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八期 南蔡庄与保定寨
- 中华鲍氏网 2011年2月28日 鲍典章整理
南蔡庄与保定寨
口鲍典章整理
南蔡庄村在清末,曾叫做保定寨。寨墙周长800丈,高厚18尺,十分坚固,是偃师县建成的第一座堡寨。保定寨的建寨过程,确实还有些来历。清咸丰五年(1861年)4月,捻军自嵩山入偃,自东向西而来,偃师团练被调往巩县黑石关堵击。八月清廷饬令各乡实行“坚壁清垒法”,开始广修寨堡防御捻军。
1861年4月,偃师团练总长、南蔡庄武举人鲍清一倡议修寨,并制定出具体要求是:
(一)军防建筑
(1)实施办法。大寨规划范围,南北长250丈,东西长150丈,总面积625亩。
(2)为避免地界边线的争端,以及人情关系的纠缠,采取摸道引线的方法。群众监督执行。两人顺绳拉席,席上放置石灰,拉者用黑布蒙眼,直走不许转弯,以线定桩
(3)人地各半,出工出姿。人人有责,没人出工者拿钱,各街道按人口划地段,村部派人监督工程质量,定时验收。
(4)每打高一尺,垫土必须行夯三遍。高低坡度为一尺五寸。多用檩木两头扎实,夯实起架,节节行高。
(5)城外设护城河,由护城河取土。护城河限宽在丈五,深在六尺。
(6)城墙设施:七十丈建一炮台,口面长宽一丈,四门宽加三尺。盖房砌砖,由村部统一招工匠建筑。
(7)内防工程为第二道设施。各街修梢门,梢门由各街居民联修。
全寨由同治元年动工,同治二年竣工。其用工和款项之数目,已无法记载。
(二)军事设置
(1)南蔡庄设西武局,为民办县助。青年人都必须参加军训,武举人、团总鲍清一,武庠生,鲍甲午、鲍正南、鲍遂保都出场作教练。内开设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兵器的演习。还开设农耕文化的内容。虽然是军训,同时也传授各门知识,是一所综合学校。外村爱学者,都可报名参加。
(2)军事布局:置大炮24门,分配在四门和四周炮台上。家家备用长枪短刀待用。青年人必须学一门专长,分班守寨。守夜巡逻队为五班分巡,寨门定时开放。
(3)护寨河。顺寨圈栽一行杨树,夜紧时,每棵树上吊一盏玻璃镜灯。一到夜间灯点着,照得寨壕非常明亮。在外边还设钢丝网,城壕也可放水。
(4)道路改制。由直变弯,有利作战时隐蔽。在八卦阵法中,为心避直冲,保护内脏。后又在村内南北大道上设迎壁,公布广告。寨建成后,取名保定寨。对于取名之原由传说有二:一是领导修寨工程的有二个人。一名保,一名定。二人就取名保定。二是鲍四箴在北京参御状,凯旋回家住在河北保定府得知此事,鲍四箴不忘保定得知村寨峻工的吉日子,回来后,亲书题写村名为保定寨,以为全村的纪念。保定寨分四门:东曰“瞻岱”,南曰“对嵩”,西曰“望华”,北曰“背邙”。
保定寨建成后在保境安民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民国初年,豫西一带土匪横行,经常入村入户抢掠民众。保定寨做为南蔡庄全村人的屏障,有效地防止了土匪的多次骚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村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被民众誉为南蔡庄人的“长城”。
保定寨修成后,曾屡次加修,最后一次是在民国33年。1996年,因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寨墙拆毁。保定寨遂成为南蔡庄的一段历史。 (选自《南蔡庄村史话》)
分享按钮>>文苑八期 《鲍氏文苑》与南蔡庄鲍氏
>>文苑八期 南蔡庄的村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