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八期 《亚谷丛书》四卷

    中华鲍氏网 2011年3月3日 谢国桢


                                  《亚谷丛书》 四卷
                                                                清雍正间十步斋写刻本 
                                                                           口谢国桢
    原题梦崦居士温笔。按梦崦居士为鲍轸。这部书以笺释典故,记述明、清间朝野逸闻,甚有盛名,惟传本极罕。十余年前,我在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见有此书,为强有力者捷足所得。今次到上海,见上海图书馆藏有此书,乃商请馆长顾廷龙同志为之代钞一部,以为朝夕流监之资。是书前有自序说:“《亚谷丛书》四卷,以甲、乙、丙、丁编次,仿陆龟蒙《笠泽丛书》例也。亚谷,涿鹿地名,出《史记》,余两世家此。比岁赁屋辇下,辑其前后四年掌录碎事为一帙,而统系之以谷,谷者纪托始也。余夙有铅椠癖,尤致意于说部之书,旧时储蓄略已散尽,近无以聊生,惟借以供茹味,虽不敢齿于作者例,然不贤识小,孔子尝言之矣。云中鲍轸。”看了这部书后,始知著者写得为什么这样博雅,考订事实也颇为矜慎,而且叙述得极有风趣。偶然翻阅全祖望《鲒琦亭集》卷十九载有《辛浦鲍君墓志铭》,始知鲍君名轸字西冈,号辛浦,世籍云中(大同),后为奉天(沈阳)正红旗人,曾任浙江长兴县知县,历时最久,终于杭州海防草塘通判任内,年五十九。他是全谢山的最要好的朋友,长于文学,记闻博洽,尤佩服王渔洋,诗亦效之。为人恃才傲物,不阿附权贵,因之坎坷终身。因为胸怀牢骚,含着一肚皮不合时宜的思想,有感触就寄托之于诗,随手脱稿,就自己书写,付诸雕刻。有人问他为什么写刻这样的快,他叹息说:“吾老矣”而又无子,漫为之,亦漫存之耳。著有《道腴堂诗集》二十卷及《文集》、《亚谷丛书》等书。著者于考订掌故之外,颇喜谈诗,尤推许渔洋的诗词,渔洋于顺治辛丑游姑苏夜雨游枫桥,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有“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之句,辛浦口占一绝句说:“路近寒山夜泊船,钟声渔火尚依然;好诗谁嗣唐张继,冷落春风六十年。”格调不高,然有渔洋的逸趣。这部书的特长,还在记述北京的风土人情、庙会、戏馆、茶社和当地的方言,如记北方的土语,补锅为“骨路锅”,“骨路”实际是“锢漏”两字的讹音。又记俗话说讥笑不识字的人叫做“目不识丁”,实际“丁”是“个”字,已见于邓拓同志《燕山夜话》,而著者对于解说丁字这件事却早已言之,其事实见于《旧唐书•张弘靖列传》:弘靖谓军士日:“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经宋代学者洪迈考证,“丁”实系“个”字,读起来才通顺,可是沿袭应用这个字句既久,以讹传讹,遂成为习惯用语,也不足为奇了。又记北京食品中的糖炒栗子,这种食品轻松绵软,香味扑鼻,吃起来实在有味。这种用蜜糖和沙土把板栗搁在铁锅子里,拿铲刀翻来覆去炒熟,始于宋代汴京李和家的焰栗,就是糖炒栗子,此事也见于清郝懿行《晒书堂笔记》。到了秋天,桂子飘香的时候,偶然走到街上就可闻到这种甜蜜的香味。栗子产于良乡。糖炒栗子这种食品,由北京早就传到上海,到处也可看见糖炒栗子的锅子,食品店门前挂着招牌,好吃的人闻着这种香味,就馋涎欲滴了。还有五香炒花生仁,价廉物美,也是市民经常爱吃的食品。     (录自《江浙访书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1月,高翔供稿。)
 


分享按钮>>文苑八期 谈鲍氏“知不足斋丛书”刻本
>>文苑八期 鲍氏兄弟与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