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十期 棠樾鲍氏历代的教育
- 中华鲍氏网 2011年3月7日 鲍树民
棠樾鲍氏历代的教育
——表彰先贤,寓教于祀,风励后进
口鲍树民
棠樾鲍氏始祖荣,是南宋徽州府的文学职官,说《礼》教《诗》,教授儒学,是他的责守,自他建别业“掌书园”于棠樾后,尤注重对后昆的教育培养,这可从后代诸多俊彦的为人、立业中得到明证,他的家学教育传统承传,一直影响着整个文化世族的绵延和发展趋向。 以孝著名的宋咸淳解元第一的鲍寿孙(号云松),元至正年间升授徽州路的儒学教授,他捐献自己的俸禄来建筑新学舍,崇祀周、程、张、朱、吕、陆先生祠(注:周敦颐、程颖、程颢、朱熹、吕祖谦、张拭、陆九渊);以表彰先贤,寓教于祀,风励后进(见《徽州府志》方虚谷修学记)。
宋末元初,在崇祀鲍庆云(号西畴)的万四公支祠(今称敦本堂男祠)左侧建有“西畴书院”,昔时为以孝著名的漕解第一的鲍寿孙(号云松)与漕泾方回(虚谷)的讲学地。到明隆庆元年,兵部右侍郎鲍象贤,回故里家居时,集宗人,就万四公支祠旧址重建西畴书院,并慎重制定了《棠樾西畴书院仪礼》,其中明确书院教学与祭祀的功能和意义,在于“表彰先贤,崇德报功,寓教于祀,风励后进。”
元至元年间,鲍元康与侄鲍深(字伯源)创立师山书院,与郑玉讲论经学,并与名儒朱升、赵东山、唐白云等交游,切磨。鲍元康读书有成,修齐有道,捐家产赎朱文公庙祭田,人称“卫道功臣”。又组织“棠川诗会社”,教导里中弟子治家、事亲、理财、修身之道,尝言“夫不读书而专意于理财,其流必归于不义,不力学而专意于俭家,其数有至于忘亲,何者?身不修也!读书以理财,则知取与之系,力学以俭家,则知本末之序。他与侄伯源用诗会呤咏讲学的形式,引导村中子弟乐从师友,读书力学,排除萎靡淫荡之习气,以期涵泳之功不废而修省之效有成。
鲍深手创师山书院,元末,“红巾”乱时,曾解救郑玉出险,与师山先生(即郑玉)有生死交。明初,以文字老成,授师山书院山长,以乡先生附祀于社,著作有《芳坞樵隐集》、徽锄录》等。
清乾•嘉年间,鲍志道与弟启运及子孙辈,不忘先祖遗训,集资助学办学,兴教育不遗余力。鲍志道曾捐银8000两,增置城南紫阳书院膏火,并与曹文埴倡复古紫阳书院,出银3000余两以落成之。子漱芳效乃父捐修府学及西偏殿之忠烈祠。孙鲍均亦尊父志续修府学文庙及尊经阁两学署,重建斗山之文昌祠、魁杓亭;又尝修县学文庙捐银5000两,存两淮生息,以增紫阳书院膏火,又饯赠同县之应乡会试者之赆金。 鲍启运平日勤俭节约,珠积寸累,捐置义田1200亩,供族内贫困子弟上学应考。常时关怀村童蒙学教育,出资集刻蒙学课本,又躬自书写集颜字韵文字帖,书丹上石,请艺人镌刻拓印,供儿童诵读,临池之用。又将存养山房别墅辟作塾馆,请师讲授。从孙忠济副榜,当时有联记其事: “遵道而通行,学基存养;训蒙须讲究,德贵详明”联嵌“遵训”、“存养”二堂名,寓意深长。
清帝崩位,民国肇始,棠樾鲍氏率先于村中宣忠堂办起了新体制小学校,鲍志道四代孙际唐的四子训泗仅七岁就为小学书匾额“棠樾龙山小学”书迹娟秀稳健,誉为神童之笔。引起众多学生的羡慕与效则。小学的师资与各项费用,均由族祠义田内支付,一直维持到解放前夕。
抗战期间,由于棠樾的地理位置,交通方便,居家楼房大院,祠堂庙宇多,场地空旷,是个安全的“大后方”。外地一些名牌学校纷纷迁到徽州山区来,1937年,南京钟英中学,第一个高级中学,迁校到棠樾,朗朗的书声,荡漾在大宅楼院与祠堂牌坊水口林园中,为这个沉寂古村平添了栩栩的文明、生机,但为时不久,南京、徐州等城市相继沦入敌手,校内师生人心鼎沸,教职员生纷纷离散,学校被迫停办。1942年,鲍昭达,柏岁寒二人(他们都是于右任的学生),来棠樾创办第二所中学——右任中学。当时校董们决定,对鲍姓学生优惠免交学杂费。以敦本堂(男祠)作大礼堂,文会,世孝祠作教室和员工办公室,清懿祠(女祠)、保爱堂等大屋作寝室,大和社,四穷仓作饭厅,厨房、仓库等用房绰绰有余。右任中学办了三年,至抗战胜利停止,校史很短,但她的师资优异(多数是教授),学生散布国内外,其中不乏有志之士。
建国后1958年,人民公社在棠樾办农业中学,遵循中共党的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方针路线,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农中结束后,又有徽州师范初师班到棠樾办学,系迫于当时形势之举,不久停办。
综观棠樾鲍氏历代的教育,可以剖析一个氏族群体的历史,它在政治、经济上虽然衰败了,但它的文化积淀——传统教育,特别是伦理道德中的精粹部分,永远不会消亡。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潜移默化地,给后人以影响。在政治和经济上,由微到显,发挥作用,呈现长久的绵延性,推动着新社会的进程。
附:
棠川诗会序
鲍元康(仲安、燕斋)
友人彦昭留里中时,常谓予日: “予观世俗子弟能理财俭家者,人谓之才;子弟淫荡不事事则谓之不肖,是二者固有间矣。至有乐从师友读书力学,则排笑之以为迂阔.是不知其本也。夫不读书而专意于理财.其流必归于不义;不力学而专意于俭家,其弊有至于忘亲。何者?身不修也。君家子弟独不然.是可尚哉。读书以理财则知取舆之分.力学以治家则知本末之序,吾惧其知之不深、行之不笃.久而或违焉。故于闲暇之时课以诗歌.陶其性情,以资其修省之功”。肯哉斯言,予常念之。至元五年之冬,彦昭亦去而不可留矣.其子弟能不忘其师之言,且惧夫咏歌既废则涵泳之功缺,乃相舆每月朔日至月之望日.必相舆一会,咏歌讲学,以相琢磨,涵冰之功不废.而修省之效有成也,是可嘉也是会也.倡之者伯源识之者仲安也。
分享按钮>>文苑十期 什么是绍兴“联合图书馆”的精神
>>文苑十期 《新时期公私藏书的使命与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