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七期 和州鲍氏祠堂简介

    中华鲍氏网 2011年2月10日 家成诗圣


                                       和州鲍氏祠堂简介
                                                                             口家成、诗圣
        启忠公为西梁山支始祖,在西梁山麓建立和州鲍氏支祠。七世源深公于清光绪(公元1879年)重修宗祠并刻挂楹联。 
        和州鲍氏祠堂坐落于安徽省和县西梁山老街西头北边。位于长江大堤外侧,南距长江之滨二百多米,西濒西梁山脚下大公塘三十多米,据传宏(鲍宽,现居广州)、传英(居西梁山)等长辈回忆:祠堂坐西朝东,占地约五百多平方米。(东西长约五十米,南北宽约十米,详见附图。)整个建筑格调为大屋顶、小瓦、砖木结构、平房、高屋脊(屋脊离地约六米多),气势宏伟庄重。三开间、三进、两天井。第一进为门楼,进深约五、六米。大门外一对石鼓相望,双狮座立两侧。大门两边嵌刻对联:“华国参军笔,传家司隶骢。”门头上嵌:“鲍氏宗祠”四个大字。过第一道天井为第二进,深约九米,前后沿无墙,中间左右各两根粗大的木柱立于莲花造型之石础上,空旷而高大,是宗亲祭祀时集聚之所。过第二道天井,便是第三进,为供奉列祖列宗牌位的拜殿,进深约十一、二米。沿西墙向东搭阶梯状牌位台,大约有七、八层。从北到南、从西向东,分层依次陈列祖宗牌位。牌位大者高约一尺,宽约六寸;小者高约六寸,宽约三寸。台前是供桌,桌上放置香炉和烛台,于清明、冬至举行祭祖仪式。祠堂在1931年经洪水浸蚀,已部分受损。正准备修葺时,恰逢抗日战争爆发,以至年久失修。1948年至1949年春,被盘据在西梁山的国民党军队拆屋抽木,弄得面目全非,残墙断瓦形同废墟,又经1954年洪水冲刷,现已荡然元存。原址部分为村民宅地,部分为菜园。仅存一对石狮,被村民移至数里之外,仔立在土地庙前。宗亲建议:在祠堂故址,立碑永久纪念。 (碑文附后) 在续谱过程中,不少宗亲询问和州鲍氏的堂号。
        我们在《和州鲍氏谱略》中,找到两处鲍氏堂号的踪迹:一处是其第三册58页第二、三行的记述:“……乾隆卅七年十月东村族叔文?带族谱至和,因借抄录,敬义堂裔孙世?沐手敬书。……”又一处是其第三册末页的谱号上,盖有“历阳鲍诒经堂”篆刻印章。在收执人名字上,盖有“明远后人”隶书印章。
        世?公为和州西梁山派四世、迁徽四十六世,文?公为迁徽四十五世,同属东村鲍氏。故世?公向文?公借族谱抄录,自称为敬义堂裔孙,可见两公同属一堂。诒经堂前冠以历阳鲍,历阳乃和州古名。诒经堂仅见之于《谱略》上的印章。传笏(友恪公之子)宗亲告之,他和宝应宗亲都不知此名。而传宏(西梁山派十世)、家琚(西梁山派十一世)、家保(乌江派十一世)三位宗亲,年近八旬,明确告知:和州鲍氏堂号为“敬义堂”。
                     碑 文
(一)正面
和州鲍氏宗祠故址
安徽和州鲍氏续谱工作委员会
暨和州鲍氏宗亲同立
公元二oo五年月
(二)反面
和州鲍氏宗祠建于1879年秋。坐西朝东,占地约五百平房米,古典建筑,气势恢宏。三开间,三进,两天井。头进为门楼,门外一对石鼓相望,双狮坐立两侧,门旁刻有对联:
华国参军,笔传家司蒜骢。”门额书有:“鲍氏宗祠”。
二进为祭祀时,宗亲集聚之所。后进为祀拜殿,中间供奉列祖列宗牌位。左右柱上挂中丞公源深撰并书写的楹联:
        祖宗忠厚,世德相承,且勿论富贵绵延,但使饥有食、寒有衣,居处有屋庐,比户各保安全,便是享祖宗遗留福泽。
        子孙贤明,家声乃振,亦不必才能奇异,祗须士勤读、农勤耕、工商勤职业,合族尽无游惰,即可立子孙兴盛根基。 
        宗祠一九三一年遭洪水侵蚀,部分损毁。后迭遭兵燹,终成废墟,仅存石狮一对、石础一块。为缅怀先祖,海内外宗亲瞻仰故址,特立此碑,以资纪念。
 


分享按钮>>文苑七期 南京图书馆古籍部藏和州鲍氏著述目录
>>文苑七期 关于和州鲍氏堂号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