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七期 樟 岙 行

    中华鲍氏网 2011年2月14日 鲍贤昌


                                             樟岙行
                                                                            口鲍贤昌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
    捧读《象山县地名志》,当翻到东陈乡樟岙(ao)村时,突然一行行黑字映人眼帘:“樟岙村,地处沙岗西南2.5公里,沿羊山头北麓呈块状分布。710户,2081人,28姓,鲍姓居多。《鲍氏宗谱》载:北宋末,金兵南侵,始祖鲍栋自天台凤凰山头先迁宁海胡家碶(即今胡陈)旋移此建村……。”
一、夙愿
    樟岙是个有着900年历史的古村,人口众多,文化积淀丰厚,同时,这里又是宁波地区最大的鲍氏家族之一,直觉引起了我寻古访旧的浓厚兴趣,于是多次托人打听,都难以着落。寻访樟岙,是我多年的夙愿,惜无熟人,故一拖数年,未能成行……
    情深深,思切切。樟岙行,心中埋。柳暗花明,峰回路转。
    2004年9月9日,记者崔小明写的《十年寻祖考古 编撰三本村志》的人物通讯在《宁波日报》上发表后,社会上引起了反响,许多读者纷纷来函,要求购买《鲍家村志》。其中一封来自象山县城丹城的信件,引起了我的注意。寄信人鲍文助,象山樟岙人,在丹城开了一家食品店。该村里正准备编纂村志,委托他购买《鲍家村志》一套,以便参考,并真情邀请我去樟岙作客。这似乎在昏暗的云层里射出一线明媚的阳光,给我以希冀与向往。它了却了我多年来赴樟岙的夙愿。
二、相聚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前夕,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我背上相机,从宁波汽车东站出发,踏上去象山樟岙的征程。汽车沿着盛横线,穿邱隘镇,绕东钱湖,至横山码头,转乘汽渡,跨越十八里象山港,从西驿码头上岸,直驶象山丹城。
    在丹城汽车客运中心,相约的黄避岙张明俊先生早已等候在车站,家住丹城的鲍文助先生也随之赶来,我们三人乘上丹城至石浦的汽车,直奔樟岙。 
    樟岙位于象山县城南30里,出县城,穿北岙隧道,越沙岗路口,一座雄伟壮观飞檐歇山顶的石牌坊高高矗立在樟岙村道口。这座四柱冲天式牌坊,建于2003年。坊顶刻二龙抢珠,雕刻精美。牌坊高10.5米,阔1l米,坊额正面镌刻“樟岙”两字,背刻“物阜民丰”四字,金光闪闪,光彩照人。正面牌柱中联分刻:“五狮峰顶观海日初升叹山海壮丽;千岁樟前看村容新展话今古沧海。”背面牌柱中联分刻“古村新貌看水秀山清人和乐;龙涧清流育春花秋实年丰登。”一条宽10余米,长3华里的水泥路,自东向西直通村庄。路旁树木茂

                

                                                            浙江象山宁海胡陈樟岙村口牌坊
盛,田野百花斗艳。站立村前,举目远望,樟岙山青水秀,三面群山环抱,牌坊高耸,溪水悠悠,古樟挺拔,神庙粉黛,卵石驿道,青藤老桥,新房旧宅鳞次栉比,宗祠教堂交相辉映。村里民风淳朴,风景独好,胜似桃源仙境。正当我们欣赏大好自然风光,纵论樟岙千秋变迁之时,村长鲍云兴将我们引进村委会会议室,党支部书记鲍养浩和我们热情握手,对我们远道而来表示欢迎。当得知北京鲍氏宗亲已出刊第六期《鲍氏文苑》杂志和云南将举办《鲍氏文苑》第五次座谈会的消息后,个个惊喜万分,纷纷说“这太好了,实在太好了’”。座谈会上,宗亲们你一句,我一言,道千秋,叙族情,虽始祖迁移年代不一、支派有异,但我们同属叔牙后裔……。
    中午,村长鲍云兴还特意准备丰满菜肴招待我们。席问,宾主频频举杯,共祝鲍氏后裔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三、寻踪
    樟岙地处东陈乡2.5公里,三面青山,溪水东绕。西依五狮山,连峰叠嶂,主峰海拔557米,上有千年古刹江龙寺。山下两溪环抱村庄,经干溪桥、青龙桥汇聚于回龙桥入普陀河。难怪北宋末,始祖鲍栋,自天台凤凰山头,几经周折至象山五狮山麓樟岙,见气候宜人、景色秀丽,即披荆斩棘,建舍发族。至今历29代,已有870多年的历史。现全村743户,2160人,耕田1552亩,山林3344亩。在漫长的岁月中,鲍氏后裔兴教义塾,耕读并举,代有名人,其中有清进士鲍其山,民国象山县党部书记鲍英华,民国象山县参议院副参议长鲍谦……。
    午后,60岁的党支部书记鲍养浩和57岁的村长鲍云兴,共同加入我们寻古访旧的行列,探秘樟岙的千古之谜。
    樟岙——旧志作“张岙”,在山坳,离海较远,要绕几个山嘴,方能看见,故称“张岙”。民国《象山县志》始作樟岙。一说坳内樟树成林得名;另说由村东神庆庙旁古樟得名,且“张”与“樟”普通话同音,亦属自然。
    神庆庙古樟,历1200载春秋,根深叶茂,高矗挺拔,冠盖15米,主干高25米,胸周长8米,形如雨伞。岙樟长在山坳,村以树得名,故称樟岙。该树现被列为浙江省古树名木实行一级保护。
    神庆庙,90年代重建,红宇楚墙,壮观巍峨,与古樟交相辉映,妖娆分外、洞天别有。殿内塑当境神君,案桌供四时鲜果,常年香烛通明,烟雾缭绕。戏台飞檐连接后殿,下方两柱浮雕双龙,栩栩如生,风骚独领。柱上楹联耐人寻味:“金榜题名虚富贵洞房花烛假姻缘”,别有一番人生哲理。
    清进士鲍其山故居,座落在旧宅丛中。循着石径,几经曲折延伸,来到了一幢三合院,“进士墙门”已失去昔日的风采,屋内堆满柴草,大门破烂不堪。门庭飞檐翘角,一只悬挂“进士匾”的匾座尚存。遥想当年,鲍其山得中进士,门庭悬“雍进士”金匾,群贤毕至,高朋满堂,谈古论今,其乐融融……。文革中鲍德兴冒着风险,将“进士匾”密藏柴房,才幸免劫难。当鲍文助、鲍志华叔侄俩拨开柴草,抬出匾额,上书:“雍进士”落款赐进士状元及第内阁学士礼部佐侍郎提督浙江省学政吴锺发为丙午恩贡鲍其山立,咸丰元年岁次辛亥桂月吉日’。匾虽陈旧,但字迹无损,弥足珍贵。
    樟岙鲍氏宗祠始建于清代,青瓦灰墙庄严肃穆,内有戏台、天井、祭堂,70年代初拆建。今祠内正中塑春秋二世祖鲍叔牙、唐鸿胪寺卿鲍世德、北宋鲍栋三始祖神像、神位。两旁壁挂金匾各一,一块书:“行偕钟郝”,落款:敕授文林郎象山县事加五级记录六次又记大功三次葛为故生员鲍天成发妻史氏立,嘉庆十八年岁次癸酉如月吉旦;另一块书:“玉洁冰清”,落款:钦命兵部左侍郎浙江全省学政胡为故考邑庠生鲍式焙发妻陈氏立,光绪三年岁次丁丑林锺月上浣毂旦。清明、除夕,来祠的鲍氏后裔陆续不断,点燃香烛,瞻仰先祖神像,颂扬先祖业绩,寄托人们无限的哀思。 在村里,我们费尽周折,找到了一位《鲍氏宗谱》的保存者鲍于乾,他今年50多岁。文革中,他冒着风险收藏家谱,如今如数家珍。当打开深蓝色封面的清光绪樟岙《鲍氏宗谱》时,书中一条条红杠划着始祖鲍栋(宋参军)的世系传承及当地风土人情和山川地理……。这是清代的遗物,是樟岙鲍氏家族档案的缩影,弥足珍贵。我忙取下相机,按动快门,忠实地记录着历史的一页。

                             

                                                                                樟岙神庆庙古樟

                                                                    清光绪象山樟岙《鲍氏宗谱》
四、展望
    樟岙自北宋建村以来,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解放,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因地制宜,大搞多种经营,种植毛竹、茶叶、柑橘,兴办砖瓦厂等,集体经济迅速壮大。村里相继建造山棚口水库、农贸市场、公路及牌坊。200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298万元。人均收入6300元。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后,村三套班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重绘新的蓝图,修建水库公路,编纂村志,建造公园,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山村樟岙,将变得更加灿烂美好。
    夕阳西斜,秋风习习。农家升起缕缕青烟,好一派山村奇景。我们结束一天的樟岙之行,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向前来送行的人们招手告别。再见吧!亲爱的鲍氏宗亲。再见吧!千年古村樟岙。
 


分享按钮>>文苑七期 亲人旅黔西乱时诗二首
>>文苑七期 敬告固定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