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五期 鲍 昱

    中华鲍氏网 2011年5月17日 鲍永臣供稿


                                      鲍昱
    鲍昱,字文泉,约当王莽更始二年(公元10年)生,卒于汉章帝刘炟建初六年(公元81年),上党屯留(今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人。东汉司隶校尉鲍永之子。鲍昱历任汉光武帝、明帝、章帝三朝,位至司徒、太尉,是东汉初年比较著名的奉法守正,注意实绩的官员。
    鲍氏家传齐国欧阳《尚书》,青少年时的鲍昱就很精通经学,在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以教授为业。汉光武帝建武初年,他的家乡还不平静,上党太守戴涉听说他是鲍永的儿子,又很有智谋,便亲自登门拜访,任他为高都县(今晋城市)县长。鲍昱到任后,平定了那里的局势,开通了上党通高都的道路,因此而有了名声。后来,被调任沘阳县(今河南泌阳县)县长。在泌阳县任上,鲍昱爱护百姓,亦有仁爱之声。泌阳人赵坚因杀人而被监禁,其家尚有70岁老母和新娶之妇。他的老母亲求见鲍昱,诉说苦情,要求为赵家留一根苗,鲍昱同情这家人的处境,但又不能越法纵放赵坚,便让赵坚的妻子来到狱中,与赵坚宿居而怀上身孕。正因为这样,他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泌阳地属荆州,鲍昱的政绩受到荆州刺史的重视,上奏朝廷。于是,在光武帝中元元年(公元56年)升迁至司隶校尉。汉明帝初年,又出任汝南太守,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代王敏为司徒,至汉章帝建初四年又为太尉。
    鲍昱一生从地方到中央,不断升迁,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老百姓的利益。他在地方上,能够为百姓兴利除弊,创造条件,恢复发展生产。他在任汝南太守时,那里曾因西汉末年战争的影响,水利失修,多所废弃,至东汉初,陂地仍然“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经他上奏朝廷,拨款整治陂塘,“作方梁石洫”,即用石砌筑渠道,再筑以水门,成永久性水利工程,使那里“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同时,他还善理狱讼,能够依照法律,公平合理地处理一些繁难大案。东汉初年,由于战争刚刚平定,法治尚不健全,所以不少案件的处理,往往随心所欲。光武帝刘秀也曾说过,当时的情况是“大狱一起,冤者过半”。面对这样的现实,鲍昱十分注意谨慎地处理地方和中央的刑狱。他在汝南时,因楚王刘英谋反,仅涉及在汝南的人就有千数,都被杀头或监禁。后来,他在朝中为司徒,主管刑狱。建初元年(公元76年),适逢大旱,章帝问他如何消灾,他便乘机进言,说这是冤狱不平所致,要求“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章帝同意了他的建议,释放了无故被囚禁的人。在他担任司徒期间,为了准确衡量刑狱,平息诉讼,还制定了《辞讼》7卷、《决事都目》8卷,与当时的法令一起颁行。 
    鲍昱谨守职责,从不越权谋私,欺下惘上。他在做司隶校尉时,光武帝刘秀曾诏他在招降胡人的露布上加封自己的印章,签注姓名。可按照当时的规定,类似这样的露布是由司徒签署盖印的,光武帝让鲍昱签署的目的,只是要让人知道他自己善于对待忠臣,使前司隶的儿子又做了这个官职,但鲍昱认为这是违反常规的怪事,很不情愿接受。所以,范晔说他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
    总之,鲍昱一生治理地方,有仁爱之政,位在朝廷,又能奉法守正,使讼狱息平。这不仅在当时为东汉政权的巩固有着现实意义,而且,对后来的人们也有借鉴意义。(录自《三晋历史人物》第一册)


附:
                                                 董贤其人
                                                                  口鲍永臣
    董贤(公元前23年一公元前1年)字圣卿,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部)人。其父董恭为御史,任董贤为太子舍人。哀帝即位后,董贤随太子官属升任为郎。两年后,董贤在殿下传奏时,因他长得“美丽自喜”,人见人爱,哀帝远远看见,喜爱他的仪态容貌,还依稀记得,就问道:“这不是舍人董贤吗?”因此被引上殿中与哀帝谈话,当即拜为黄门郎,从此开始得幸,成了哀帝不可离之须臾的一名男宠。哀帝问知他父亲为云中侯,当天就征为霸陵令,升任光禄大夫。董贤越来越受到哀帝宠爱,先任驸马都尉侍中,皇帝外出时由他骖乘,回宫后随侍左右,不到一个月赏赐累计达到巨万,其尊贵震动朝廷。他常与哀帝同卧一床,曾有一次白天睡觉时,他侧身压住了哀帝的衣袖,哀帝想起床,董贤还没有醒来,哀帝不想惊动董贤,就把自己的衣袖割断了才起床。他们的恩爱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有句成语:“断袖之契”是指同性恋者,其源于此。董贤性情柔和乖巧,善于献媚以巩固自己的地位。皇帝每次赐他回家休假,他都不肯出宫,常常留在宫中陪着皇帝看病吃药。哀帝看他很难回家一次,就诏令董贤的妻子也来到宫中,住在董贤的宿舍中,就像官员的妻子儿女住到官舍中一样(这在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中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又召董贤的妹妹为昭仪充入后宫,位职仅次于皇后,把她所住的房舍改名为“椒风”,以与皇后所住的“椒房”相配。这位昭仪与董贤夫妇一早一晚都侍在哀帝身边。赏赐给昭仪和董贤妻子的钱也各自千万以上。又升董贤的父亲为少府,赐爵关内侯,后升任为卫尉。又任命董贤妻子的父亲为将作大臣,妻弟为执金吾。下诏为董贤修建大馆舍于朝廷北门下面,重重宫殿长长洞门,木土建筑用尽了当时的建筑技巧,殿柱和栏板上都蒙上了厚缯绵绣。就连董贤僮仆都受到皇上的赏赐,赏赐的物品直至武库中的兵器和宫中的珍宝,哀帝选用的上等物品大多都在董家,而他自己所用的车马服装只是副件,甚至连董贤死后要用的棺材和敛服,也都预先赏赐给董贤,并且还为董贤修建坟墓于义陵旁边,方园数里,极为豪奢。而后又封董贤为高乡侯,先封邑一千户,又加封两千户,丞相王嘉谏诤董贤坏乱国家制度,竞被下狱致死。哀帝又让董贤代替其舅丁明任大司马卫将军,这年董贤才二十二岁,百官都要通过董贤向皇上奏事,权倾朝野。哀帝还一度打算仿效尧帝禅位于舜的故事,将帝位传给董贤。四年后,汉哀帝死去,太皇太后收了董贤的大司马印绶,董贤与其妻当日双双自杀,他的家人十分惊恐,连夜把他们埋葬了,太后还疑心他们没死,又让人挖开坟墓验看,然后再将尸首埋在了狱中。董贤的家产全部被没收入官,家人全被流放,因董贤而升官的人全部免职,官府将董贤的家产拍卖,共卖得四十三万万钱。
    (参照《汉书卷九十三,佞幸传第六十三》)
 


分享按钮>>文苑五期 鲍 永
>> 文苑五期 话“七体文”