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七期 对族刊的几点考虑和建议
- 中华鲍氏网 2011年2月15日 鲍宪明
对族刊的几点考虑和建议
永臣宗亲暨在京宗亲诸君:
你们好!素未谋面,蓦然投书颇有冒昧之感。然而念及宗亲关系,信心倍增,就此提笔写来,想不至见外也!
办族刊之事,可谓工作艰巨,难度极大,要涉及很多方面,人力、物力、资金、史料等等,缺一不可。更为可贵的是你们那无形的内储智慧的付出。您和在京的宗亲(外地也有)诸君,能以作无米之炊的精神和毅力,迎难而上,且把事情办得如此完美贴切,效果极好,诚是令人钦佩。
《鲍氏文苑》的面世,实为鲍氏家族的空前创举。它凝聚了亲情族情,增强了族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也将唤回失去已久的家族优秀传统。
纵观历史,百多年来,天灾人祸,战火连绵,族谱、家谱、房谱,什么的,连祭祖用的摺子,统统不复存在(劫后尚存者极少)。如今盛世修谱,拟撰修统一族谱很有必要,却难度不小,认祖没有根据了,该如何办呢?
永臣宗亲、全体宗亲诸君:讲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肯定我们的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同为炎黄子孙后代,他们历经数千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这是共存共荣的史实。现在根据多门类信息渠道考证表明,鲍氏家族确是个多民族结构的家族,除汉族外,满、蒙、回、佤、景颇以及鲜卑等族都有以鲍为姓者。基于此,撰修统一族谱,实是一部多民族结构的族谱了。翻开史书典籍也不难发现,对这样的问题,在历史上早有妥善做法可以援例或借鉴,名曰联宗。所谓联宗,顾名思义,即是同姓而没有或失去宗族关系的人群,联成一族。考证此风大盛于唐代。这在明末清初时的经学家张尔歧的著作《蒿庵闲话》卷二有此论述,这里就从略了。为什么大盛于唐代?显然,大唐以前的一段历史,是战乱频繁,分裂很久的历史时期,是人其流离,四散逃亡,疲于奔命的局面。因此,联宗之事到盛唐时乃是自然的事,是历史的必然。
我想再谈一点,值此祖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在进步的大好时机,愚以为:海峡两岸,大洋彼岸,凡我鲍氏族人,均应以大局为重,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子孙后代的福祉出发,高举爱国大旗,积极联系,增强凝聚力,团结一致,为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尽心尽力。这是家族联宗的深层意义。
族刊——《鲍氏文苑》是载体,内容须不断充实,要与时俱进。这在家族之中是人人有责的,群策群力才能把这艘航母驾起,驶向远方,走向世界。
永臣、宗亲诸君:所述肤浅,不足之处请指正。现寄上拙作数篇(件),供在族刊上选用,同时邮汇赞助费人民币100元,请查收。 祝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七十九龄宗亲 鲍宪明 敬上
2005年元月8日
分享按钮>>文苑七期 是政堂后裔鲍训华来信
>>文苑七期 鲍氏文苑固定读者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