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八期 河南鲍氏相关信息数则

    中华鲍氏网 2011年2月19日 鲍永臣


                              河南鲍氏相关信息数则
                                                                         口鲍永臣
    一.据北京“历代帝王庙”近期印制的《姓源》(相关链接一)载:“鲍焦於战国初期隐居洛阳,”这当是我鲍氏自田齐代姜赶杀鲍氏之后徙迁河南较早者。但典出何处有待考证。
    二.汉末曹魏陈郡籍鲍损、鲍寄是该朝名宦,其故世后立神座贡奉於都城享殿(相关链接二)。此出土文物现藏洛阳博物馆,实是我鲍氏历史不可多得之实证文物。但目前尚未查得该先祖的事迹。
    三.隋炀帝杨广之宫人鲍氏墓碑(相关链接三),也出土於洛阳,铭文中有“出自良家:实惟德选”之句,可见该鲍氏女之身世口碑,此文物亦属珍贵。
    四.河南商城鲍氏始迁於清末,近幸得其宗谱序文(相关链接四)二篇,可述其始末,但尚不知此支系族人的近况。
    上述几点资料均不完善,特提供有识宗亲在鲍氏族史研究中为线索。
    此外《鲍氏文苑》上期第100页“魏故持节”误为符节,特此说明。


相关链接一:
                                                                          姓 源 鲍Bao
    一.姓氏来源 古代春秋时,远古大禹的后裔杞国公子敬叔,到齐国出仕,受封为鲍邑(在今山东济南市历城区,过去是历城县)的首领,其子孙便以封邑为姓,世代相传姓鲍。 
    二.郡望堂号 秦置上党郡,现在山西省长子县。 《姓苑》记载:“系出姒姓。夏禹后。春秋时杞公子有仕齐者,食采于鲍,因以命氏”。望出上党、泰山、东海、河南。
    三.历代名人
    鲍叔牙:即鲍叔,春秋时齐人,敬叔之子,官至宰相。自青年时即与管仲交,知管仲贤。鲍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射小自中钩,及小自立,为桓公,鲍叔牙遂进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而成霸业管仲尝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故后世言人之相知,必称管鲍。
    鲍牧:齐景公朝末期和悼公朝初期为右相。
    鲍焦:战国初期隐士,隐居洛阳。以刚直廉洁著称于世,不屈而死。
    鲍宣:渤海高城人,好学明经,一代名儒。曾任司隶校尉,汉哀帝时征召为谏议大夫,为人正直,言语实在,以直谏知名。他刚正不阿,多次上书建言,关心民间疾苦,忠贞不逾,后为王莽所害。其妻桓少君修行妇道。乡帮称之,事入列女传。 
    鲍永:鲍宣长子,东汉时任司隶校尉、鲁郡太守等职。有父风,封关内侯。
    鲍昱:鲍永子,亦为司隶校尉,出为汝南太守,官至司徒、太尉。
    鲍德:鲍昱子,南阳太守,时各地多荒旱,唯南阳丰收,时人称之为“神父”,后征拜大司农。至此,祖孙四代皆显官。
    鲍昂:鲍德子,有孝义节行;为避朝廷征召,始徙居东海泰山。
    鲍勋:汉鲍宣九世孙,三国鼎立时为魏御使中丞。
    鲍敬言:魏晋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反对封建等级秩序,认为人在社会上天然平等。
    鲍靓:西晋武帝时南海太守,学道有成,是葛洪的老师、岳父。其女儿鲍姑善用艾炙济世治病救人。 
    鲍照:南朝宋东海郡人,工诗文,擅长七言诗,如七绝、七律等。临海王刘子顼镇守荆州时,任前军参军,故世人称其为鲍参军。他的诗清新俊逸,后人对他很是推崇,唐杜甫就有诗评论他: “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他的诗作后世辑有《鲍参军集》十卷,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鲍令晖:鲍照之妹,女文学家。
    鲍溶:唐朝诗人,元和年间进士,与孟郊、李正封友善,有集五卷,现唐诗收编其三卷。
    鲍防:唐天宝年间进士,官太原尹,能文能武,后封东海郡公。有诗作流传于世。
    鲍君徽:唐代女诗人,《全唐诗》中录其诗四首。
    鲍当:宋朝人,因其诗中有“天寒稻梁少,万里孤雁进”句,时人称之为“鲍孤雁”。 (《姓源》北京:历代帝王庙鲍士传提供)


相关链接二: 
    “魏故处士陈郡鲍寄之神座”和“魏故持节仆射陈郡鲍捐之神座”参见《鲍氏文苑》第七期第100页。
    注释一.持节:
    朝中重臣官员奉使外出时,由皇帝授与节杖,以示其威权。此制源於汉,延于魏晋南北朝。“持节”仅次於“使持节”,凡是被皇帝授与此衔的朝中大员及地方军政要员可以诛杀或惩罚没有官职的人。“使持节”享有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吏的大权,但就军事而言,“持节”与“使持节”权力相同:
    注释二.仆射:
    汉魏期朝中高级行政官员。位次“尚书令”,为尚书省副令,与令同居宰相之任有“朝端”之称呼。尚书令缺时,则仆射为尚书省长官,掌出纳王命、敷奏万机、总理全国政务:
    注释三.陈郡:
    地名,即今之河南省许昌东淮阳县,据《中国地名语源大词典》载,淮阳,县名在河南省东部。秦置陈县,为陈郡治。汉高帝十一年(西元前一九六年)始置淮阳国陈县为淮阳国都。东汉改为陈国,隋开皇初改为宛丘县,大业初为淮阳郡治,唐仍为陈州治。北宋宣和初升为淮宁府,金复名陈州,明洪武初省宛丘县入州。清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升为陈州府,置淮阳县为府治,一九一三年废府改为淮阳县,以在淮河之北故名。
    注释四.北邙岑:
    即北邙山,亦称邙山。在河南省洛阳市北。《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傅》载:东汉建武十一年(西元三五年),城阳王祉葬於洛阳北邙。其后王侯公卿多葬此。唐王建《北邙行》: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录於《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相关链接之三:

                                                              故鲍宫人墓志铭并序
    维大业十年十二月二一日宫人鲍氏卒时年卅六粤以其月二十七日葬予河南县北邙岑夫厕身永巷编名禁掖必须才淑汞美戚望高华肃穆内仪幽闲女则明敏赋泳规鉴图史宫人训范兼该故允兹德选何期不永遽发妍姿痛云雨之须典哮神仙之飘忽勒玄石於幽喷庶芳猷之无歇呜呼哀哉乃为铭曰:

出自良家,是称欲媛,人奉树华,实惟德选,肃以衿福,响兹环琪,仪容有则,图史斯擅。

赋逐鹏成,琴随鹤啭,如何焦忽,伶去云销。芝兰春歇,芳桂秋雕。郭门直视,丘垄荒辽。

曲哀长薤,声悲短萧。泉凝冻水,柳脆寒条。玄夜难晓,何时复朝


此件系河南洛阳出土,原碑尺码:49×48.5公分。拓片现存北京国家图书馆古籍部,馆藏号:(金石)墓志:543号


相关链接之四:
                                                                      河南商城鲍氏宗谱
                                                            续编继恩深堂本支百世谱后序
                                                                                                                民国    鲍增豫草谱本
    自来人口之盛衰关系民生之丰歉,而民生之丰歉恒与世运变迁互为转移,历证我新安鲍氏之递衍递嬗例莫能外,可恍然其故而知祖功宗德之绵长矣。我宗始祖荣公以文学起家,建别墅于棠樾,南渡后居美、居安二公自郡西徒焉,其后自棠樾外迁者,有黄山桥、马仁渡、繁城、灰河、天仪埠等派。居仁公以葬母故迁居蜀源,传至玄孙昌孙公,又由蜀源迁岩寺,于是鲁港、运漕、贵池、临清均有蜀源派支。其由岩寺分迁者,又有铜城闸、维扬、仪徽、宣城诸派。虽棠樾之宗岩、寿孙二公父子争死,炳耀宋史及岩寺之司徒、司马后先辉映者不乏其人,然族姓宗支往往弃井离乡,久而不返,皆以新安山多田少,治生不易故,适彼乐土别为宗派,遂忘所自耳。尝怪世居蜀源之一派安土重迁,传家忠厚,宜乎不与世运相关,不意有亿四公之克充先业;即有良公生当元季,遭劫早逝,子姓不蕃之忧。有是父是子之添贵公、珍公与名著江淮公私并济之钟钞二公;及赞宪之镇公;孝徵之钊公;即有皇木赔累家道式微之迁桂公,废兴之故,岂以株守而幸免。当有清康乾之际我继恩支下人才蔚起,堂构一新,德成公以孝行著,兆瑞、兆秀二公以义行闻。以利济为怀,有光鼎公之修治桥路。以敬宗为志有光纯、光揆二公之谱牒重编。加以业鹾维扬有光甸、光猷二公之先后济美,迭荷恩荣。士贞公、日镐公并驰循声于太守,增祥、乃鹗荣领乡荐于秋围,而实我支祖恩锡公有以开之,可谓盛矣。自清祚中微,盐纲聚改,淮上寄旅,猝不能归,无以为家。至太平军起庚申、辛酉,徽郡迭罹兵燹,蒙难殉义不乏其人,然死于刀兵、死于饥饿、死于疫瘟、死于迁徙者已不可胜数,吾继恩支下之裎祀将至此斩乎?今则偷息商城者,又以时局多故,与千里迢迢之徽郡久不相通,其兴废无得而知,况其散处他方者。但以增豫等谋食维艰,方将颠沛流离、四方糊口,而云扔之教养已无法仔肩、矩镬弗存、能无数典而不忘,斯可惧也。所异各自奋发,俾得再图庐骤,以遂其生,我族人或亦有履厚席丰之日,庶几及本穷源,翻阅兹谱得上溯我族人口盛衰之故,而翻然思所以裕生之道,并扶持世运,以勿坠厥宗兆也可。 中华民国二十年一月十八日辛未年十一月三十日二十八世裔孙增豫谨序于开封共和北街二百三十号门牌之旅次时年六十有五。


                                                      徽州鲍氏蜀源继恩堂支祠二修谱序附言
    本谱序是增豫公民国二十年(公元一九三一年)于开封续修本支家乘写的后序,因时局不靖,这本草谱曾付印,收藏至今近七十年了,七十年岁月没能洗去它的时代气息,现用作今谱的序,仍不失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后序开宗明义指出:人口之盛衰与民生与世运互为转移。站在历史的高度,把个人家庭的荣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融为一体,透晰出时代的脉络,唤起后人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热情,一改往昔诸姓谱序充作封建伦理赞美诗的习俗。后序述及本支派“康乾之际;人才蔚起,迭荷恩荣。”如今傲立蜀源村头的三座石牌坊还映射出当年的余辉。后序述:“清祚中微,盐纲骤改,徽郡迭罹兵燹”一节,概括了鸦片战争后,我们家族的际迂。所谓:“盐纲聚改”,是指列强入侵清廷为扩大财源而变更盐政,致使我族世代业盐的先祖们面临破产之灾,这也是整个徽商衰落的写照。关于“徽郡迭罹兵燹(xian)”。说的是太平军1855年和1860年两度攻陷歙县城,石达开部攻潜口克许村,我蜀源地处其间,遭战火摧残严重。序中有“裎祀将斩乎”的哀叹。公的父辈们就是在这场浩劫后迁徒到河南商城县的。关于“偷息商城者”又因时局多故,“颠沛流离”一节述说自身的坎坷及旅商族人的艰难处境。商城地处大别山区是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军稔军之后,军阀土匪轮翻肆虐,及至国共党争伊始,1929年共产党人在丁埠举事,在我鲍氏宅院右隔壁的大主庙打响第一枪,史称商南起义,建立了豫、鄂、皖苏维埃政权。于是围剿和反围剿干戈相峙数年,地方元气丧失殆尽,当时我继恩堂有两分支落籍丁埠,惨淡经营数十载,已是人口兴旺,家势日隆,后生奋起,多有所为。不期遭此覆窠巨患,几无完卵可存。增豫公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撰写的后序。

    公企盼族人(后人)待到履厚席丰温饱之日,翻阅兹谱,得上溯我族人口盛衰之故而翻然思所以裕生之道,“并扶持世运,勿坠厥宗祧”。可以告慰鲍氏列宗列祖及增豫公,我继恩堂后继有人,宗祧延绵。子孙们从序中领悟到“裕生之道”就是忧患意识,这篇后序,融汇到子孙们心灵深处,成为求生存图发展的竞争动力。我们步公的后尘,竞其未竟之志编就这部家乘,颂请老人家的手笔为序言,以示祭奠缅怀,兼而勉励后世,征得参与修谱族人赞同恭录印上。                               

                                                                                       三十世裔孙 思聪(慧臣) 
                                                                                       三十二世裔孙泽涵(宁丰) 
                                                                       公元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日 岁次已卯冬月
 


分享按钮>>文苑八期 鲍氏的两名美女
>>文苑八期 约 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