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八期 蜀源:国务院领导关注视察过的古村庄
- 中华鲍氏网 2011年3月5日 鲍宽达
蜀源:国务院领导关爱视察过的古村庄
口鲍宽达
安徽歙县蜀源是2004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视察过的古村庄。
蜀源四面环山,只有南面有一曲颈状出入口,形似“天府之国”,发源于村后灵金山的灵金源(又叫金带溪)环村而过,故名蜀源。
自南宋棠樾鲍氏四世祖居仁公因守母墓定居蜀源后,蜀源鲍氏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现在全村人口将近900人,鲍姓占80%以上。
蜀源水口依山而筑,不但精美玲珑,而且山上多昙花,故蜀源又叫“优昙谷”,又地处如陶公笔下的桃花源,所以又称“小桃花源”。此两块原嵌于水口亭上的石刻,至今还完整地保存在村内。
徽州人善于经商,蜀源虽然未出巨商大贾,但从商人员如麻如豆;蜀源也未有人高中进士,但官宦、武卫、孝友、义行、士林、方技各方面人材都有,甚至官至知府的也有好几人,《民国歙县志》上有文字记载的蜀源人就有近30人,另有将近50名的节烈贞孝妇女,虽然这是封建社会对妇女摧残的记录,但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也表现了蜀源妇女的美德。至近代蜀源更是人才辈出,尤其是从教者甚多,蜀源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师之村”。
虽然历经苍桑变故,蜀源至今还保存有牌坊、古桥、古树、古民居、古祠堂。
改革开放后,广开经济门路,农民手头宽裕,好多人家都盖了新房,农家小院座座儒雅、逸静、别致、舒适。近年来,蜀源人也随时代大潮好多青年人外出打工挣钱去了。蜀源村两委就想到如何充分发挥利用蜀源自然和人文有利优势的经济价值。经调研论证和上级的支持,开发了中老年休闲养生旅游。几年来,深得城市中老年的青睐,上海、西安、合肥、南京等地的中老年朋友纷至沓来,蜀源成为“安徽休闲养生第一村”。曾有诗人赞道:“古松留云观音岩,烟山碧池十里田,牌坊石径幽街巷,一溪花影百道泉。灵山来水风物秀,伊甸园里无歉年,桃李人家酒留客,茶香米软笋蕨甜”。2004年9月初,徽州区检察院院长陈刚先生以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理事的身份,陪同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著名教授臼井佐知子考察了蜀源,处处物态古遗都引起教授极大的兴趣,使她流连忘返,并说赞宪坊(表彰鲍镇政绩的牌坊)主人“是为吏者的楷模”。
2004年5月3日至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来黄山市视察时,专程去了蜀源,在蜀源村民鲍宽运(又名国庆)、鲍灶斌家做客时,回副总理与他们细心亲切交谈,并扳着指头算收入。回副总理说,中央1号文件主要精神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安徽向全省农民发了一封信,宣传贯彻中央1号文件,这个做得好。刚才看到你们的农业税纳税通知书,2004年比2003年减了不少,证明地方上已经把工作落到实处。要吃透中央政策精神,要多种粮食,发展好其它经营。又说,你们这里生态环境相当不错,许多老房子被保存下来,现在成了旅游的场所,吃住价格又不贵,要大力推广这种做法,借助办旅游增加农民收入。还说搞休闲旅游很有特色,有特色才有知名度。5月10日晚,中央电视l台新闻联播播放了这条新闻。 回副总理与鲍宽运等村民平易近人的亲切谈话,是和谐的示范,心连心的楷模,是对蜀源人民深切的关爱,鼓舞和支持,蜀源全体村民将永远铭记心中,为建设新蜀源代代努力,代代相传。2001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了徽州鲍氏发源地棠樾,一脉相承的蜀源是继其之后,徽州第二个受国家领导人关爱视察的亦是鲍姓的古村庄。

分享按钮>>文苑八期 一门忠烈 血染临江
>>文苑八期 回复棠樾村三座明代石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