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七期 两朝古都鲍裔聚 多元民族血脉融

    中华鲍氏网 2011年2月15日 鲍沛堂


                      两朝古都鲍裔聚 多元民族血脉融
                                                  ——记《鲍氏文苑》第五次座谈会
    大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唐宋时期,南诏国和大理国两代王朝在此建都延续500多年。她地处彩云之南,居于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枢纽,古老的文明传承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在此交汇融合。鲍姓乃祖国大家庭中的一个古老姓氏,在2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鲍氏子孙历经荣辱,先后奔赴上党、徽州,后又拓展至江浙各地。明洪武十四年,大理鲍氏先祖昭公,由南京应天府随沐英将军征南入滇,后裔随茶马古道遍及滇西北。大理鲍氏一支的家族史,就是一部滇西北民族史的个案。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大理苍山洱海如镶嵌在云岭横断山脉天然盆景中闪亮的明珠,敞开广袤的胸怀,热情地迎接前来参加《鲍氏文苑》第五次座谈会的全国各地宗亲代表。 代表们下榻在大理明珠宾馆,宾馆四周被引人入胜的“风•花•雪•月”及“五朵金花”雕塑群环绕,位置极佳,得天独厚;由宾馆顶楼俯视高原美景,苍洱毓秀,尽收眼底。
    《鲍氏文苑》第五次座谈会于2004年11月4日至11月7日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河北、安徽、江苏、浙江、山西、湖北、西藏、贵州、云南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84人。最年长者是高龄9l岁的老孺人,最年轻的是27岁的博士攻读生。代表中有白、藏、纳西、彝、回、汉等民族,血脉融融,尽抒情怀。
    报到当天,代表们就被风光无限的大理所吸引,顾不得车马劳顿,自行结伴,随意领略去了……
11月5日上午,全体代表驱车前往大理海东玉案山麓,举行祭拜入滇二世祖鲍傑公墓的仪式。仪式依照白族民俗,由鲍(赵)家国先生主持。鸣炮后,由鲍桂兰、荔云山二女士向傑公墓敬献花篮;全体代表三鞠躬,再次鸣炮,然后由鲍光先生敬颂《祭大明故昭毅将军入滇二世祖鲍傺公文》,祭文由沛堂先生撰写(全文载后);颂毕,又三鞠躬,仪式结束。宗亲们在牌坊两旁种下了“长青之树”,然后代表们纷纷合影留念,并拟议在傑公碑铭前树立一座留有代表姓名的纪念碑亭,气氛十分热烈。
    在东海渡假村由哲民、沛堂二先生主持召开了会前预备会,共进“渔家乐餐”后返回下关明珠宾馆。下午2时,《鲍氏文苑》第五次座谈会正式开始。会议大厅开阔明亮,多元的民族宗亲欢聚一堂。应邀出席会议的有:受大理市市长委托参加会议的曾勇副市长,大理市海东镇中共党委书记赵宝兴先生,大理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杨德文先生,大理民族研究所负责人张锡禄先生,《大理日报》记者王晓云女士;出席会议的还有世居傑公茔地的守护者,海东塔村的鲍族后裔宗亲代表。
    会议由鲍光先生主持。鲍加老先生致开幕词。大理市副市长曾勇先生,大理市海东镇中共党委书记赵宝兴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曾勇副市长对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还介绍了大理概况,并欢迎全国鲍氏宗亲到大理来投资创业。张锡禄先生以茶马古道为题,结合大理的经济发展抒发了个人的感想。北京宗亲鲍永臣先生对大理市政府表示衷心感谢,并激动地表示,他十五年前曾来过大理,现在看到大理的变化和发展,不由使他这位古稀老人深感高兴和钦佩,并且留下了永恒的回念
    鲍加先生的开幕词,以各民族的兄弟情谊,血脉相承为引线,谈及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寻根问祖,旨在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三个代表”的指引下,弘扬民族传统,为祖国建设作贡献。真可谓掷地有声,情真意切。鲍加先生还谈到了《鲍氏文苑》自创刊至今已第六期了,其间的艰辛历程是值得回顾的,希望各地宗亲以史为鉴,团结一心,群策群力,为《文苑》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之后,沛堂先生宣读了由全国未来参会的宗亲发来的贺电、贺信。他们是:北京的鲍世修老先生,清华大学的鲍熙年老先生,浙江鲍贤伦、鲍复兴、鲍志成三位先生,安徽棠樾的鲍树民先生及其公子鲍雷的贺信,香港新界的鲍耀明先生,浙江鲍翔麟先生、鲍洪毅先生,江苏南通的鲍冬和先生,山西太原的鲍承果先生,安徽寿县的鲍广权先生(并寄来文献资料),浙江宁海的鲍英韶先生,云南楚雄的鲍文泰、鲍学忠二位先生,云南大理的鲍汉祥、林永万二位先生,鲍焕奎先生,安徽淮南的鲍传碹先生,浙江义乌的鲍增虎先生,北京的鲍淮龙先生,江苏宿迁的鲍良安先生,浙江兰溪的鲍运达先生,安徽铜陵的鲍孝琴女士,上海鲍斯权先生等。
    会议的尾声更是高潮迭起,代表们热情欢腾,由藏族宗亲鲍焕珍(珠玛阿盼)、鲍玉四(龙娜)、鲍福三(扎西江次)向与会代表和应邀嘉宾敬献雪白的哈达。笑声、掌声、欢呼声此起彼落,广乐钧天,人们完全被浓浓的亲情、热情融化、浸没了…… 在6日的代表分组座谈会上,各地域鲍氏宗支分别作了介绍,一致强调了入滇鲍氏先祖屯垦戌边,对祖国的民族融合大业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鲍象贤公在处理民族矛盾,稳定祖国边陲的问题上,身为“流官”,“历云南副使”能“议抚安南及全宥元江那氏,士民尤被其德,去世后为建生祠于临安(今云南建水县)”。可见象贤公为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会议还一致认为,家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弘扬鲍氏宗族的传统美德,仰德寻祖,是完全符合“三个代表”精神的,为增强国力,加强民族的凝聚力与亲和力,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代表们一致赞扬北京编辑组几位银丝白发的耄耋老人,他们年复一年地坚持办刊,协助各地宗亲举行座谈会,劳心费力,却无怨无悔,他们功德无量,令后生敬重不已。由于得到了永臣、世行、世禄等老人的精心指教,这次在云南召开的第五次座谈会成为空前的鲍氏藏、白、纳西、彝、回、汉的民族大团聚,方显中华民族兴旺发达之盛况。特别是世行老人不顾年迈体乏,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从北京赶赴大理,进行了会前的指导,不辞辛劳,做到了无微不致。两年来,北京、云南两地宗亲联络不断,在会前的准备工作上,永臣老人对诸多细节诸如:安排议程、内容、经费等事宜,都提出了良好的建议,使云南宗亲增强了办会的信心,使这次会议圆满成功。在会间,代表们十分牵挂着身体染恙未能到会的南京老宗亲鲍亦骧,他一直为《鲍氏文苑》负累奔波,大家衷心祝愿他早日恢复健康。
    座谈会肯定了《文苑》试行固定读者的办法切实可行,认为固定读者的辐射面还应当扩大,人员应从100人逐渐增至200人以上。会间,绍兴的世济老先生以“诚信为本,用人唯贤,决策稳捷”三句话概括了鲍氏二百余年来的经商原则,也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并倡导弘扬叔牙公顺应自然、自强不息的“忧天”、“忧民”、“工商立国”的精神,把鲍氏企业家动员起来,联合起来,互相协调,互相推动,互相促进,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出更大更好的作用。老人的高见,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当即,鲍氏企业家们报名填表加入联谊会,他们是:鲍世济、鲍训声、鲍先锁、鲍旭琦、鲍忠善、鲍雷、鲍士富、鲍宗央、鲍福三(扎西江次)(藏)、鲍(赵)家国(白)等,并拟定建立基金会和英特网站等事宜。座谈会上代表们一致呼吁,为了更好地解决《鲍氏文苑》的经费问题,最好是大家把《文苑》当作自己的家,当作鲍氏先祖的象征。那么当今全国的百万鲍氏子孙,无论是军政要员、公务人员、海外宗亲、工薪阶层、乡镇村民、个体劳动者,或是通过自身艰苦奋斗,而受祖荫呵护,事业有成的大小企业家们,每年之中抽出一定的“闲钱”,来对先祖进一点反哺孝心,让《文苑》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当然,这不是“乞讨”,也不是“化缘”,而是体切自身弘扬鲍氏的传统美德。
    《鲍氏文苑》第五次座谈会闭幕后,为了感谢大理明珠宾馆对会议的支持,鲍加老先生与家安宗亲泼墨挥酒了一幅《芭蕉墨石图》赠送宾馆,以作纪念。宾馆赵总经理非常高兴,连连致谢,表示即刻装裱,挂在大堂,存惠永远。
                                                                                会间花絮 勾画几笔
一、会议开得精彩,准备充分实在 
    自接到《鲍氏文苑》第五次座谈会在云南大理召开的任务后,就着手积极准备。两年来,在北京宗亲的帮助下,云南各地宗亲大力支持,先后召开了多次碰头会,开了四次规模较大的预备会。尤其以2004年3月26日在海东东海渡假村的预备会最有特色,预备会由鲍(赵)家国出资筹办,参加者来自昆明、玉溪、楚雄、香格里拉、德钦、保山、昌宁、大理、下关,以及闻讯后从拉萨赶来的西藏宗亲,共30余人。会议筹备具体切实,讨论热情踊跃,组成了秘书联络组、后勤服务组,任务落实到了个人。我们的共识是:没有中青年宗亲的积极参与,没有“贤内助”夫人们的大力支持,会议就不可能成功。
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会议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后勤服务。这次会议鲍利忠、荔云山夫妇主动请缨,先锋挂帅。他们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充分肯定和赞许:从食宿及会议安排到旅游观光,从医疗准备到迎来送往,从全体代表的合影照片到代表们签字留念的锦旗,都无不细致入微。会余,鲍氏宗亲代表游览了大理古城、三塔公园、天龙八部影视城、蝴蝶泉公园,大理的山光水色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些精心的安排,这次会议的成功,都与鲍利忠夫妇以及后勤服务组的丽敏、利华、焕强、灿明、复基、中藩、桂兰、思娟等宗亲及明珠宾馆的周到服务,密不可分。
三、民族感情。真挚奉献
    藏胞宗亲鲍福三(扎西江次)是位个体企业家。在2004年3月26日的筹备会上,他就慨然许诺会议礼品由他一手操办,在第五次《文苑》座谈会的报到席上,各位远道而来的宗亲代表和特邀嘉宾都收到了一份来自德钦梅里雪山的藏域药茶。鲍福三(扎西江次)宗亲不善言表,但他6000多元的礼品馈赠确实情深义重,“扎西德勒”!
四、忙碌的身影,永恒的留念
    两个忙碌的身影活跃在第五次座谈会的会场上,穿梭奔波于会场的每一个角落,时而拉长镜头环顾全场,时而近距离抓拍选中特写……他们是南京宗亲鲍新东和大理人民广播电台的宗亲鲍丽敏,他们辛劳忙碌,精益求精,为与会代表们留下永恒的纪念。鲍丽敏宗亲还制作出2004年3月26日的筹备会纪念光盘数十张,无偿地赠送给与会的云南宗亲,默默地奉献,令人欣慰和感动。
    “两朝古都鲍裔聚,多元民族血脉融”。第五次《鲍氏文苑》座谈会已深刻于脑海中,和以往几次座谈会一样,都将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愈久弥香,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鲍氏文苑》将愈办愈好,衷心为她祝福。末吟一联:
    明南征六百年前,旧迹犹存,民族一脉,历史永恒; 

    禹后裔百万数众,鲍姓族姒,迁徙几度,血情始终。终。                                                                                                                     (鲍沛堂)
 


分享按钮>>文苑七期 鲍氏文物遗存
>>文苑七期 祭大明故昭毅将军入滇二世祖鲍傑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