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七期 民国《鄞县通志》中的三桥鲍家

    中华鲍氏网 2011年2月14日 鲍贤昌


                              民国《鄞县通志》中的三桥鲍家
                                                                                口鲍贤昌
    民国《鄞县通志》,张传保、赵家荪修,陈训正、马瀛纂,于1933年1月开馆编纂、历经8年抗战、3年内战,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4月最终印竣,被称为“民国县志中的关门志”。全书共.540万字,7862页,51编:分为舆地、政教、博物、文献、食货、工程六个大门类,全书分装36大册。该书内容浩博,资料详备,体例新颖,标题特异,纵贯古今,横汇事物,乃方志中最完备者。科学家竺可桢举该书为“古今方志第一”。 
    拜读民国《鄞县通志》追溯先祖业绩,心情振奋,浮想联翩。《鄞县通志》载:“元延佑年间,鲍学,字希颜,别号徐溪耕隐,自徐盛岭徙居陈婆渡西北,其子旺,字茂甫,复迁三桥,裔孙分居前鲍、鲍家耷(注)等处,宗为徐盛岭盂辅,学为其四世孙。”缪缪数言,将三桥鲍家先祖的来龙去脉概括得何等透彻。据清光绪《三桥鲍氏宗谱》云:三桥鲍家系叔牙公之后,汉初司隶校尉鲍宣公次子鲍升裔孙。汉武帝时,鲍升任浙江会稽太守,升卒于任,其子孙世为越人。至东汉鲍升裔孙由会稽迁明州。北宋末,金兵寇侵汴京,高宗南渡,迫至明州。孟辅(字士忠)为避战祸,由甬东迁徐盛岭。至元延佑乙卯岁,孟辅曾孙学,自徐盛岭迁陈婆渡西北,转三桥鲍家,后裔孟房迁奉化裘村岭下,一支迁鲍家耷,一支迁石碶绕湖桥,唯仲季两房世居鲍家、繁衍发迹,始成三百户的大族。
    民国《鄞县通志》又云:“鲍家分老宅、新宅,祠在三桥额署。鲍氏宗祠,堂名伦叙。风俗俭约,农工商政均有之”。(《鄞县通志》与地志第493—494页),一部540万字的《鄞县通志》竞将一个村落记载得如此详细,甚为少见,连老宅、新宅的分布,里人农工商政者,风俗,宗祠堂名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不愧为方志专家的杰作,古今方志的典范,鄞县的大百科全书,故《鄞县通志》世代流传,名垂青史。

    注:文中“鲍家耷”之“耷”,原文为一个“土”加一个“耷”字,二字合为一字。字音为da,康熙字典有之,本意为“塌地之区处”。其字电脑中无有,故无法打出。特作说明。
 


分享按钮>>文苑七期 杭州西湖北山的穗德堂鲍氏五墓
>>文苑七期 半楼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