱后代用此墨好好练字,不要辜负前辈的一片苦心!此种墨,如李文所述:乃用精选松烟配以上等香料和名贵中药制成。幼时我们称之为“香墨”,长辈从不允以此种墨让我等练字,而是作为一种“止血药”。偶而有点小外伤出血创口,用此墨和水研磨,蘸棉花敷之,即能止血。而我等描红练字的是市售“臭墨”。 绘画调色池为5.75×5.75厘米四方形,高1.75厘米,池内中间为园形小杯,四周为四个方格杯。四侧面各为两幅书法和两幅绘画。一面书法是“锦轴书千卷雕栏水一湾”,另一面是“展卷书皆圣题诗画湖山”。一幅是山水,另一幅是花鸟,园杯底部书有“壬午年寅初制瑞山氏作”。瓷质精细,但无注明产地。壬午年是光绪八年(1882),是年九秋,寅初公偕二弟遗唐公,在他的晚年(六十一岁),再度往访祖居地,同时去安徽休宁胡开文墨庄定制墨,此调色池是否与此同时定制,在他晚年整理的《鲍太史诗集》也未有记载!遗唐公擅长绘画,尤以画梅著称。这在《鲍太史诗集》中屡有提及,寅初公擅长书法也兼绘画。此调色池是兄弟为此而定制,亦未可知,如能在绍兴前观巷后裔中找到同样珍藏品,则答案就更清楚了! 鲍氏祭器为一只酒杯,杯的外侧面,一面是菊花图,另一面书有“鲍氏祭器丁丑年”。此杯原由五叔亦凯所珍藏,1991年长兄回国探亲时,五叔转赠与他。作为鲍氏祭器,现已所见不多,堪称珍贵。只是其制作年代,较难考证。从其瓷质并不精细来分析,像是清朝前期一般家用制品。若是清乾隆年间绍兴鲍氏始祖曾尚(尚志)公自安徽歙县迁绍时带来,我感到可能性较小。我以为较大可能是第二代凤占公或第三代炳南公于咸丰丁丑年(1877)作为绍兴鲍氏“五思堂”定制的祭器。按祭器的规格,应是成套的,当然历经一百二十多年,不可能成套完整地保存下来,但也不可能只此“独一无二”吧!
        洁卿公定制的瓷碟,制作精细,可惜未留年份,碟面图案以梅花为主,或许出自其叔父遗唐公之手。
        我们鲍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祖先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年来,在宗亲们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先后收集到了寅初公的遗著《东使笔记》和《鲍太史诗集》,现又发掘出了保存百余年的墨锭和瓷器。相信只要在我们后裔的共同关心和努力之下,将会有更多的文物和历史遗产被发掘出来。这对研究鲍氏发展史,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编者按:上文提到了“调色池”和鲍氏祭器及其制作年代的问题。适逢召开本期定稿会议,编辑组成员中有长期从事古陶瓷紫砂工艺制作及研究,并卓有成就的旭琦宗亲。编者向他就教,据他谈:我国自古以来文房用品除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外,尚有水滴、水孟和笔洗。其制作工艺也极讲究,富有收藏价值。文中提到的“调色池”,就是笔洗。明清时代,笔洗的造型丰富多彩,富有个性化。文人墨客在书法和绘画作品时用来调色洗笔之用,往往是请江西景德镇瓷窑定制若干,从书法和绘画釉色来看,由定制者在丝绸(现时用丝网)上书写及绘画,然后在白釉瓷坯上印制着色上釉色,再烧制而成。这种工艺到晚清才有,因此此笔洗为晚清所制当极有可能。遗憾的是无笔洗底部背面照片,那里应有窑名。关于“鲍氏祭器”酒杯,他一眼看出,应为清朝早期所制,是由工匠根据定制者提供的书法和绘画作品,用色釉在白釉瓷坯上临摹手绘,再上窑烧制而成。距今应已有两百多年,已达“文物”级,希收藏者好自珍藏。根据上文线索,编者查证,此祭器至少应为清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所定制。是由鲍氏绍兴高车头系始祖鲍曾尚(尚志公)在清乾隆三十七年癸已(1773)从安徽歙县新馆村迁绍时带来绍兴的。以上笔洗和祭器熙片,刊登在本期彩色插页上。


古墨 鲍世纶供稿


分享按钮>>《鲍氏文苑》第四期 访传说中的叔牙故里盱眙鲍集
>>《鲍氏文苑》第四期 祖传古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