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五期 鲍 宣 传 (白话译文)
- 中华鲍氏网 2011年5月16日 鲍亦冈鲍训钟
鲍宣传(白话译文)
口鲍亦冈鲍训钟译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今河北省盐山县东南)人。自幼勤奋好学,熟读诸子百家,擅长史学、经学。入仕后,最初担任县乡啬夫,又任过束州丞;以后又做过都尉、太守功曹。举孝廉为郎,因病离职,复任州从事。大司马卫将军王商推荐鲍宣,由皇上授与议郎官职,后又因病离去。哀帝初年,大司空何武任鲍宣为西曹掾,对宣很敬重;并且推荐鲍宣为谏大夫,后迁任豫州牧。一年多以后,被丞相府的属吏司直名叫郭钦的上奏说:“鲍宣举置烦苛,代替二千石署吏听讼,他所监察的范围超过了诏条。巡视部中乘传去法驾,驾一马,住宿在乡亭,为众人所非议。”鲍宣因此而被免职,归家数月,又被征召为谏大夫。
鲍宣每次位居谏大夫的职位时,常上书谏争,他的言论少文饰而多实是。当时哀帝祖母傅太后想要与成帝的母亲一并称尊号,并且赐封亲属爵位。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与大司马傅喜等开始坚持正义而争议,但是违背傅太后的旨意,都被免官。丁、傅两家子弟一并进用,一再升迁,董贤受贵幸。鲍宣以谏大夫的身份,随从师丹等人的争议反对之后,上书直谏说,
“窃见孝成皇帝时期,外戚把持朝政,人人都推荐任用其亲近的私人,由于这类人充塞在朝廷,阻碍了贤达之士进取的道路,使国家污浊混乱,奢侈享乐之风泛滥无度,而平民百姓则贫穷困苦。因此才经常出现日蚀、彗星的现象,这是国家危亡的征候,也是陛下您亲眼所见到的,现在为什么反而有些事情做得比汉成帝时更严重呢?!当前朝臣中少有耿直的大儒,德高望重的长者,以及大义凛然、光明磊落之士;那些对国家政事的议论能贯通古今,其论点能使众人喟然叹服,对国事的忧虑之情犹如饥似渴而盼饮食之人,为臣的我还没有见到呢。陛下厚待偏爱外亲小童及董贤之流的宠臣,安排在禁门内工作,享受三公九卿的待遇,陛下想要与此辈人员共承天地,安定海内,是非常难的。难怪当今世俗称不智者为能,说智者为不能。古往时代尧流放了四个罪人而天下人没有不服气的;现在封授一个人官职却使得众人迷惑而不服气。古代惩罚人人们尚且想得通,现在赏赐人人们反而不能理解了。以事私相托付的人互相朋比为奸,众多小人则一天天得到高升,搞得国库空虚,财政入不敷出。老百姓流离失所,各地盗贼并起,官吏变成为凶残的民贼,这种情况一年比一年增多。
现在百姓有七种丢失生计的情况:一是阴阳不和出现水灾旱灾;二是官府使用重刑并且增收更赋租税;三是贪官污吏依靠损公来肥私,收受窃取没有止境;四是贵族豪强蚕食人民兼并土地永无厌足;五是酷吏横征徭役,使百姓丧失农时;六是由于社会秩序不好,部族村落里的男女经常为了追捕盗贼、防寇防盗而奔忙,耽误自己的工作生计;七是盗贼横行,抢掠人民财物。单是这七种所失还好说,更有七种致人死命的情况:被残酷的官吏殴打杀戮,这是第一种致人死命的情况;治理狱事严厉严刑严酷,这是第二种致人于死命;冤屈陷害无罪之人,是第三种致人于死命;盗贼突发抢掠,是第四种致人于死命;怨仇交结互相残杀,是第五种致人于死命;荒年来临大片受饥挨饿,是第六种致人于死命;天时不好疾病瘟疫流行,第七种致人于死命。百姓有上述七种丢失生计的情况而无一得,要想求得国家安定,实在是难;百姓有七项可被致人于死命的客观现实而无一条生存希望,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想单纯使用刑罚措施来加以治理,也是很难的。这种情况不是公卿郡守相国们贪残成风所造成的吗?群臣有幸得居高官,食重禄,怎么可能同情体谅小民的疾苦,并辅佐陛下推行教化事业呢?他们的志向只放在经营个人家私,招待宾客,作奸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而已。把苟且容身曲意顺从当做贤明,把对国事袖手旁观、默然不语、尸位素餐当做才智,将小臣鲍宣等这样的人说成愚不可及。陛下您把为臣从很低的职位上提拔上来,是希望为臣能做点益事,有所贡献,难道只是想让为臣享受高官厚禄,占据显赫的地位以自重吗?
天下乃是皇天的天下,陛下上为皇天之子,下为黎民之父母,并代表皇天统治、养育着众生,应该对子民一视同仁,就象《尸鸠》(布谷鸟)这篇诗歌中所写的那样。但现在穷人连野菜都吃不饱,穿的是破衣烂衫;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均无力相互照料,实在让人为之酸鼻流泪。陛下您不救助他们,又能让他们去哪儿寻找活路呢?为什么偏独怀着私心养护外戚与幸臣董贤,多加赏赐以成千上万来计数,使他们家中低人一等的奴仆私客都视酒如水浆,视肉如豆叶,其家中的家奴随从都可以发财致富呢?这不是天意啊!还有汝昌侯傅商无功而受封,官爵不是陛下您自己的官爵,是天下的官爵,陛下您现在用人和授予官职不当,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天悦民服是很困难的。
方阳侯孙宠、宜陵侯息夫躬这两人巧言善辩是可以转移众心,玩弄权术强于众人之上,是奸人之雄,是欺世惑众最为严重的人,应当立即免职不用。此外,外戚幼童及不懂经术的人,都应该免职让他们回去从师求学。立刻征用原来的大司马傅喜,让他统领外亲。原任的大司空何武、师丹,原丞相孔光、原左将军彭宣,在经书学问上都经过最高学府——太学内五经博士的教诲而精通经学;在资历上都做过三公,足智多谋,威望过人,是可以与之共建教化,共谋安危的人材。龚胜官拜司直,使各郡县各诸侯国不得不认真地选拔荐举官吏,三辅地方当局和转运货物的官吏也不敢从中做伪,这说明可以委任他更重要的职位。陛下您前不久只因为一点小事不能容忍就罢免了何武等人,使海内之人失望。那些没有功德的人,陛下您尚且能容得下很多,为什么竟容不下何武等人呢?治理天下的当以天下之心为心,不能自己专断图个痛快就算了。否则,上要受皇天的谴责,下要遭到百姓的怨恨不满,还会有谏诤大臣苦口相劝,到那时陛下您即使想通过自我菲薄的途径来达到宽待邪恶奸臣的目的,天下的人也是不会听从的。臣虽然愚不可及,且愣头愣脑,难道竞至于连多得利禄、赏赐,坐享朝廷厚禄,广增田地房产,厚养妻子儿女,不与邪恶奸人结下仇怨,从而求得自身的安乐,这些也都不知道吗?在下实在是为大义所迫和出于官居谏大夫的职责,不敢不竭尽愚心。望陛下稍留神明之思,观览《五经》中的文章,体会圣人的深刻原意,深入思考天地间的戒忌。臣鲍宣语言迟钝不敏于辞令,不胜诚恳深切之意,只是为尽死节而已!”哀帝因为鲍宣是一代名儒,对这一番毫无顾忌的奏斥只得宽容了。不久发生了一场地震,人心不稳,第二年正月初一又出现日蚀,哀帝总算将孔光召回朝廷任职,免去孙宠、息夫躬,同时罢去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鲍宣又上书说:“陛下对待天地如侍奉自己的亲生父母,而对广大的黎民百姓则如同子女一般来爱抚养育。自从即位以来,上天的光明受遮掩亏损,大地不宁而震动,百姓中间流传着各种错误的言论而惊恐不安,于今日蚀已有三次,实在使人畏惧可怕。小民在正月初一那天尚且害怕因损坏器物而带来不吉利,更何况于这天出现日蚀呢?!陛下为此深内自责,退避正殿,听取大家的直言忠告,征求指出各种过失,罢退了一批外亲和心地狭窄之人,征拜孔光为光禄大夫;发觉孙宠和息夫躬有过多的恶行而免去其官职,为此众多庶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莫不高兴喜悦。天人同心,只要人心悦,天意也就解了!乃至丙戍年二月,白虹虫干日,连阴不雨,这是天有忧结未解,民有怨望没有疏通之故。侍中驸马都尉董贤原本关系极为疏远,但是他以容貌和谄媚奉承而自进,得到的赏赐无法计算,把官府财库中的大量财物竭尽赐给。还认为他的宅第太小,为他建造大府第,连他家巡夜的吏卒都得到赏赐。上坟作祭,总是由太官为其上供。海内的进献当养一君,今都进入董贤之家,这难道是天意和民意吗?天意不可久久违背,如此厚爱董贤,反而是害他了。假若真的哀怜董贤,应该先谢过天地,为他解开海内之仇,免丢其官职,收回所赐予的各种车乘与器物,还之州县。假如这样处理,可以使董贤父子终其性命;不然的话,由于他们对海内所结下之怨仇,不可能有久安了。孙宠、息夫躬不宜居于高位,可以都免去其职以让天下知道。再召回何武、师丹、彭宣、傅喜,使政事敞开旷然开阔,让老百姓能够很容易看清,以应上天之心,建立起大政,以兴太平之端。”鲍宣的苦心上谏似乎感动了哀帝,采纳了鲍宣所言,将何武、彭宣召回朝廷,旬月之间,都恢复其三公职位。并且封鲍宣为司隶,哀帝时改称为司隶校尉。 丞相孔光去祭扫汉家天子的陵园,其官属奉丞相之令行于驰道中央,恰巧被鲍宣遇上。他就令人将丞相的掾史拘留起来,没收其车马,且语言中摧辱了丞相。事后不久就有御史中丞、侍御史来到司隶衙门,欲收捕鲍宣的属下,鲍宣下令不许开门,让御史们吃了闭门羹。鲍宣的罪状也就步步升级,被定了一个“拒闭使者,无人臣礼,大不敬不道”的死罪,被逮入廷尉狱中。消息传到太学,博士弟子王咸岔岔不平,他在太学门口举起一面旗帜,大声疾呼说:“欲救鲍司隶者聚集于此旗下”。不多久,就有一千多名太学生云集起来,为鲍宣请愿。次日,太学生们又于上朝的路上,拦住丞相孔光,向他提出强烈抗议,以致丞相的车不得前行。接着又浩浩荡荡来到皇宫,伏阙上书。在太学生们的强烈呼吁下,哀帝只得将鲍宣免了死罪,但还是处以“髡钳”。鲍宣被刑后,迁家到山西上党,感到当地适宜于种田放牧,又没有多少豪门俊杰,有利于成长人材,就把家安置于长子。
平帝即位时,王莽秉政。他早就阴藏有篡国之心,乃以含蓄的意思让群臣盛陈王莽的功德,让皇上赐号曰“安汉公”,又以罪法案,对朝内外的豪杰之士、及忠于汉室不肯阿附于王莽的直臣,他都要诛除一尽。鲍宣与何武等都卷进了那起“狗血污邸”案中,被收捕入狱。当时名捕陇西辛兴与宣的女婿许绀都去见过鲍宣,当他们一走以后,鲍宣是位高节之士,他不甘受辱,遂在狱中自杀身亡,结束了自己光辉俊洁的一生。 (鲍亦冈鲍训钟译)
分享按钮>>《苏州日报》:“鲍叔牙后人致力推广鲍家文化”
>>文苑五期 鲍宣上哀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