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八期 从“香茗赋”到“怨妇词”

    中华鲍氏网 2011年2月19日 鲍俊盛


                              从“香茗赋"到“怨妇词"
                                                              ——鲍令晖生平初探 
                                                                          口鲍俊盛
    在古典文学《鲍参军集注》中,附有鲍令晖诗6首。其注云:从《玉台新咏》,录出,并录吴兆宜注。《小名录》记载:鲍照,字明远。妹字令晖,有才思,亚于明远,著《香茗赋集》行于世。《乐苑》诗品日:“鲍令晖歌诗,往往崭绝轻巧,拟古尤胜。”照尝答孝武云: “臣妹才自亚于左芬,臣才不及太冲尔。”钟伯敬《名媛诗归》,以《玉台新咏》中近代西曲歌而下18章,并列为令晖所作,盖有误。 
    近来从网上看到载有说是《鲍令晖全集》的诗歌,即是含近代西曲歌下18章。西曲歌下18章中有的不是令晖所作,仅以最后一首《前唐苏小歌》为例,明眼人一看便知。因鲍令晖是南朝宋时人,而苏小小是南朝齐时人,齐晚于宋。尽管南朝齐只有短短的23年,而鲍令晖英年早逝,先于其兄鲍照而卒,照于宋泰始二年(466)被乱兵所杀,所以说此诗不是鲍令晖所作。况所说的全集,并未见有一首有关《香茗赋》的诗。鲍令晖的《香茗赋》可能久已失传,《鲍参军集注》所附的令晖诗作,多是守家怨妇思念征夫之词。令晖作为一代才女,从其所作《香茗赋》在当时已成集,仿佛可以领略到她一边品茗一边作诗的情景,青春女性天真烂漫纯真无邪的形象,呼之欲出。为什么后来的诗作都成了怨妇词呢?简直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鲍照的一生来看,战乱年代,颠沛流离,多次搬家,居无定所。读鲍令晖的怨妇词,仿佛可以想见,因战乱拆散了美满的婚后生活,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丈夫只得从军戊边。而且分别以后,开始偶有音信,到后来就音信杳无了。生死不明,怎不叫青春少妇怨思纷呈,哪还有什么心情作《香茗赋》一类的诗呢!从以下的几首诗词读来,可以看出,少妇思念征夫的真情实感流露自然,凝注笔端,跃然纸上,细细读来,催人泪下。
    “君子将遥役。遗我双题锦。临当欲去时。复留相思枕。题用常着心。枕以忆同寝。行行日已远。转觉心弥甚。”这是刚分别时的情形,真是难舍难分。夫君走远了,心里觉得空落落的。从字里行间的“双题锦”“相思枕”“忆同寝”来看,都是古代正常的描写夫妻之情的手法,开头的“君子”二字,也是古代妇女用来代指丈夫的常用之词,以下所引用诗词中的“君”含义相同。双题锦是古代青年男女传递情意的常用之物,相当于如今的手绢丝帕之类,一方在上面题写表达心意的字画,对方接到明白意思之后,再在旁边题上字画回赠或另赠新帕。许多文学名著中都有类似的描写,如《西厢记》中的张生与崔莺莺通过丫鬟红娘传递,《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通过丫鬟紫娟传递。若是在如今时代,手机小灵通发个短信,或者网上发个电子邮件就可以了。扯远了!再看下一首:
    “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帐中流熠耀。庭前华紫兰。物枯识节异。鸿来知客寒。游用暮冬尽。除春待君还。”这是自夫君分别后自己在家中一年的情形和所思所想,现在暮冬已尽,盼望和期待着夫君春天过后也许就可以回家团聚了。有的学者说这首言情小诗是令晖慰藉正在艰难征途中的哥哥,表现女主人公缠绵悱恻、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也有的学者认为这首诗是青春少妇思念盼望征夫之作,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是思念征夫之作,不是反映兄妹之情、手足之情的作品。从此诗开头的“自君之出”,尾句的“待君还”,以及诗中的“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两句来看,显然是独处少妇居家生活的真实写照,白天常关着大门不招摇,夜晚不发出声音静悄悄,尽量避免招来是非。再往下看来:
    “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是时君不归。春风徒笑妾。”已是仲春时节,盼夫归,夫未归,似乎自己也感到望归之情过于急切,有点不好意思,有点难为情。就连和煦的春风吹来,她似乎觉得是春风故意来看她的笑话。诗中的“君”“妾”更是完全符合古代妇女所指夫妻间的谦恭用语。
    “客从远方来。赠我漆鸣琴。木有相思文。弦有别离音。终身执此调。岁寒不改心。愿作阳春曲。宫商长相寻。”(题书后寄行人)此首读来,似乎远方来客带来了夫君的消息,并且夫君还让来客为她捎来一把琴。睹物思人,感慨丛生,以诗言志,当即题书后(回信)交来客带回,让在远方的夫君知道自己对他的情感矢志不逾,终身不变。
    “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台中。明志逸秋霜。玉颜掩春红。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此首仍是思念之作,春夜漫漫,孤帏难眠,对月抚琴,弦音难有欢乐之调,历来明月都是和团聚相连,而此时明月夜偏偏有人不能够团聚,琴声悲凉,就连月亮听到了也感到惭愧,似乎此时不该出来炫耀。虽然玉颜艳若春天的红花,可夫君因从军而分别后,自己在家中不施粉脂,不着艳装,故意对美丽的容颜进行遮掩,穿的衣服都是略微带点红的黑色,在这样的独守空帏的少妇面前,本是撩人的春风也感到害羞了。诗情意境完全体现了古代妇女那种“妇为悦己者容”和“三从四德”的传统观念。
    “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谁能空相忆。独眠度三阳。”此诗一目了然,夫妻别离已经三年了。
    “寒乡无异服。衣毡代文练。月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荆扬春早和。幽冀犹霜霰。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谁为道辛苦。寄情双飞燕。形迫杼煎丝。颜落风催电。容华一朝尽。惟余心不变。”此诗采用对比的手法,情景交融,读来贴切自然,十分感人。起首想到夫君远在寒冷的北方,没有端庄漂亮的衣服,定是为御寒而着毡衣,接着写自己“月月望君归” “年年不解綖”,连用了“月月”和“年年”,思念之切,别离时间之长可想而知。此时属于南方的荆州扬州一带早已是春意盎然,而属北方的幽州冀州一带仍然是霜霰不绝的寒冷季节,而夫君可能就驻守在这一带,北方的寒冷我可以通过想象已知道了,我的心志夫君是不是知道呢!下两句是说自己在家中纺纱织布,苦度时光,有谁能道一声辛苦呢,看到双飞的燕子,想到夫妻北南相隔,更觉得境况凄凉,且把这一份情感寄托在将来有朝一日能够夫妻团聚,就象这双飞的燕子一样,一定形影不离。如果真正能有这一天,辛苦也值得,那时也就苦尽甜来了。紧接着是一个转折,眼下的情形不容乐观,为了生计,不得不忙着织布,采桑养蚕,收茧煎丝。由于终日操劳,容颜变得衰老了,而且衰老的速度相当快,如风如电。最后两句是说,如果我美丽的容貌一旦完全丧失,那只有我的一颗心,没有改变,不会改变。表现了古代妇女对爱情的专一,对丈夫的忠贞不逾。从小的方面来说是维护了家庭的稳固,从大的方面来讲,让戍守边关的丈夫不要有后顾之忧,体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此处除却受封建礼教“从一而终”的思想影响外,忠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广大妇女的传统美德,至今仍然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讴歌和颂扬。通览全诗,怎不叫人倍受感动和心生同情。想想那时,看看现在,生活在这幸福和平的环境里,能不倍加珍惜么?
    “明月何皎皎。垂棱照罗茵。若共相思夜。知同忧怨晨。芳华岂矜貌。霜露不怜人。君非青云逝。飘迹事成秦。妾持一生泪。经秋复度春。”慨叹芳华已逝,岁月不等人。对这么长时间既无音信又未回归的丈夫,仍然心存一线希望,在等待中承受着岁月的煎熬。“妾持一生泪”,说明这时她已经经常哭泣,以泪洗面。“经秋复度春”,时光就这样过去了一年又一年。正如电视剧《红楼梦》中悲叹黛玉的唱词一样:“……能有几多泪珠儿,怎禁得春流到夏,秋流到冬……”
    从开初的新婚别后的思念还感到害羞,不好意思,到后来的为了生活终日操劳感到容颜衰老,以至终日以泪洗面,盼归的一线希望近乎泡影。长此以往,忧思成疾,郁郁而死,也就在所难免了。所以她英年早逝,先于其兄明远而卒。从鲍照的请假启来看:“天伦同气,实惟一妹,存没永诀。不获计见,封痤泉壤临送。私怀感恨,情痛兼深。”这时还属孝武帝年间(455—465)。据分析考证,鲍令晖病亡时间大约在孝武帝大明七年(463)的夏秋之际。时年令晖之兄鲍照先是在荆州,也是身患多种疾病,叹年伤老,又顾念梅雨季节将至,远在建康的家中“上漏下湿”,而且还有老母在堂,所以请假回家修理房屋和养病,欣蒙恩准。在休假期间,又赶上妹妹病故,本来年老的母亲因失去爱女忧伤增疾,里里外外全得鲍照操持,由于劳累过度,自己的病情也加重了,眼看归队时日将至,心计交迫,进退两难,所以又打报告续假百日。其后,鲍照为妹妹的去世,写下了感人肺腑的《伤逝赋》。
    从鲍令晖以下几首诗看来,都是描写青春少妇形单影只的情景和思念郎君的心情。

     欢闻:遥遥天无柱。流漂萍无根。单身如萤火。持底报郎恩。
    长乐佳:红罗复斗帐。四角垂朱裆。玉枕龙须席。郎眠何处床。
    春歌:朝日照北林。初花锦绣色。谁能春不思。独在机中织。
    夏歌:郁蒸仲署月。长啸北湖边。芙蓉如结叶。抛艳未成莲。
    秋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冬歌: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心复何似。 
    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春夏秋冬,四季相思,以诗言志,表明自己一颗忠贞不二之心,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坚贞情操。那种认为鲍令晖的歌诗“唯百愿淫矣”的说法,是多么的苛刻和虚伪的道学。鲍令晖的生平虽然是短暂的,但她不愧是一代才女,无愧于女文学家的称号。
 


分享按钮>>文苑八期 谒鲍照诗词墓十四首
>>文苑八期 鲍氏的两名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