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七期 故 乡 行
- 中华鲍氏网 2011年2月10日 鲍家琚
故 乡 行
口鲍家琚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这次寻报拜祖,我是秉承先父遗志:弥补焚谱之罪。大人在不幸的年代,椎心泣血,悲痛欲绝地将珍藏几十年的《和州鲍氏谱略》尘化灰烬。传笏叔更是怀念友恪公——《谱略》主要编纂者、老人尊重的父亲。人子一册的传家宝书,也是在文革中惨遭销毁。庆幸千禧年续修家谱,正是造福子孙,功德无量之盛事……游予访宗心切,终于在2004年5月20日叔侄伴行,了却夙愿,能向家乡父老致敬礼;我还带去三卷自撰回忆录《时也!命也!运也!》向老祖宗作真挚汇报。
故乡行三天时间,和州鲍氏续谱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家成(西梁山支、和县公安局纪委副书记)秘书长诗圣(乌江支,和县商务局会计师)全程陪同,我会见传瑜主任(乌江支、和县粮食局离休干部)、家培副主任(西梁山支、和县服装厂长)畅艘宗亲厚谊。传瑜叔欢快地传诵着友恪公扶贫济世的众多佳话:凡鲍氏族人遇有困境,只要去江苏宝应(注:本期刊友恪公生平事略)总是热情接待,临行还拨给路费,安返和县。
一行五人——传笏叔偕家琚、家琛兄弟夫妇,下榻和县镇淮宾馆。招待所改制,小楼没有喧嚷,环境舒适安逸久居苏州闹市,顿觉进入新天地。难怪清康熙初年,老祖宗会从歙县东村,北上占籍和州:启元公为乌江支始祖、启亨公为张家湾支始祖、启忠公为西梁行政支始祖。在这天门山(注:本期全文刊载和州七世源深公佚文《忆江南?天门好》词一首)“山青水秀、民情浑朴、地脉丰腴”的人间宝地,繁衍生息…… 第一站。我们去西梁山镇西梁行政村——老街自然村。一进村,诗圣就拨开田埂杂草,首见一枚莲花造型之石础,是祠堂内的遗物;还有一对倒卧的石狮,被宗亲扶起,机智地仔立在村头土地庙前,以防偷盗、损坏。我们就在土地庙二侧,分别摄下东、西两座石狮象,留作纪念。(请看石狮、石础照片)。
启忠公最早来和州住商,在西梁山麓建立和州鲍氏支祠;清光绪五年(1879年)源深公——传笏叔曾祖父重建宗祠并撰写祠联。1931年祠堂遭洪水浸蚀,损坏之后,又迭遭兵燹,终成废墟。今日喜见民居数间,还遇见一位宗亲,要请我们去喝茶呢!此处苍松翠柏,林木覆盖是够清静。传笏叔建议,在祠堂故址,立碑永久纪念:石狮一对雄伟傲立,石础尚在,我鲍氏基业万世永存。(本期专文刊载碑文内容)
我们尽览天门山山川秀色,抓拍瞬时风光。耿家园(现名颜庄)是为源深公故居。公苦读圣贤书,中举晋京,四为学政,四入上书房行走,官至山西巡抚,光宗耀祖。清光绪七年才从和州迁入江苏宝应定居。颜庄西行,就是鲍氏祖莹,列祖列宗,我的曾祖父也安葬于此。大片坟山早被国营砖瓦厂占用,挖成万丈洼地。我们只能站在近侧的土堆上,面对苍天,祝祷先人安息,保佑族子安康。
第二站。乌江,和州重镇,紧靠长江边,苏皖交界之商贾要地。漫步在老街石板路上,店铺门楣古色古香,销售日用百货,更多的是家用电器和时尚服装。从诗圣祖辈破旧老屋的窗格里,窥视出昔日的沧桑……
古和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含今含山县境。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乌江,无颜及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我们凭吊霸王灵祠时,巧遇县文化局鲍姓局长。
获悉远道来客为和州鲍氏,立即让售票处足额退还景点门票款,并致歉意:公务在身不能奉陪,使我感动。
传笏叔为和州行,填词一首《换巢鸾凤》也刊载本期。我读某句有感:下阙“……垓下悲歌哭江东,芦漪唱渡施鱼饭……”,前句指的是霸王无奈何,终了一生。后句典出:吴越春秋,伍员奔吴——即今苏州,惊险过昭关——含山北小岘山上,“追者在后至江”,子胥“乃潜入深苇中”,渔夫与之“对歌,为子取饷”。“持麦饭鲍鱼羹盎浆”,北返时“渔者覆船自沉于江”一代名臣伍子胥,情系姑苏,千秋史笔,世人景仰。我永远不会忘记和州人民对历史的贡献。伟哉伍子胥,大哉故乡人。
第三站。县城流连,观看《陋室铭》,我们到刘禹锡纪念馆,吾谒这位中唐进步思想家。原来“永贞革新”失败,贬为司马之后,曾在和州任判史,施惠一方。《陋室铭》家喻户晓,我读小学就呛过。刘公洁身自好,不与世俗权贵同流合污。铭,以戒勉自己而作。传笏叔用数码相机,将石刻铭文全部印存。
我们专诚向家成致敬。这位“全国人民优秀警察”爱憎分明,老成持重,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妥善保存抗战前夕刊印的《和州鲍氏谱略》,才有今天的皆大欢喜。翻阅它如面亲人。老谱留世仅存二部半,珍藏者应予表彰。建议由续谱二作委员会发给奖状。
家成小院里,清茶一杯暖人心。看:人工凿池养金鱼,黄雀呜叫迎来客。,数珠果树枝叶茂盛,假山盆景红绿点缀,铁树开花指日可待,还种些食用蔬菜……好一个人居环境,和县人民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迈进小康一步。
我和州有如此贤能父母官,有如此善良老百姓,值得传颂。叔弟精神万古长青。这就是我们在返程路上要说的一句话。
分享按钮>>文苑七期 归梦到和州
>>文苑七期 家、家谱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